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集中打擊一批“李鬼”式投資詐騙平台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國家網信辦官方微信消息,為(wei)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財產(chan) 安全,國家網信辦會(hui) 同公安部,重拳打擊仿冒投資詐騙平台,精準提示潛在受害人。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反詐中心排查打擊仿冒APP4.2萬(wan) 個(ge) ,並納入國家涉詐黑樣本庫。目前,國家涉詐黑樣本庫已涵蓋並處置涉詐網址380.4萬(wan) 個(ge) 、APP51.4萬(wan) 個(ge) 、跨境電話41.5萬(wan) 個(ge) ,互聯網預警勸阻平台預警超20億(yi) 人次。
近期,國家網信辦反詐中心監測發現多起仿冒投資平台進行詐騙的事件。詐騙分子仿冒京東(dong) 金融、馬上金融、360借條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標誌和產(chan) 品介紹以假亂(luan) 真,以“小額返利”等誘導網民進行訪問下載,進而實施詐騙。部分詐騙平台甚至宣稱具有“國企背景”,以“國字頭”名義(yi) 吸引用戶,以“拉人頭”模式發展下線,給一些網民造成巨大財產(chan) 損失。
圖片來源:國家網信辦官方微信。
國家網信辦有關(guan) 負責人指出,詐騙分子仿冒投資平台誘導欺詐網民,讓網民遭受嚴(yan) 重的財產(chan) 損失,還可能帶來個(ge) 人信息泄露,應引起足夠關(guan) 注。廣大群眾(zhong) 需通過官方正規渠道下載APP;出現非官方客服聯係的情況,要注意核查對方身份,切勿進行轉賬操作。APP商店等平台應加強對可供下載APP的安全性審核,防止虛假APP渾水摸魚,坑害廣大網民。
為(wei) 提高人民群眾(zhong) 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現將部分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一、2022年1月,四川省吳某某在網上看到了“農(nong) E貸”仿冒APP的宣傳(chuan) 信息,因資金緊張便點擊下載,並填寫(xie) 了信息申請貸款,但顯示放款失敗。所謂的在線客服與(yu) 吳某某進行“溝通”,稱其賬戶信息不匹配,需先進行資金驗證。吳某某信以為(wei) 真,便向指定賬戶轉賬3萬(wan) 元,事後發現被騙。
二、2022年2月,河北省薑某下載了“東(dong) 方財富”仿冒APP進行相關(guan) 投資操作。期間薑某收到一信息,顯示其進行了一筆20萬(wan) 元的第三方匯款,因未報備屬於(yu) 違規操作,且已移交風控部門處置,薑某需繳納20%的風險保證金4萬(wan) 元,否則賬戶將被凍結,薑某轉賬後發現被騙。
三、2022年6月,山東(dong) 省秦某某在“馬上金融”仿冒APP申請貸款10萬(wan) 元,平台要求先交1萬(wan) 元金融貸款保險,否則不能提現。秦某某按要求交錢後依然無法提現,平台要求再交5萬(wan) 元驗資費,並承諾會(hui) 將保險費和驗資費一並返還,秦某某充錢後合計被騙6萬(wan) 元。
四、2022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張某某下載了“中郵證券”仿冒APP,跟著微信群裏的“老師”進行投資操作。一開始投入了10萬(wan) 元,盈利後又追加了30萬(wan) 元,結果發現投資持續虧(kui) 損,張某某打算將剩餘(yu) 的錢提現,但多次提現失敗,且平台催促其繼續追加投入。張某某察覺異常,隨後平台無法訪問。
五、2022年1月,江西省彭某在“安逸花”仿冒APP申請貸款,提現時提示銀行卡號錯誤,賬戶被凍結。平台讓其轉賬1萬(wan) 元以證明是本人操作,彭某轉賬後賬戶恢複正常,隨後發現又被凍結,平台聲稱彭某操作失誤,需繼續驗證,彭某發現被騙。
六、2022年5月,遼寧省章某經朋友推薦下載了“平安證券”仿冒APP,先後投入了18萬(wan) 元。不久章某收到了平台升級的通知,並按提示進行了升級操作,但平台顯示其賬號為(wei) “風險賬戶”,存在洗錢嫌疑,需要向監管部門的“安全賬戶”進行轉賬驗證,否則無法正常使用。章某多次進行轉賬,合計被騙25萬(wan) 元。
七、2022年3月,河南省錢某某在“長城資產(chan) ”仿冒APP上進行期貨投資。平台客服以免費提供增值服務為(wei) 由添加其微信,並告知錢某某繳納2.5萬(wan) 元即可成為(wei) “VIP用戶”,可享受手續費打折並優(you) 先獲取相關(guan) 市場信息。錢某某信以為(wei) 真,便向指定賬戶進行了轉賬,最後被平台客服拉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