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打完折卻買了件更貴的商品 記者調查商品虛假打折套路

發布時間:2022-06-09 16:44:00來源: 法治日報

  調查動機

  近日,屈臣氏北京延慶一分店因涉嫌利用虛假的價(jia) 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yu) 其進行交易被市場監管部門警告並罰款5萬(wan) 元。行政處罰書(shu) 顯示,該店開展促銷活動期間,將兩(liang) 款麵膜標原價(jia) 49元,促銷價(jia) 44元,而實際上這兩(liang) 款麵膜促銷活動前20天,多次成交價(jia) 均為(wei) 44.1元。

  這並非屈臣氏首次因虛假促銷被處罰,也不是屈臣氏一家存在這樣的問題。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平台的快速發展,線下線上各類門店進行虛假促銷的情況屢見不鮮。隨著“618”購物節的到來,一些網店提前上調商品價(jia) 格,為(wei) 後續“打折”預留空間。

  為(wei) 揭露不良商家開展虛假促銷的手段,探究虛假促銷整治方式,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前幾天,湖北武漢的周女士經曆了一件蹊蹺事——她在某網絡平台一家服裝店購買(mai) 了6件衣服,網店的頁麵宣傳(chuan) 顯示,購買(mai) 服裝達4件即可享受5.5折優(you) 惠,但她下單時卻發現,衣服的總價(jia) 依舊按照原價(jia) 計算。

  周女士在和客服的溝通中得知,這次打折活動的優(you) 惠方式與(yu) 以往不同,需要先原價(jia) 買(mai) 下這些衣服,待確認收貨、拍照上傳(chuan) 好評後,客服再將優(you) 惠減免的金額返現給她。

  麵對周女士的疑惑,客服解釋說:店鋪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打折活動,如果現在就按折扣價(jia) 出售給周女士,衣服7天內(nei) 最低交易價(jia) 格就不再是原價(jia) 了,之後活動開始的打折力度和宣傳(chuan) 效果也會(hui) 受到影響。但客服向周女士保證,現在購買(mai) 的折扣和後麵的“大促銷折扣”是一樣的。

  這樣的套路,讓周女士哭笑不得。

  實際上,商品打折中暗藏了太多貓膩。《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線上線下一些商家借打折來誘導顧客消費,有的大幅度提高“原價(jia) ”,有的在滿減優(you) 惠上作文章,層出不窮的套路讓不少消費者屢屢“中計”。

  明降暗升虛假打折兜兜轉轉仍是原價(jia)

  不久前,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超市搞蔬菜折扣促銷活動,吸引了不少顧客購買(mai) 。以西紅柿為(wei) 例,劃線價(jia) 8.9元,打3折後為(wei) 2.67元。然而,市場監管部門調查發現,此前7天,該西紅柿的最低成交價(jia) 為(wei) 5.34元。監管部門責令該超市立即改正違法行為(wei) ,擬給予警告、處以5萬(wan) 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而隨著電商平台的興(xing) 起,網上購物更是引發了一股打折潮,特別是在“雙11”“618”等節點,一些網店、直播間裏,超低打折、“骨折”價(jia) 的商品隨處可見,吸引了流量,增加了銷量。

  記者近日在某短視頻平台一間名為(wei) “酒醉人生”的直播間看到,帶貨主播正在賣力地吆喝一款白酒:“咱家這款酒,市麵上都是賣1299元,現在直播間給各位家人福利,6瓶隻要98元,這是我和廠家要來的內(nei) 部折扣,欲購從(cong) 速!”

  不僅(jin) 如此,主播還將這款酒在某購物平台上的標價(jia) 展示了出來:398元一瓶。記者隨即點擊主播提供的鏈接看到,在某平台一家賣酒水的網店,對該酒的標價(jia) 確實為(wei) 398元一瓶。

  然而,記者在另一電商平台搜索該酒的旗艦店後發現,這款酒的售價(jia) 本就是6瓶98元。

  虛假打折、比平時沒便宜也就罷了,讓安徽安慶的方先生尤為(wei) 氣憤地是,他準備在“618”活動時買(mai) 幾瓶打折白酒,結果發現活動優(you) 惠後的價(jia) 格竟然比平時的價(jia) 格還高。

  他告訴記者,他關(guan) 注的某平台網店中的一款組合套裝白酒,平時標注原價(jia) 為(wei) 1297元,“滿1200減200”,到手價(jia) 1097元;最近“618”預售,原價(jia) 變成了1477元,使用“滿1200減200”、預售券後為(wei) 1177元,同時下單贈送2瓶單價(jia) 30元左右的低檔白酒。

  “搞半天打完折價(jia) 格還比平時貴了,商家滿滿的套路。”方先生說。

  對此,北京雲(yun) 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說,關(guan) 於(yu) 促銷中的“原價(jia) ”定義(yi)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禁止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的規定〉有關(guan) 條款解釋的通知》規定:“原價(jia) ”是指經營者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nei) 在本交易場所成交,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jia) 格;如果前七日內(nei) 沒有交易,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jia) 格作為(wei) 原價(jia) 。“因此,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采用‘原價(jia) ’標示,或使用‘日常價(jia) ’等類似表述實際傳(chuan) 達‘原價(jia) ’含義(yi) 的,應當符合這一規定。”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說,虛假打折常見的形式是在打折之前,商家對商品或服務先行漲價(jia) ,漲到較高水平後再打折的行為(wei) ,這種行為(wei) 是對消費者的誘導和欺詐,監管部門應當進行查處。

