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曲劇首登小劇場舞台 演繹老舍名作《我這一輩子》

發布時間:2022-10-24 11:0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10月22日、23日晚,由培源平台和北京市曲劇團聯合孵化,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yang) 及劇目孵化平台二期孵化作品,首部小劇場北京曲劇《我這一輩子》,在鼓樓西劇場登台。

  原創北京曲劇《我這一輩子》根據著名作家老舍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小說《我這一輩子》寫(xie) 於(yu) 1937年,是老舍先生第一個(ge) 創作黃金時期的壓軸之作,具有挺拔於(yu) 時代的進步氣息。

  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崔迪指出,《我這一輩子》的劇本在原本良好的基礎上,又經過了反複的打磨,含金量很高。該劇也是北京曲劇真正意義(yi) 上的首個(ge) 小劇場劇目。崔迪介紹,這出戲在老舍先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創作和改編,使其成為(wei) 一部帶有濃厚‘京味兒(er) '特色的北京曲劇版本。

  據了解,北京曲劇《我這一輩子》的劇本,曾獲2021年第六屆老舍青年戲劇文學扶持獎勵計劃優(you) 秀劇本榮譽,編劇胡銘帥表示,發揚老舍先生的文學品格,彰顯作品的精神內(nei) 涵,是創作中必須守住的“正”。這次創作的創“新”在於(yu) ,充分借用戲曲舞台的假定性,將人物的內(nei) 心世界剖白於(yu) 眾(zhong) 。用心靈節奏的變化,完成情節和人物的塑造。特殊的戲劇結構與(yu) 場麵營造,讓小劇場的物理之“小”,恣意出穿越時空的生命之“大”。

  導演白愛蓮對小劇場創作情有獨鍾,《浮生六記》《十二樓》《思·凡》《染》《一蓑煙雨》等均獲得好評,她的創作一直伴隨著新世紀以來小劇場戲曲發展的曆程。首次執導北京曲劇,讓白愛蓮非常興(xing) 奮,“北京曲劇有它的藝術獨特性,雖然表演上沒有傳(chuan) 統戲的程式,但更加生活化,京味兒(er) 濃鬱。戲曲走進小劇場之後,給了一種探索的可能,我希望用傳(chuan) 統的表演去表達一些新的題材和思想,北京曲劇通俗易懂,演繹北京故事,展現老舍先生的語言魅力,有著先天的優(you) 勢。”

  白愛蓮說,老舍以幽默的方式表達,用詼諧、調侃、戲謔的方式來敘述悲劇,把北京人隱忍豁達的性格底色展現了出來,我們(men) 希望能體(ti) 現這樣的戲劇矛盾,也呈現老舍的文學風格。

  《我這一輩子》的舞美設計以“壓抑、淩亂(luan) 、渾濁、窒息”為(wei) 理念,擺脫了寫(xie) 實環境的常規呈現,運用浮雕裝置的舞美手段將劇中人物抽離於(yu) 曆史,並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空間交錯,更貼近於(yu) 每個(ge) 觀眾(zhong) 的心靈,達到“心隨景動”的內(nei) 在空間含義(yi) 。

  北京曲劇是唯一土生土長於(yu) 北京的地方戲曲劇種,1952年在老舍先生提議下正式命名。北京曲劇的音樂(le) 唱腔以單弦牌子曲為(wei) 基本音樂(le) 素材發展創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話為(wei) 基礎,突出北京語言的特色,具有濃鬱的京腔京味兒(er) 。今年正逢北京曲劇劇種命名七十周年,繼成功排演了《茶館》《龍須溝》《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方珍珠》《離婚》《老張的哲學》《正紅旗下》等改編自老舍經典作品的劇目之後,北京曲劇《我這一輩子》是對當代小劇場戲曲創作的一次探索和突破,被認為(wei) 對劇種藝術空間的開拓具有重要意義(yi) 。(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