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善念如水潤天地萬物——評魯敏長篇小說《金色河流》

發布時間:2022-06-08 14: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耀鵬、孟繁華 單位:沈陽師範大學中國文化與(yu) 文學研究所

  魯敏是新世紀文壇中成就矚目的70後作家,長篇小說《金色河流》凝結和綿延著她的文學雄心。小說在四十年的現實變遷和主人公穆有衡的人生回望中講述了關(guan) 於(yu) 權力、倫(lun) 理、財富的故事。魯敏直麵金錢與(yu) 人性之間複雜的糾葛,憑借著“有總”的披沙瀝金與(yu) 斑駁晚景,折射人性的驟然轉變和時間的永恒流轉。在魯敏的筆下,穆有衡擁有愛恨交加的傳(chuan) 奇人生,遲暮之際成為(wei) “巨翅垂伏”和“尺縮鍾慢”式的老者,他以憂戚和輾轉之勢陷入對既往人生的眷戀:關(guan) 乎著永生的善念和時間的流逝。

  穆有衡是具有典型化意義(yi) 的文學人物,他的身上流淌和浸潤著時代的精神困境和思想餘(yu) 緒。人物是小說最為(wei) 核心的要素,舉(ju) 凡那些古往今來為(wei) 人稱讚的文學經典都是緣於(yu) 其擁有著獨特的人物。《史記》和《左傳(chuan) 》成為(wei) 中國敘事文學的翹楚,根源於(yu) 精湛的人物塑造藝術。在這樣的意義(yi) 上,魯敏成功接續了古代的史傳(chuan) 文學傳(chuan) 統。她在小說中頗有意味地鑲嵌了兩(liang) 個(ge) 穆有衡的形象,一個(ge) 是遊弋在過去時間河流中的商業(ye) 巨子,另一個(ge) 則是體(ti) 悟了生活和生命真諦的“有總”。兩(liang) 個(ge) 穆有衡在現實與(yu) 過往的時間交錯中互相對話和博弈。這種巴赫金式的複調小說的追求,使得《金色河流》整體(ti) 上具有一種結構上的“狂歡”和“先鋒”氣質。魯敏的長篇小說創作技藝因此日臻走向成熟和完善。那個(ge) 身陷“世俗囹圄”的穆有衡在困頓中努力掙紮、尋求救贖,直至風燭殘年,才通透徹悟地理解了生存、生活與(yu) 生命之間的隱秘關(guan) 係,他因此得以望眼欲穿人生的另一片迷人的風景。穆有衡在清醒之際終於(yu) 拋棄了自己曾經引以為(wei) 傲的欲望和財富,竭盡全力地告別那個(ge) 被資本榮光籠罩的穆有衡,最終選擇以饋贈作為(wei) 生命的終章,在脈脈流水般的生命餘(yu) 溫中走向了澄明與(yu) 清澈。魯敏筆下的穆有衡讓我們(men) 又愛又恨,他的人生會(hui) 讓行走在爭(zheng) 名逐利和被金錢“異化”道路上的“穆有衡們(men) ”感慨萬(wan) 千。

  魯敏在《金色河流》中前所未有地展現出她的小說才情,她成功地建構了一種博爾赫斯式的“小徑分叉的花園”,小說不僅(jin) 呈現了穆有衡滄桑巨變的人生,同時還通過子一代的生命曆程點亮了穆有衡內(nei) 心深處的“罪與(yu) 罰”。他們(men) 是穆有衡最難以割舍的羈絆,老兒(er) 子穆滄身患阿斯伯格病症,沒有任何世俗性的金錢觀念,唯獨傾(qing) 心飛行棋和沙漏。穆滄對沙漏的鍾愛,其實就是他對時間消逝和命運流轉的深刻體(ti) 會(hui) ,一切終將在時間中開始而又必然回歸至時間的永恒之流。就像博爾赫斯所說:“經過無數麵鏡子的反照,事物的映像不會(hui) 消失,任何事情不可能隻有一次,不可能令人惋惜的轉瞬即逝。”魯敏在《金色河流》中存在著同樣的時間哲思,穆有衡身世的不幸,野蠻生長的幹女兒(er) 河山對鏡子的喜愛,以及穆滄對沙漏的愛不釋手,都是出於(yu) 對時間的凝眸和回望使然。

  與(yu) 穆滄相較而言,穆有衡那個(ge) 癡迷昆曲、個(ge) 性乖張的兒(er) 子王桑和河山,他們(men) 的生活與(yu) 金錢觀念又有著新的狀況。河山是穆有衡心中無法遺忘的傷(shang) 痛,穆有衡終其畢生的力量給予河山撫慰和補償(chang) 。然而,命運的驚濤駭浪將河山逼向生活的暗處,那是由身體(ti) 、恐懼、屈辱連綴而成的生活血淚史。金錢對於(yu) 河山而言,既是穆有衡的自我救贖,亦是對其野蠻成長和不幸人生遭遇的告慰。王桑則是被穆有衡寄予厚望的“忤逆子”,事與(yu) 願違的是王桑無意於(yu) 父親(qin) 穆有衡為(wei) 其預設的人生道路,他不假思索地告別了權力和欲望交織的世俗場,而遁入到凹九空間的藝術世界中。他與(yu) 唱戲出身的老木良成為(wei) 忘年之交,共同追求和沉浸在昆曲中那種向死而生的淒美末路感。當王桑苦心崇尚的昆曲藝術受製於(yu) 現實中資本的拘囿時,他的金錢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應當公正地看待金錢,像看待陽光和水。應當愛慕商業(ye) ,崇拜經濟規律,像愛慕春種秋收,崇拜季節流轉。”對於(yu) 金錢的覺悟,讓王桑前所未有地理解和敬重父親(qin) ,他懵懂意識到父親(qin) 穆有衡這一輩苦心經營的財富創造。

  魯敏的高明之處在於(yu) ,她在《金色河流》中表達的是一種辯證式的金錢觀——金錢既不是萬(wan) 惡之源,但同時也不是掌控一切和無所不能的靈丹妙藥。正因如此,魯敏更關(guan) 注人情世故與(yu) 財富倫(lun) 理。讀這部小說,我們(men) 深感魯敏的這種至善和溫暖,她讓穆有衡的生命指針平靜從(cong) 容地終止,讓穆滄與(yu) 河山彼此依偎,讓王桑的藝術夢想有了新的契機,她甚至想用帶有魔力的橡皮重釋新的生活和人生。老子在《道德經》中寫(xie) 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wan) 物而不爭(zheng) ,處眾(zhong) 人之所惡,故幾於(yu) 道。”魯敏激活了每個(ge) 人心中潛在的善念,如金色奔流的河水一般,潤天地萬(wan) 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