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現代京劇《石評梅》:以浪漫現代審美創新程派風韻
作者:王潤
在北京陶然亭公園的綠蔭叢(cong) 中,一尊“京華才女”石評梅及其戀人高君宇並肩相伴的雙人雕像,常常引得遊人駐足。他們(men) 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死後終得並葬荒丘”的淒美愛情傳(chuan) 奇,以及作為(wei) 五四新青年代表的革命浪漫主義(yi) 精神,不僅(jin) 成為(wei) 被後世傳(chuan) 頌的佳話,也被北京京劇院搬上了程派藝術創新的舞台。近日,有著獨特風韻的新編現代京劇《石評梅》在距離陶然亭公園不遠的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首演,讓石、高二人短暫卻燦爛的生命在首都戲曲舞台上大放異彩,也為(wei) 京劇藝術的傳(chuan) 承再續華章。
石評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雖然已是百年前的人物,但其精神流傳(chuan) 至今。正如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所言:“石評梅的個(ge) 人追求、政治抱負與(yu) 社會(hui) 進步、民族解放、複興(xing) 夢想息息相關(guan) 、一脈相承。石評梅對個(ge) 人命運、愛情的超凡價(jia) 值觀也反映出百年來中國女性爭(zheng) 取思想解放的精神力量,她所留傳(chuan) 的豐(feng) 厚精神文化財富,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yi) 。”因此新編現代京劇《石評梅》正是通過石評梅富有傳(chuan) 奇色彩的人生,細膩柔韌的濃鬱情感,麵對現實與(yu) 理想、功名與(yu) 愛情、命運與(yu) 信仰時的抉擇,對革命與(yu) 情感都至真至純的態度,來激勵新時代青年奮勇向前,很有時代感召力。
在劇中扮演石評梅的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年程派名家郭瑋,是京劇程派藝術新一代優(you) 秀傳(chuan) 人,是京劇程派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石評梅這個(ge) 人物,給了她極大的發揮空間。如綿裹針、外柔內(nei) 剛的表現方式,與(yu) 人物的氣質和情感相融;大段極具情感張力的唱段,淒美哀婉,如泣如訴,感人至深;用長圍巾代替水袖,作為(wei) 人物心緒的外化呈現,也成為(wei) 流派傳(chuan) 承的一大創新亮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唱腔設計在傳(chuan) 承程派藝術時,並未全部采用老腔老韻,而是采用“似程非程”的手法進行大膽創作。由於(yu) 石評梅經曆複雜,所以在對她的聲腔處理上,包括西皮、二黃等都有了很大突破。比如劇中運用的西皮寬板,在傳(chuan) 統京劇中沒有這個(ge) 板式,但在該劇中則加強了“程腔程韻”,成為(wei) 亮點。劇中還加進了女聲小合唱、伴唱等不同門類的藝術手段;家喻戶曉的經典名曲《送別》也被恰到好處地穿插其中,充分烘托出人物飽滿的情感。
該劇還充分調動各種流派藝術手段完善舞台呈現,使每位演員的藝術特質都得到全麵展現。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梅蘭(lan) 芳京劇團團長、葉派小生名家李宏圖飾演餘(yu) 書(shu) 豪,氣宇軒昂的優(you) 秀青年武生演員周恩旭飾演高君宇,都很有特色。可以說,京劇《石評梅》既是一部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程派藝術而“量身定製”的新編戲,也在京劇現代戲創作方麵具有守正創新的重要意義(yi) 。(王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