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信仰大愛與生命尊嚴——讀報告文學《張桂梅》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好書(shu) 薦讀·文學】
作者:梁鴻鷹(中國報告文學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
一個(ge) 清瘦、慈祥和疲憊的女教師,以她不平凡的事跡打動了億(yi) 萬(wan) 人。關(guan) 於(yu) 她走過的人生曆程,關(guan) 於(yu) 她的精神世界,李延國、王秀麗(li) 的報告文學《張桂梅》(雲(yun) 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揭示得立體(ti) 鮮活,感人至深。一部三百多頁的作品,伴隨著我,從(cong) 春天到盛夏,一次次閱讀,讓我為(wei) 書(shu) 中刻畫的那個(ge) 聖潔心靈所折服與(yu) 感動。
這是一部大寫(xie) 的奮鬥者的信仰之書(shu) 。我從(cong) 作品的字裏行間領悟到,這個(ge) 因忘我而大半輩子匆忙得近乎踉蹌的人,是因為(wei) 靈魂裏有真金白銀,有閃光的信仰和目標,才得以成就偉(wei) 大的事業(ye) 。她舍棄現實世界浮躁、實惠的誘惑,認準的事情做到底。她帶著滿身的病痛為(wei) 山區女孩教育成長嘔心瀝血,為(wei) 貧困兒(er) 童健康成長鞠躬盡瘁,是一個(ge) 有堅定信仰的楷模。
《張桂梅》是對大愛的禮讚,以無數感人的故事,揭示出一個(ge) 跨越65年不平凡歲月走來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如何鍛造的。應該說,張桂梅的成長格外具有傳(chuan) 奇性。她生於(yu) 東(dong) 北山村一個(ge) 地地道道的農(nong) 民家庭,是十二個(ge) 孩子中存活下來的第六個(ge) ,是女孩中差一點被送人的第五個(ge) 。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貧窮一直緊跟著這個(ge) 多子女的家庭。母親(qin) 在48歲生她時便已身患癌症,每當季節變換,都要到鬼門關(guan) 走上一回。張桂梅人生的艱難曲折是難以想象的,她自幼除了瘦弱還患有嚴(yan) 重哮喘,少時失怙,壯年失偶,困苦,貧窮,孑然一身,沒有子女,沒有家庭,沒有私產(chan) ,疾病與(yu) 她如影隨形,但她具有頑強的意誌,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或逼退。
作品向我們(men) 揭示出,張桂梅如何在嚴(yan) 酷的艱難中,在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讓理想萌發並成就自己的大愛。她小時候生病,親(qin) 人奔走救治,心憂如焚,日夜守護,同學們(men) 天天看望,幫她補習(xi) 課程,背著她去看電影。在學校裏,她目睹一個(ge) 在家裏備受寵愛、平時膽小的美麗(li) 老師,為(wei) 了救學生,從(cong) 學生褲管裏親(qin) 手扯出蛇,將之扔遠,隨後自己也昏倒在地。參加工作後,知青哥哥姐姐們(men) 熱情無私的幫助,喚醒隱藏在生命深處對知識的渴望,一度加入高考補習(xi) 隊伍,在與(yu) 大家一起學習(xi) 生活中感悟濃濃愛意。寶貴的親(qin) 情,人與(yu) 人之間愛的傳(chuan) 遞,成為(wei) 她艱辛生活中溫暖的亮光。生活的磨礪使她明白,沒有愛就沒有生活,就沒有真正意義(yi) 上的人生。
張桂梅獻身教育事業(ye) 的堅定不移,是命運的安排,更是生活教育的結果。在工作中她一次次發現,女孩更容易失去教育的機會(hui) ,特別在農(nong) 村,女孩受教育的權利可以隨時被剝奪。她從(cong) 實踐中意識到,教育落差、資源有限擴大了教育不公,由此導致社會(hui) 不公。消除這種不公的利器就是公平普惠的教育。她把愛護尊重每一個(ge) 學生作為(wei) 教育的出發點,指導教師不斷矯正個(ge) 人好惡,把以公平公正之心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作為(wei) 基本品格。她決(jue) 意從(cong) 事改變山村女童的教育事業(ye) ,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做華坪兒(er) 童之家130多個(ge) 孤兒(er) 的“媽媽”,用知識改變山村孩子的命運,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men) 沐浴在文化教育恩澤之中。她把自己作為(wei) 一棵樹種在麗(li) 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園裏,以自己的濃蔭遮風擋雨,更用文明、感恩、自強的乳汁哺育下一代,將自己的無私大愛,將文明的生活方式傳(chuan) 遞給學生,通過改變農(nong) 村女孩改變山村,澤被後代。
《張桂梅》同樣是一部彰顯生命尊嚴(yan) 之書(shu) 。張桂梅17歲就從(cong) 遼遠的黑土地走到彩雲(yun) 之南。在像鐵軌一樣長的生活中接受摔打,接受生活課堂所賜予的一切。為(wei) 了更好揭示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與(yu) 生命曆程,兩(liang) 位作者不同尋常地采用了第二人稱方式敘事,文本像是傾(qing) 訴、叩問與(yu) 對話,他們(men) 像手執攝像機和長鏡頭一樣,帶著讀者穿越時代風雨,見證生活如何造就了主人公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張桂梅的精神世界很充實,對父母有著生死相依之情,她在困苦中錘煉意誌,豐(feng) 富內(nei) 心。她與(yu) 董玉漢的戀愛和婚姻充滿傳(chuan) 奇,他們(men) 的愛情肇始於(yu) 張桂梅的美麗(li) 直率、熱情善良,作為(wei) 知識分子的董玉漢笨拙而真誠,經常與(yu) 她共同分享古典文學營養(yang) ,共同接受美好情感的沐浴,這成為(wei) 她一生的滋養(yang) 。失去丈夫的張桂梅,揮灑著愛與(yu) 被愛的力量,勇於(yu) 接受生活考驗,學會(hui) 忘記痛苦,投入工作。作品將這一切寫(xie) 得催人淚下。張桂梅固然以事業(ye) 為(wei) 重,但全書(shu) 注重揭示她對人的熱情與(yu) 對生活的熱愛。她對世界萬(wan) 物、對人懷有大愛,更懷有美好的情懷。在她看來,對孩子們(men) 而言美育是最好的素質教育。於(yu) 是她和孩子們(men) 一起種植玫瑰、月季、鳶尾、米蘭(lan) 、劍蘭(lan) 、夾竹桃、夜來香,一起澆水、施肥,把校園變成了一座美麗(li) 花園,讓孩子們(men) 的生命之花也與(yu) 美一起隨之盛開。
張桂梅老師六十多年的人生跋涉得如此之遠,行進得如此壯麗(li) ,她讓兩(liang) 千多名山村女孩的命運得到徹底改變。張桂梅的故事是當代中國故事的一部分,將存於(yu) 曆史長河。李延國、王秀麗(li) 以張桂梅精神寫(xie) 張桂梅,為(wei) 讀者奉獻了一部鼓舞人心的佳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