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籍辦負責人就《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答記者問
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
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精神,落實全國古籍工作會(hui) 議要求,近日,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印發實施《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今後十五年全國古籍工作重點方向、重點任務,部署安排一批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全國古籍辦負責人就相關(guan) 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規劃》出台的背景和意義(yi) 是什麽(me) ?
答:古籍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傳(chuan) 承載體(ti) 。黨(dang) 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古籍工作,新中國成立不久,就專(zhuan) 門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有組織有規劃地開展古籍工作,一大批古籍得到保護、整理和傳(chuan) 承。改革開放後,中共中央發出《關(guan) 於(yu) 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強調“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並恢複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推動我國古籍事業(ye) 不斷向前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高度,對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做好古籍工作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古籍工作取得新的標誌性成果。今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全麵部署古籍工作。9月,全國古籍工作會(hui) 議召開,對高質量做好新時代古籍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安排。
編製古籍工作中長期規劃是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的重要職責。從(cong) 1958年小組成立就開始抓規劃,一茬接著一茬幹,截至目前,古籍小組已編製實施8個(ge) 古籍中長期規劃。其他涉古籍工作部門也在古籍工作分領域編製實施專(zhuan) 項規劃。這次對古籍工作進行中長期規劃,有利於(yu) 統籌古籍各領域工作,促進古籍行業(ye) 發展,充分調動各方麵力量,形成古籍工作全國“一盤棋”,推進古籍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有力支撐。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編製的主要過程。
答:落實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要求,全國古籍辦於(yu) 2020年初成立了規劃編製工作組,研究討論規劃總體(ti) 思路和編製方法,製定工作方案,明確進度安排。
在調研階段,全國古籍辦堅持開門編規劃的工作理念,2020年在全國分十個(ge) 片區組織召開幾十場專(zhuan) 題谘詢論證會(hui) ,就規劃編製方法、重點方向等向有關(guan) 單位和專(zhuan) 家廣泛征求意見,調研範圍覆蓋200餘(yu) 家單位、300餘(yu) 位專(zhuan) 家。此外,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網上征集讀者意見,擴大調研覆蓋麵。在調研的同時,廣泛征集規劃項目,經過調研、申報、推薦等多種渠道,共收到來自有關(guan) 單位、專(zhuan) 家及社會(hui) 各方麵的建議項目2400餘(yu) 項。大範圍的調研和廣泛的項目征集,為(wei) 規劃編製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wei) 做好規劃論證工作,2021年上半年,全國古籍辦成立規劃編製學術委員會(hui) ,開展三輪評審論證工作,研究規劃重點方向和重點任務,擬定古籍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遴選建議列入規劃的出版項目;組織有關(guan) 部門、古籍工作重點單位負責同誌及專(zhuan) 家學者研究討論規劃框架、工程項目,形成規劃初稿。
對標《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和《“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全國古籍辦將規劃初稿送相關(guan) 部門、研究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以及專(zhuan) 家學者征求意見。規劃編製工作組逐條梳理分析各項反饋意見,修改形成規劃稿並按程序報批公布。
問:《規劃》對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國家古籍工作提出的總體(ti) 要求和目標是什麽(me) ?
答:《規劃》強調,新時代古籍工作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係列重要論述和做好古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係統推進古籍保護、整理、出版和利用,用富有時代特色的古籍工作成果開拓古籍事業(ye) 新局麵,讓古籍裏蘊含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新時代鼓舞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為(wei) 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規劃》提出,到2035年,古籍工作體(ti) 製機製更加完善,標準規範體(ti) 係基本健全,古籍保護、整理研究和編輯出版成果豐(feng) 碩,質量明顯提升,古籍數字化資源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古籍普及深入推進,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古籍工作在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問:《規劃》的主要內(nei) 容及有關(guan) 重點任務有哪些方麵?
答:此次規劃編製工作緊緊圍繞落實《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聚焦古籍工作高質量發展,遵循古籍事業(ye) 發展規律,把中長期任務和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循序推進,久久為(wei) 功。
《規劃》由正文和附件兩(liang) 部分組成。正文包括總體(ti) 要求、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加大古籍搶救保護力度、提高古籍整理研究能力、提升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統籌古籍數字化建設、促進古籍資源普及推廣、推動經典古籍對外傳(chuan) 播、創新古籍人才隊伍建設機製、組織實施等10個(ge) 部分,設置了重大工程、古籍保護工程、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工程、古籍數字化工程、古籍資源普及推廣工程、古籍對外傳(chuan) 播工程、古籍人才工程等7個(ge) 專(zhuan) 欄,專(zhuan) 欄中安排40個(ge) 重點項目、重點任務。附件為(wei) 遴選出的第一批421個(ge) 重點出版項目。
問:作為(wei) 古籍小組編製實施的第8個(ge) 中長期規劃,此次公布實施的《規劃》與(yu) 以往的規劃相比有何特點?
答:此次出台的《規劃》立足新時代古籍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與(yu) 以往曆次規劃相比,有如下特色和亮點:
一是科學設計規劃期。這次《規劃》首次將規劃期設為(wei) 15年,是從(cong)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遠景目標、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時間節點以及部分重大規劃項目實施需要較長時間綜合考慮的。
二是覆蓋古籍工作全領域。古籍工作是一項係統工程,時間跨度大、涉及部門多、工作鏈條長,這次《規劃》的編製,著眼於(yu) 古籍事業(ye) 的繁榮發展和古籍工作的統籌布局,把古籍保護、整理研究、出版以及普及和數字化工作統籌起來,把民族古籍和一些重點領域的古籍工作統籌起來,把古籍隊伍建設、工程項目、資金保障工作統籌起來,推動形成全國古籍工作新格局。
三是注重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牽引。《規劃》堅持係統觀念,以重大工程為(wei) 引領,加強對古籍工作的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和整體(ti) 性推進。目前《規劃》重點安排了《永樂(le) 大典》係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敦煌文獻係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中華版本傳(chuan) 世工程(古籍部分)、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等4個(ge) 重大工程,通過專(zhuan) 欄布局一批具有基礎性、戰略性、集成性、應用性的古籍重點項目。
四是引領古籍工作發展方向。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古籍數字化日益成為(wei) 古籍資源傳(chuan) 承發展的重要方式。《規劃》將古籍數字化作為(wei) 新時代古籍工作的重要增量和工作著力點,將國家古籍數字化資源總平台、“中國古籍總目”網絡版資源庫、古籍數字化版本資源庫等古籍數字化項目列為(wei) 重點項目,以先進科技賦能古籍工作,進一步激活古籍活力。
問:下一步將如何推動《規劃》的貫徹實施?
答:古籍規劃安排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藍圖已經繪就,關(guan) 鍵在於(yu) 抓好落實。
一是強化責任擔當。《規劃》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深刻認識古籍工作的重要意義(yi) ,把古籍事業(ye) 發展納入工作全局,按照規劃部署安排,認真抓好各項工作,推動規劃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規劃》強調要加強對古籍工作的政策支持,在人才隊伍、法律法規、財政稅收等方麵推出更多實招硬招和管用措施,加強古籍保護、整理研究、編輯出版和數字化等相關(guan) 學科建設,切實改善古籍工作條件,解決(jue) 古籍工作隊伍的後顧之憂。
三是加強工作統籌。新時代古籍工作要加大“統”的力度,全國古籍辦擔負起組織協調責任,推進《規劃》實施,落實好重大工程和項目,做好督導考評。涉古籍工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結合各自特色和優(you) 勢,采取有力舉(ju) 措抓好本地區本領域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