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爨底下盛開“文旅新花”

發布時間:2022-08-09 16:12:00來源: 光明網

  從(cong) 市裏驅車向西,近三小時車程,深入門頭溝群山,就抵達了齋堂鎮爨底下村。這是一個(ge) 有400多年曆史的傳(chuan) 統古村落,擁有京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四合院群落。七夕當天,韓永聰的手機響個(ge) 不停,他一趟趟跑到村口,幫著到自家民宿“爨舍”辦入住的客人拉行李。

  “爨舍”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山地四合院,不但有東(dong) 西跨院,還有門樓,在爨底下村的民宿中別具一格。老板韓永聰就是本村人,生在爨底下,他一度隻想“逃”。

  “我小時候就有鄉(xiang) 親(qin) 開農(nong) 家樂(le) ,開始挺掙錢,後來幾乎家家都想幹,收拾出兩(liang) 間房就敢攬客。”韓永聰是搞旅遊的,入行後迫不及待地“逃”出爨底下村,當上了城市白領。

  他記得當時有同事問他,為(wei) 什麽(me) 不回鄉(xiang) 創業(ye) ?雄心萬(wan) 丈的韓永聰笑笑說:“村子太老,農(nong) 家樂(le) 層次太低,沒幹頭。”

  韓永聰看到了爨底下村農(nong) 家樂(le) 的“虛火”,但想不出這個(ge) 京郊遊富礦該如何走出低效、低端的“怪圈”。直到2012年,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牽頭,對以爨底下村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古村落進行品質提升和活化利用,給這個(ge) 400多年小村注入活力,也重新引起了韓永聰的興(xing) 趣。

  有補貼、有政策、還有“門頭溝小院”品牌加持,2017年4月,韓永聰回村了。

  “我要做的是精品民宿,能體(ti) 現爨底下村文化,帶給客人優(you) 質體(ti) 驗。”院落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重新裝修。在提升客房品質和服務水平的同時,設計了專(zhuan) 屬標識,名為(wei) “爨文化”。不僅(jin) 如此,在鎮政府的支持下,韓永聰還將幾間閑置房屋打造成文創店“爨造社”,裏麵全是與(yu) 爨字有關(guan) 的文創產(chan) 品,冰箱貼、杯子、布袋、盤子、布偶等,牆上還掛著順口溜“興(xing) 字頭,林子腰,大字下,架火燒”。

  “這樣一聯動,老村子就活了,能住、能玩、特別受城裏年輕人歡迎。”幾年來,韓永聰的賬本上,盈利從(cong) 十幾萬(wan) 漲到了幾十萬(wan) ,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像七夕這樣的假期,客房幾乎在一個(ge) 月前就訂完了。

  目前,村裏像“爨舍”這樣保存完好的以明清建築風格為(wei) 主體(ti) 的山地四合院有76套,共656間房。爨底下村現有民俗戶48戶,平均年收入30萬(wan) 元左右,古村徹底“活”了過來。

  爨底下村隻是門頭溝區傳(chuan) 統古村落活化利用的縮影,在全區12個(ge) 傳(chuan) 統古村落中,雁翅鎮葦子水村的“後發優(you) 勢”之路同樣“耀眼”。

  與(yu) 爨底下村峻峭的自然景觀和錯落的古建築群不同,這裏包含著46座明清四合院,不施粉黛,格調素雅,讓整個(ge) 村子自帶一股婉約的美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高彥輝說,林業(ye) 和種植業(ye) 是葦子水村的支柱產(chan) 業(ye) ,主要物產(chan) 有香椿、柿子、核桃、山杏等,尤以香椿和核桃比較出名。近幾年,古老的葦子水村通過與(yu) 企業(ye) 合作,依托自然稟賦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在保留古建風格的基礎上,將幾處閑置民宅改造成“三顧葦廬”民宿小院,以此為(wei) 契機,讓更多人走進村中。未來,將以全村整體(ti) 風貌、梯田、林果等元素為(wei) 賣點,向景區和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方向發展,帶動全村致富增收。(張驁)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