  滿減優(you) 惠套路重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商家的折扣套路不僅(jin) 限於(yu) “先提價(jia) 後打折”上,在各種滿減優(you) 惠、折扣券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購物節的優(you) 惠越來越難搞了。”漫天的品類券和複雜的滿減規則讓北京的張女士頭疼不已。她舉(ju) 例說,她在某電商平台的一家化妝品旗艦店購買(mai) 了一件標價(jia) 214元的護膚品,按照商家的宣傳(chuan) ,她下了40元定金後,次日零點後就能使用兩(liang) 張滿減優(you) 惠券(優(you) 惠總額共計105元)下單。

  “我守到零點下單清空了購物車,結果下單後才發現,這兩(liang) 張優(you) 惠券被用於(yu) 兩(liang) 家網店不同的商品,優(you) 惠力度大打折扣。”張女士頗為(wei) 氣憤地對記者說,如果沒有那麽(me) 大的優(you) 惠力度,她根本不可能買(mai) 這件護膚品。

  張女士準備退貨後重新下單,客服卻稱不用重新下單了,到貨後可直接退差價(jia) 。然而,等張女士簽收後找客服時,客服卻以滿減優(you) 惠券不能疊加為(wei) 由拒絕退差價(jia) 。

  溝通無果後,張女士撥通了消費者協會(hui) 的電話,在消費者協會(hui) 的幫助下,經曆近兩(liang) 周的時間,最後通過電商平台協調,張女士獲得了補款。

  無獨有偶,山西晉城的李女士最近在一直播間下單了一件品牌防曬衣,也被各種優(you) 惠、折扣繞暈了。在直播間,主播號稱該品牌防曬衣直播間價(jia) 格遠低於(yu) 旗艦店售價(jia) ,立即下單可享受直播間130元優(you) 惠券、跨店滿300元減50元優(you) 惠,即一款339元的防曬衣,159元就能拿下。

  然而,李女士下單時卻發現,把各種優(you) 惠券用上,實付價(jia) 格是214.38元,高於(yu) 旗艦店售價(jia) 。最後她詢問客服,對方一通計算,也沒讓她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旭亮說,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規範促銷行為(wei) 暫行規定》明確規定,經營者通過積分、禮券、兌(dui) 換券、代金券等折抵價(jia) 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標明或通過店堂告示等方式公開折價(jia) 計算的具體(ti) 辦法。經營者宣傳(chuan) 虛假優(you) 惠折扣明顯違法。

  周旭亮指出,經營者宣傳(chuan) 虛假優(you) 惠折扣,導致消費者無法獲悉真實的交易價(jia) 格,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屬於(yu) 欺詐行為(wei) ,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要求商家承擔商品價(jia) 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chang) 責任。

  此外,經營者宣傳(chuan) 虛假優(you) 惠折扣還將受到行政處罰,根據《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行政處罰規定》,由政府價(jia) 格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2萬(wan) 元以上20萬(wan) 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yan) 重的,責令停業(ye) 整頓乃至吊銷營業(ye) 執照。

  督促平台履職盡責亮照亮證亮標經營

  如何有效整治虛假打折行為(wei)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曉峰建議,要嚴(yan) 格落實主體(ti) 責任,把好平台準入關(guan) ,落實審查核驗義(yi) 務,督促平台內(nei) 經營者亮照、亮證、亮標經營;各互聯網平台企業(ye) 要提高促銷行為(wei) 的公開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價(jia) 後打折”、虛構原價(jia) 、不履行價(jia) 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

  同時,應嚴(yan) 格規範廣告發布行為(wei) ,提升廣告審核水平,杜絕虛假宣傳(chuan) 、低俗廣告,有效攔截虛假違法廣告;嚴(yan) 格禁止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不得通過排除、限製競爭(zheng) 及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chan) 品或者服務等開展促銷。要妥善化解網絡消費糾紛,完善高效、便捷的投訴受理、處理和反饋機製,暢通消費者投訴舉(ju) 報通道,及時受理、高效處理投訴舉(ju) 報,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

  “還要強化政企溝通協作,積極配合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平台內(nei) 經營者相關(guan) 違法違規行為(wei) ,形成平台自治與(yu) 政府監管的良性互動,共同引導平台內(nei) 經營者提高守法經營意識。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指導,通過線下約談、線上指導和宣傳(chuan) 教育等方式,督促指導平台企業(ye) 履行法定義(yi) 務,落實主體(ti) 責任;強化監測監管,嚴(yan) 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wei) ,暢通12315投訴舉(ju) 報渠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範網絡交易市場秩序。”朱曉峰說。

  趙占領提醒消費者,購物前最好貨比三家,對於(yu) 特別關(guan) 注的商品,可以平時多留意其售價(jia) ,再與(yu) 促銷期間的價(jia) 格對比,以確定是否真的優(you) 惠及優(you) 惠力度,而不是盲目相信商家所宣傳(chuan) 的打折優(you) 惠信息。(記者韓丹東(dong) 實習(xi) 生 關(guan) 楚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