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建設清潔海灣 繪就“人海和諧”美好畫卷

發布時間:2022-06-09 16:20: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葭沚碼頭,“船老大”趙章榮正搬運著一箱箱從(cong) “小藍之家”免費兌(dui) 換的礦泉水。趙章榮高興(xing) 地說,漁民通常將礦泉水作為(wei) 淡水來源,一次出海常常要喝掉幾十箱水。以前喝完後,瓶子就隨手丟(diu) 掉。現在兩(liang) 個(ge) 空瓶能換一瓶水,空水瓶也要保管好帶回來。除空塑料瓶,破漁網、魚盆等也能置換礦泉水,這些舉(ju) 措可從(cong) 源頭上減少海洋塑料垃圾的產(chan) 生。

  6月8日,中華環保聯合會(hui) 、山東(dong) 環保基金會(hui) 聯合舉(ju) 辦了2022“清潔美麗(li) 海灣,促進人海和諧”海洋淨灘活動。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誌鋒在會(hui) 上表示,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人民群眾(zhong) 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是海灣綜合治理和美麗(li) 海灣建設必須加以解決(jue) 的重點問題,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正推動11個(ge) 重點海灣(灣區)開展海洋垃圾專(zhuan) 項清漂活動。

  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299.7萬(wan) 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麵積,但部分近岸海灣環境汙染形勢依然嚴(yan) 峻。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全國51個(ge) 區域的海洋垃圾監測。結果顯示,塑料是我國海洋垃圾的主要類型,海麵漂浮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中,塑料垃圾分別占92.9%、75.9%和83.3%。

  海洋塑料垃圾既是汙染物也是資源。“國際市場對再生塑料的需求非常大,響應對海洋環保的社會(hui) 責任,越來越多頭部企業(ye) 承諾使用海洋廢棄塑料替代原生塑料。但難點和痛點是,建立被國際客戶認可的全生命周期認證追溯體(ti) 係。”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海洋事業(ye) 部總經理陳亞(ya) 鵬說。

  今年以來,台州在椒江區探索實施由政府引領、企業(ye) 主導、公眾(zhong) 聯動的海洋塑料汙染治理“藍色循環”項目,通過“陸防、閘截、灘淨、船收”進行源頭控製,並應用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對收集到的海洋塑料垃圾進行全流程溯源。比如用手機掃描一個(ge) 環保手機殼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該手機殼用到的海洋塑料垃圾,是由台州大陳鎮5名收集人員,於(yu) 今年4月初在下大陳島邊灘收集的,上麵還有5名收集人的合影,以及“撿、運、存、轉運、再生、製造”各環節的詳細信息。

  “截至目前,20多家全球產(chan) 業(ye) 鏈頭部企業(ye) 、國際環保組織和科研高校達成合作,推動‘藍色循環’項目的開展,該項目現已覆蓋台州沿海5個(ge) 縣市區。”台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專(zhuan) 員潘芳芳說,通過國際碳匯市場的增值循環治理體(ti) 係,在實現降碳的同時,讓沿海村落的低收入村民、漁民、漁企和部分塑料加工企業(ye) 通過碳交易增加收入,建立海洋治理、資源循環、數字改革、共同富裕“四位一體(ti) ”的新型高效治理模式。

  據統計,台州市“藍色循環”項目試點3個(ge) 月,共收集海洋垃圾1560噸,其中塑料垃圾1270噸,減少碳排放約5000噸。在該模式推廣後,浙江省每年將回收海洋塑料垃圾18000噸,減少碳排放72000噸左右。

  除了對海洋塑料垃圾進行治理外,各地還加強入海河流治理,管好直接向海洋排放汙染物的關(guan) 鍵“閘口”。山東(dong) 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zhuan) 員肖永濤說,2020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結束後,山東(dong) 省控以上的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類水體(ti) ,2021年40個(ge) 國控入海河流斷麵,曆史性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逐年提升,黃河口、萊州灣等典型海洋生態係統健康狀況整體(ti) 呈現改善趨勢。

  “我省海洋生物物種、自然景觀,以及海洋和海岸生態係統等保護對象基本保持穩定。同時,通過常態化開展淨灘行動,鼓勵沿海各地探索建設海洋垃圾治理長效機製,努力建設水清灘淨、岸綠灣美、漁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li) 海灣。”肖永濤說。

  李 禾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