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整體效能

發布時間:2022-08-09 16:06: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張其仔(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 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yu) 價(jia) 格研究所研究員)

  前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指出,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但還有不少短板,一些產(chan) 業(ye) 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進一步發展必須靠創新。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創新是一個(ge) 決(jue) 定性因素。工業(ye) 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yu) 工業(ye) 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ye) 生態。把握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變化趨勢,提升創新鏈整體(ti) 效能,有利於(yu) 我國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曆史機遇,推動製造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握趨勢性變化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二者相結合,推動著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的深刻變革。這一深刻變革,要求把提升創新鏈的整體(ti) 效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對未來工業(ye) 發展將產(chan) 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

  其一,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主體(ti) 構成更趨多元化。在新技術革命助推下,數字技術極大拓展了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生態體(ti) 係。萬(wan) 物互聯和數據資源的高效流動推動各類創新主體(ti) 以更加靈活敏捷的方式,組成各類創新聯合體(ti) ,創新鏈上的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ye) 乃至用戶等通過實體(ti) 或虛擬空間參與(yu) 整個(ge) 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生態的塑造過程,跨時空、跨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共同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的整體(ti) 躍遷。

  其二,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要素更趨數字化。數據日益成為(wei) 重要戰略性資源,成為(wei) 驅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提質增效的關(guan) 鍵力量。數字技術打通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chan) 品開發、工藝改善、商業(ye) 化等整個(ge) 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形成新的數據驅動創新範式,有效支撐起工業(ye) 互聯網全鏈條的協同創新。

  其三,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組織更趨網絡化。在以往曆次技術革命中,受製於(yu) 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邊界限製以及交易成本、資源稟賦、不完全信息等約束,創新資源的配置範圍和組織邊界通常局限在企業(ye) 內(nei) 部或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之間及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數字化顯著拓展了創新資源配置範圍和創新組織邊界,放大了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和網絡經濟效應,加快了人才、資本、知識等創新要素的跨界匯聚、流轉和配置的速度,降低了各類創新主體(ti) 之間的合作成本,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活動組織方式向泛在化、開源化、協同化演變。

  其四,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節點更趨平台化。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平台化是重要趨勢,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成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乃至整個(ge) 製造業(ye) 創新鏈的核心。工業(ye) 互聯網通過實現工業(ye) 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的深度互聯,推動整個(ge) 工業(ye) 呈現出全麵平台化趨勢,這也帶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關(guan) 鍵節點更趨平台化。

  其五,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循環化。在傳(chuan) 統模式下,創新鏈從(cong) 基礎研究開始到產(chan) 業(ye) 化或商業(ye) 化應用結束的整個(ge) 流程是一種線性模式,創新者與(yu) 終端用戶之間缺乏互動和協同。當前,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越來越呈現出分布式、協同化和需求驅動的特點。新一代數字技術使全鏈條上的核心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眾(zhong) 多中小微企業(ye) 以及終端用戶等彼此能夠高效互動,使得創新鏈上的各類主體(ti) 廣泛參與(yu) 新技術和新產(chan) 品的開發推廣應用過程,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循環化。

  其六,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包容化。隨著互聯網與(yu) 移動智能終端廣泛普及,一方麵,全社會(hui) 各個(ge) 群體(ti) 可以依托工業(ye) 互聯網等載體(ti) ,低成本獲取知識和提升創新技能,參與(yu) 、推動、實施具體(ti) 的創新活動,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創造價(jia) 值;另一方麵,創新鏈上的各類創新主體(ti) 通過深入挖掘個(ge) 性化需求,創新產(chan) 品、服務、流程等,高效地滿足各種個(ge) 性化需求,使創新成果為(wei) 所有人共享,所有人都從(cong) 創新活動中受益。

  其七,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場景化。新技術革命條件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通用性、滲透性、融合性貫通了物理空間與(yu) 網絡空間,形成萬(wan) 物互聯、人機交互的數字世界、智能空間,這不僅(jin) 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創新提供了新的創新載體(ti) 、試驗空間,也大大降低了推動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多樣化動態融合的成本。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場景化,有利於(yu) 持續豐(feng) 富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持續提升工業(ye) 互聯網各創新鏈主體(ti) 技術創新對製造業(ye) 全行業(ye) 、全流程的輻射帶動及轉型賦能能力,不斷增強創新鏈上各類主體(ti) 的創新能力。

  抓住戰略性機遇

  當前全球工業(ye) 互聯網還處於(yu) 加速創新突破和應用推廣階段,技術和創新競爭(zheng) 格局尚未定型。我國應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戰略性機遇,著力提升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整體(ti) 效能。

  一是發揮體(ti) 係優(you) 勢,提升工業(ye) 互聯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效能。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是工業(ye) 互聯網自主創新與(yu) 應用拓展的關(guan) 鍵主體(ti) 。在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上,我國已初步形成“綜合性+特殊性+專(zhuan) 業(ye) 性”的多層次、係統化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但工業(ye) 互聯網核心技術積累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不利於(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要看到,工業(ye) 軟件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及創新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產(chan) 品從(cong) 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再到市場化全創新周期,廣泛應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的各個(ge) 環節。近年來,我國工業(ye) 軟件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高端工業(ye) 軟件主要依靠進口的問題並沒有從(cong) 根本上得到解決(jue) 。為(wei) 此,我國需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綜合運用科技立法、戰略規劃、財稅政策、金融扶持、人才政策等,係統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建設,推動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信息鏈、金融鏈、政策鏈等融合銜接,打造互相交織、相互支撐、多層次、立體(ti) 化的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體(ti) 係。

  二是優(you) 化創新合作機製,提升工業(ye) 互聯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移和轉化效能。從(cong) 全球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利申請量來看,我國在眾(zhong) 多技術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從(cong) 專(zhuan) 利申請的主體(ti) 看,我國仍以科研院所為(wei) 主,企業(ye) 申請專(zhuan) 利所占比重低、高品質專(zhuan) 利數量少。為(wei) 此,我國應在加強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利技術和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同時,優(you) 化成果轉移、轉化機製,支持工業(ye) 企業(ye) 與(yu)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針對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guan) ,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瓶頸並實現成果轉化;推動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工業(ye) 軟件融合;鼓勵龍頭型、平台型企業(ye) 聯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采取聯合投資方式共建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鼓勵企業(ye) 、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創新體(ti) 製機製,聯合設立技術共享、市場共享的新型科研創新主體(ti) 。

  三是強化應用場景建設,提升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生態培育效能。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鏈和創新生態建設尚處於(yu) 起步階段,創新主體(ti) 間的互動性、創新鏈間的耦合性、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間的協同性都相對不足。強化應用場景建設,可以快速地發現需求,低成本地實現技術迭代,高效地實現需求與(yu) 供給匹配以及異質主體(ti) 間的協同,有利於(yu) 推動顛覆性技術、多樣化技術湧現。我國應通過應用場景創新,進一步推動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的融合互動,高效地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創新培育良好生態。在這一過程中,要鼓勵互聯網企業(ye) 等與(yu)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聯合,發揮龍頭企業(ye) 帶動效應,推動工業(ye) 互聯網賦能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並沿產(chan) 業(ye) 鏈布局延伸;支持產(chan) 業(ye) 集群利用工業(ye) 互聯網,促進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轉型;鼓勵各地立足區域產(chan) 業(ye) 特色創建一批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區,促進平台供需精準對接和協同創新。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