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吃播”:標新立異吸引眼球不可取
近日,四川南充百萬(wan) 粉絲(si) 博主“提子”烹食鯊魚事件有了新進展。有關(guan) 部門日前回應媒體(ti) 稱,“提子”此前發布的烹食鯊魚的視頻中,該鯊魚確認為(wei) 國際瀕危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噬人鯊(大白鯊)。目前相關(guan) 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今年7月,博主“提子”以一條用鯊魚做美食的視頻衝(chong) 上熱搜。該視頻雖專(zhuan) 門備注鯊魚為(wei) “人工養(yang) 殖可食用”,但視頻一經曝光,就有科普博主提出質疑,認為(wei) 這條被烹食的鯊魚是大白鯊。經調查,有關(guan) 部門確認了該鯊魚的“真實身份”。目前,“提子”賬號中所有視頻均已下架,其本人也將麵臨(lin) 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此之前,“提子”創作的短視頻也不乏以獵奇之名收割流量的“吃播”作品。翻看她吃過的食物,就有30斤的金色娃娃魚、30斤的章魚、20斤魔鬼魚以及大土龍、老虎蟹、大鴕鳥等。此次“提子”的翻車,不僅(jin) 讓人們(men) 關(guan) 心視頻中的大白鯊從(cong) 何而來、其背後是否有一條黑色產(chan) 業(ye) 鏈,更是讓另類“吃播”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了解,“吃播”在2015年前後興(xing) 起於(yu) 韓國,具體(ti) 而言,即主播坐在攝像頭前向網友直播其吃飯過程,因主播“顏值高”“胃口大”“吃不胖”等因素受到圍觀。隨著國內(nei) 直播和短視頻平台興(xing) 起,“吃播”進入中國並形成一股熱潮,逐漸捧紅一批新生代“網紅”。在如今主流的直播和短視頻平台中,以“吃”為(wei) 主題的內(nei) 容創作五花八門,既有美食探店測評、廚藝教學分享、飲食文化傳(chuan) 播等類型,也有如“提子”這般通過標新立異來吸引眼球的另類“吃播”。
“‘吃播’有很好的參與(yu) 性,雖然是主播在吃,但用戶看到美食也能感同身受;而且美食鑒賞門檻低,用戶也樂(le) 於(yu) 對吃發表看法。”談到“吃播”的流行,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分析稱。
盤和林認為(wei) ,“吃播”門檻低、流量大的特點,導致該領域“內(nei) 卷”嚴(yan) 重,“為(wei) 了在一大堆‘吃播’自媒體(ti) 中脫穎而出,很多‘吃播’主播不得不走上標新立異的道路,比如通過異食、新奇食物、黑暗料理等抓住觀眾(zhong) 眼球。越是標新立異,越是流量導向,亂(luan) 象頻發的現象就越是嚴(yan) 重。”
此次“提子”烹食鯊魚事件並非“吃播”的首次翻車。在短視頻平台興(xing) 起之初,“吃播”領域曾興(xing) 起一波以誇張食量和吃相爭(zheng) 奪流量的“大胃王吃播”,並催生出假吃、催吐等行業(ye) 亂(luan) 象。2020年,“大胃王吃播”遭整頓,各平台加強對美食內(nei) 容的審核、杜絕餐飲浪費。202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頒行,嚴(yan) 令禁止製作、發布、傳(chuan) 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內(nei) 容,否則監管部門將給予停業(ye) 整頓、處一萬(wan) 元以上十萬(wan) 元以下罰款等行政處罰,並追究包括主播在內(nei) 的相關(guan) 人員和責任人員法律責任。
“吃播”應如何規範?在盤和林看來,健康的“吃播”應該具備一定藝術性、增加人文氣息。主播進行美食分享直播和短視頻拍攝時要明確法律底線,嚴(yan) 格審核內(nei) 容創作的合規性。平台要加強對視頻內(nei) 容的審核力度,對於(yu) 法律上存在問題或有違道德底線的“吃播”,應及時關(guan) 注輿論走向,減少流量、下架相關(guan) 內(nei) 容。
北京萬(wan) 商天勤(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媛媛接受采訪時表示,“吃播”有食品安全、禁止浪費、嚴(yan) 禁濫食野生動物三條底線,其中,應嚴(yan) 禁濫食野生動物陋習(xi) 。疫情發生以來,濫食野生動物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是“吃播”類視頻的紅線。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規範‘吃播’的重要目的是不對年輕一代傳(chuan) 播錯誤認知,‘吃播’博主及其團隊應堅持正確的價(jia) 值導向。”劉媛媛建議,應設立負麵清單,列出不得以短視頻分享的清單和行為(wei) ;落實平台主體(ti) 責任,引導平台內(nei) 經營者“亮照、亮證、亮規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依法查處相關(guan) 違法違規行為(wei) ,共同引導平台內(nei) 經營者提高守法經營意識;持續加大監督管理工作力度,通過技術手段開展實時巡查,及時下架或刪除違法違規產(chan) 品鏈接,加強對平台內(nei) 經營者的管理。(單鵬 陳選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