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向製造強國目標穩步邁進

發布時間:2022-08-16 15: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解碼十年】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ye) 保持較快增長,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發展質量顯著提高,整體(ti) 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明顯增強,向“製造強國”目標穩步邁進。

  2012—2021年間,我國工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工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9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7.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3%,而同期世界工業(ye) 年均增速僅(jin) 為(wei) 2%。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chong) 擊,2020—2021年兩(liang) 年,我國工業(ye) 平均增速仍然達到6.1%,工業(ye) 發揮了國民經濟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也為(wei) 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抗疫物資,為(wei) 疫情期間世界經濟的恢複作出了重要貢獻。2012—2021年間,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從(cong) 22.5%提高到接近30%的水平,在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世界第一。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工業(ye) 創新投入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有研究與(yu) 試驗發展活動企業(ye) 所占比重從(cong) 2012年的13.7%提高到2020年的36.7%;製造業(ye) 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平均研發強度2021年達到10.3%,570多家工業(ye) 企業(ye) 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從(cong) 2012年的27.7萬(wan) 件增加到2020年的144.8萬(wan) 件,新產(chan) 品銷售收入占業(ye) 務收入比重從(cong) 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華為(wei) 等一批龍頭企業(ye) 研發投入規模和專(zhuan) 利數量居於(yu) 世界同行業(ye) 前列,通信設備、高鐵、盾構機、衛星通信、消費級無人機等高技術產(chan) 品技術水平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大飛機、集成電路、操作係統、生物醫藥等領域與(yu) 世界前沿差距明顯縮小,載人航天、深空探測、深海探測、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的成長打牢了工業(ye) 發展的基礎。

  隨著產(chan) 業(ye) 結構明顯優(you) 化,我國淘汰落後產(chan) 能取得明顯進展,1.4億(yi) 噸的地條鋼全部出清,電解鋁、水泥等行業(ye) 的落後產(chan) 能基本出清。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轉型升級,技術水平、產(chan) 品性能以及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分工地位穩步提升。我國連續13年保持全球汽車產(chan) 銷量第一,汽車產(chan) 業(ye)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國產(chan) 品牌競爭(zheng) 力明顯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新型顯示、光伏組件、風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工業(ye) 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快速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車暢銷車型中有中國品牌6個(ge) ,6家中國企業(ye) 位列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十強。高技術製造業(ye) 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從(cong) 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

  工業(ye) 是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大戶,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工業(ye) 綠色化數字化加速推進,能源、化工、食品、紡織、建材等重點行業(ye) 加強綠色化改造,工業(ye) 企業(ye)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綠色製造體(ti) 係初步形成。“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28%和16%,萬(wan) 元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35%和40%,2021年又進一步分別下降5.6%和7%。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製造業(ye) 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培育較大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150家,連接工業(ye) 設備超過7800萬(wan) 台(套),建成了700多個(ge) 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重點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別提高30.7和25.9個(ge) 百分點。

  與(yu) 此同時,我國工業(ye) 出口競爭(zheng) 力穩步提升。機電產(chan) 品、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wan) 億(yi) 元、3.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wan) 億(yi) 元、6.3萬(wan) 億(yi) 元,製造業(ye) 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

  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551美元,即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工業(ye) 的持續、快速和高質量發展在其中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可以預見,隨著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我國將向製造強國持續邁進,工業(ye) 也將成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