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發展新時代慈善事業

發布時間:2022-06-08 13:5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傅昌波、董培(北京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院)

  發展慈善事業(ye) 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守望相助、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支持誌願服務、慈善事業(ye) 健康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製定實施慈善法,推動慈善組織有序發展,慈善事業(ye) 取得長足進步,慈善力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和社會(hui) 福利事業(ye) 、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應看到,與(yu) 新發展階段的要求相比、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期待相比,我國慈善事業(ye) 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發揮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優(you) 化社會(hui) 救助和慈善製度”並作出具體(ti) 部署。發展新時代慈善事業(ye) ,必須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深入貫徹實施慈善法,推動慈善事業(ye)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更好發揮作用。

  積極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慈善組織是現代慈善事業(ye) 的重要主體(ti) 。大力發展各類慈善組織,規範慈善組織行為(wei) ,確保慈善活動公開透明,是發展新時代慈善事業(ye) 的重要保證。當前,我國慈善組織的數量、質量和結構,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發展新時代慈善事業(ye) ,需要進一步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良好社會(hui) 聲望、較強專(zhuan) 業(ye) 能力、完善治理結構的現代慈善組織,發揮中國紅十字會(hui) 、中華慈善總會(hui) 等的骨幹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

  做大做強慈善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hui) 力量以扶貧濟困為(wei) 重點開展慈善服務,有利於(yu) 更好滿足困難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幫助他們(men) 擺脫困境、改善生活,形成慈善事業(ye) 與(yu) 社會(hui) 救助的有效銜接和功能互補,共同編密織牢基本生活安全網。為(wei) 此,要完善和落實激勵政策措施,補短板強弱項,鼓勵慈善組織和機構開展扶老助殘、恤幼濟困、助學助醫等公益幫扶活動,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共同兜住築牢民生底線。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ye) 和社會(hui) 群體(ti) 積極參與(yu) 公益慈善事業(ye) ,更好發揮第三次分配的濟貧救困功能。引導社區慈善與(yu) 基層政權建設、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有機結合,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hui) 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加強慈善監督和管理。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的監督和管理,有利於(yu) 不斷提升我國慈善事業(ye) 發展質量和水平。要依法加強慈善監管,保證慈善活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健全綜合監管體(ti) 係,提升信息化、數字化監管水平。完善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社會(hui) 監督機製和信用製度,將捐贈行為(wei) 納入法人單位、社會(hui) 公民征信體(ti) 係,嚴(yan) 格落實對欺詐、騙捐、侵占慈善財產(chan) 等行為(wei) 的處罰。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慈善行業(ye) 自律和信息公開,促進慈善事業(ye) 發展。

  營造良好社會(hui) 輿論氛圍。加大慈善法的宣傳(chuan) 力度,加強公民慈善理念教育,在全社會(hui) 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結合“八五”普法規劃,充分利用“中華慈善日”等契機,發揮相關(guan) 部門和主流媒體(ti) 的作用,開展內(nei) 容更豐(feng) 富、形式更多樣的慈善實踐活動和法律宣傳(chuan) 。加強慈善教育和慈善知識宣傳(chuan) 普及,提高公眾(zhong) 對慈善的認知,引導人們(men) 正確看待慈善、理性參與(yu) 慈善。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