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糧食安全保障 確保全年穩產增產
原標題:強化糧食安全保障
民以食為(wei) 天,糧穩天下安。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hui) 議提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多位專(zhuan) 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夏糧豐(feng) 收增產(chan) 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突出亮點,為(wei) 保供穩價(jia) 防通脹、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支撐。下半年要繼續抓好秋糧生產(chan) ,確保全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要強化糧食產(chan) 購儲(chu) 加銷協同保障,提高糧食應急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全麵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確保全年穩產(chan) 增產(chan)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季。今年夏糧生產(chan) 經受了去年罕見秋汛、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疫情多點散發、國際糧價(jia) 大幅波動等多重考驗,再創曆史新高,高位增產(chan) 1%。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夏糧增產(chan) 豐(feng) 收為(wei) 實現全年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為(wei) 穩物價(jia) 穩預期增信心、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支撐,為(wei) 有效應對國內(nei) 外風險挑戰增添了充足底氣,也為(wei) 穩定世界糧食市場和全球食品安全作出了中國貢獻。
糧價(jia) 是百價(jia) 之基。上半年我國物價(jia) 總體(ti) 平穩,這在全球普遍高通脹形勢下實屬不易。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大頭,占全年糧食總產(chan) 量的四分之三,能否實現全年糧食豐(feng) 收關(guan) 鍵看秋糧。目前,各地農(nong) 民正搶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南方主產(chan) 區早稻收獲基本結束,晚稻栽插有序推進,北方主產(chan) 區忙著做好秋糧田間管理。
“從(cong) 我們(men) 掌握的情況看,今年秋糧豐(feng) 收有一定基礎。初步預計,今年秋糧麵積有望超過13億(yi) 畝(mu) ,比上年有所增加,秋糧長勢總體(ti) 正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負責人劉莉華說。
今年以來,國際糧價(jia) 持續飆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出台了一係列高含金量的政策,采取了諸多超常超強措施抓糧食生產(chan) 。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軍(jun) 認為(wei) ,在夏糧、早稻豐(feng) 收的基礎上,各地要壓實責任,毫不鬆懈抓好秋糧生產(chan) ,不誤農(nong) 時落實晚稻和晚秋糧食種植麵積。要樹立“減災就是增產(chan) ”理念,有效防範旱澇、病蟲害等災害,確保早稻和秋糧保質保量歸倉(cang) 。
協同產(chan) 購儲(chu) 加銷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糧食從(cong) 豐(feng) 收在田、豐(feng) 收在手到豐(feng) 收入庫,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統籌做好夏糧收購和生產(chan) 、加工、儲(chu) 備、銷售等各環節工作,形成糧食市場保供穩市合力,才能有效應對疫情持續反複、自然災害和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各種不利因素的衝(chong) 擊。
今年國內(nei) 小麥、油菜籽、早秈稻收購價(jia) 格保持較高水平,糧食貿易、加工、儲(chu) 備等企業(ye) 采購意願較強,入市積極、購銷活躍。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主產(chan) 區各類糧食企業(ye) 累計收購小麥4251萬(wan) 噸,油菜籽77萬(wan) 噸,早秈稻216萬(wan) 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新聞發言人秦玉雲(yun) 表示,各地要實實在在解決(jue) 收購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牢牢守住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從(cong) 嚴(yan) 從(cong) 重查處“打白條”、壓級壓價(jia) 、哄抬價(jia) 格、虛假收購、以陳頂新、以次充好等損害國家利益、坑害種糧農(nong) 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確保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今年以來,國內(nei) 糧食價(jia) 格一直高位運行,漲價(jia) 預期較強。我國庫存充足,調控基礎紮實,通過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市場供應和價(jia) 格基本穩定;加強中央儲(chu) 備糧與(yu) 地方儲(chu) 備糧輪換的協同運作,盡量保持均衡輪換;不斷投放最低收購價(jia) 稻穀和小麥拍賣,進一步增加市場糧源供應。根據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家政策性糧食累計成交771.9萬(wan) 噸。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涵蓋加工、供應、配送、儲(chu) 運的糧食應急保障體(ti) 係,能有效應對和防範各種突發事件。在全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ti) 係,形成了遍布全國的糧食應急保供網絡,能夠做到需要時原糧快速加工、成品糧迅速投放。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各地加強城市、社區、城際、農(nong) 村配送的有效銜接,形成由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構成的“全國糧食135應急保障圈”,確保應急狀態下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強化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
在立足國內(nei) 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我國把適度進口糧食作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手段。
受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影響,上半年我國穀物及穀物粉、大豆進口量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5.1%、5.4%。“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我們(men) 必須加快推進糧食進口多元化、打造具備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中國大糧商,確保我國糧食進口價(jia) 格穩定、供應鏈穩定。”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室主任鍾鈺說。
我國大豆進口90%以上來自巴西、美國、阿根廷,玉米進口來自美國和烏(wu) 克蘭(lan) ,進口來源地過於(yu) 集中。因此,要積極培育新的進口渠道,減少出口國糧食產(chan) 量、貿易政策以及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今年我國開放緬甸玉米進口,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解禁加拿大油菜籽進口,允許巴西玉米、花生、大豆蛋白、豆粕等產(chan) 品進口。鍾鈺認為(wei) ,這既維護了我國糧食進口安全,又維護了國際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除了中糧集團,我國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國際大糧商少之又少,在進口來源地還沒有形成種植、加工、儲(chu) 備、配送為(wei)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模式,沒有真正掌握第一手糧源,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缺少話語權和定價(jia) 權。李軍(jun) 認為(wei) ,我國應積極支持糧食企業(ye) “走出去”,開展糧食倉(cang) 儲(chu) 、物流、加工、貿易等方麵的國際合作,建立海外糧食生產(chan) 加工儲(chu) 運基地,全麵參與(yu) 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供應鏈重構。
專(zhuan) 家表示,我國應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與(yu) 世界各國攜手維護世界糧食安全。近年來,我國與(yu) 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交流,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推廣農(nong) 業(ye) 技術1000多項,帶動項目區農(nong) 作物平均增產(chan) 30%至60%。(劉 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