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
作者:方精雲(yun) (中國科學院院士、雲(yun) 南大學校長)
今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遼寧考察時強調:“要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ti) 推進,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chan) 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多為(wei) 老百姓建設休閑、健身、娛樂(le) 的公共場所。”從(cong) 生態學角度看,山、水、城不僅(jin) 僅(jin) 指狹義(yi) 上的山地、水體(ti) 、城市,而是具有更廣的外延,可以說涵蓋我國主要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深化對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理念的認識,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ti) 推進,加快建設美麗(li) 中國。
“山”涵蓋以丘陵、山地、高原等起伏地貌為(wei) 基本特征的生態係統類型。從(cong) 結構上看,山地生態係統是由林、田、湖、草、沙等不同生態係統構成的複合體(ti) 。我國是山地大國,山地生態係統在保持水土、淨化環境、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物質生產(chan) 資料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治山,必須秉持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原則,充分考慮各類生態係統的特征、規律和聯係,綜合進行保護和治理。科學治山,能夠讓治水和治城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則會(hui) 導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一係列生態環境問題。要抓住植被這一生態係統的“牛鼻子”,遵循“宜封則封、宜造則造,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通過科學、係統的保護和修複,讓各類植被健康生長,讓美麗(li) 山川和美麗(li) 人居交相輝映。
“水”是河流、湖泊、濕地等諸多水域生態係統的統稱。水域生態係統聯結陸地和海洋,是生態係統網絡的重要節點,為(wei) 人類社會(hui) 提供不可或缺的淡水資源和諸多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我國河湖眾(zhong) 多,水域生態係統廣布,同時水域生態治理也麵臨(lin) 一係列亟待解決(jue) 的難題。例如,我國水資源分布地域不均衡,呈現“北缺南豐(feng) ”的顯著特點。實踐表明,科學治水不能就水論水、就水治水,而要從(cong) 係統的視角把握水域生態係統的特征和規律,合理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促進人口、生產(chan) 力和土地利用布局與(yu) 水資源分布格局相協調。科學治水,還要深刻意識到“山”對“水”的製約作用,通過對山地植被的保護和修複,從(cong) 源頭上治水,做到治水先治山。
“城”是人工建造的複合生態係統。科學治城,營造健康美麗(li) 的城市生態環境,是美麗(li) 中國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問題隨之凸顯。科學治城,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cong) 城市地理環境、發展定位和自身特點出發,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chan) 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chan) 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既推進高質量發展,又創造高品質生活,建設更多休閑、健身、娛樂(le) 公共場所,建設美麗(li) 宜居城市。
山、水、城生態係統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方式形成相對獨立又彼此依存的耦合關(guan) 係。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ti) 推進,充分體(ti) 現對山、水、城生態係統耦合關(guan) 係的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ti) 推進,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準確把握山、水、城生態係統的地位和功能,進一步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堅持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深入推進生態保護和修複,從(cong) 自然生態係統演替規律和內(nei) 在機理出發,統籌兼顧、整體(ti) 實施,著力提高生態係統自我修複能力,增強生態係統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係統質量的整體(ti) 改善和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的全麵增強,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you) 美的美麗(li) 中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