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段長城開放長度有望達到10%
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項目已完成國際招標;箭扣長城修繕工程啟動第五期;北京長城文化節係列活動持續3年……昨天,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發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標誌性項目完成進展。
依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100個(ge) 相關(guan) 項目正在逐年滾動,穩步推進。2035年,這座沒有圍牆的公園將全麵建成。
長城保護形成“一張圖”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的規劃範圍與(yu) 長城文化帶劃定的一致,涉及平穀區、密雲(yun) 區、懷柔區、延慶區、昌平區和門頭溝區6個(ge) 區,貫穿北京北部生態涵養(yang) 區,約占北京市域麵積的30%。
其實,10餘(yu) 年長城保護實踐中,也曾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保護區劃管控規定主要是針對老城的建設情況製定,不完全符合山區地形多變的情況等。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空間範圍則綜合考慮已經頒布的長城保護區劃、鎮村行政邊界、自然資源分布,以及北京淺山區、生態涵養(yang) 區等相關(guan) 規劃的各類邊界,形成長城保護“一張圖”。
這座公園在規劃中還強調了三個(ge) 方麵帶動作用:在長城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上,開展長城瀕危點段搶險保護,探索搶險保護、研究性保護、預防性保護結合的保護技術途徑,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保護第一、傳(chuan) 承優(you) 先的樣板區;通過改造提升,形成中國長城博物館為(wei) 引領的長城展示陳列館、長城鄉(xiang) 村記憶館、研學基地係列,結合“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形成特色突出、互為(wei) 補充的長城文化綜合展示傳(chuan) 播係統;長城文化弘揚方麵,持續開展北京長城文化係列節慶活動,舉(ju) 辦國際長城學術論壇、長城設計周、長城非遺表演,形成長城文化傳(chuan) 播的品牌影響力。
結構布局為(wei) “一線五區多點”
北京轄區內(nei) 長城牆體(ti) 總長度520.77公裏,各類型遺存2356處。其中,明長城各類設施最密集、建造最堅固,是中國長城的代表性精華段落。不過,這些長城大部分都處於(yu) 未開放狀態。
2035年前,這種情況將改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的整體(ti) 空間結構布局確定為(wei) “一線五區多點”。五個(ge) 片區是疏解長城開放景區遊客壓力的集中展示地區。“多點”是多個(ge) 長城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文旅融合區及傳(chuan) 統利用區,包括長城沿線就近可覽的曆史文化、自然生態、文旅優(you) 質資源以及傳(chuan) 統村落等。
通過這些片區示範產(chan) 生輻射帶動作用,長城管理開放的長度有望達到北京長城總長度的10%左右,使公眾(zhong) 更好地享受長城大型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成果。
10個(ge) 標誌性項目明年基本建成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中,馬蘭(lan) 路、古北口路、黃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個(ge) 重點區域的100個(ge) 項目已經細化了分類分期實施台賬,正在逐年滾動穩步推進。
100個(ge) 項目中,有10項被稱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標誌性項目,旨在探索先行案例經驗。其中,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項目已經完成國際招標;箭扣長城修繕工程第五期啟動,“長城保護修複基地”掛牌;長城文化節係列活動已持續3年,長城研究學術交流、長城文創產(chan) 品大賽等成為(wei) 常駐節目。到2023年,10個(ge) 標誌性項目將基本建成。
專(zhuan) 家介紹,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涉及本市6個(ge) 區的42個(ge) 鄉(xiang) 鎮,規劃實施“目標化”總體(ti) 審批監管和“屬地化”任務分解落實的統籌實施策略和管理模式;鼓勵探索多方參與(yu) 模式,吸納社會(hui) 力量有序參與(yu) ;鼓勵跨區跨鄉(xiang) 鎮跨村的合作,探索突破行政區劃和部門分權管理瓶頸,激發公園建設保護內(nei) 生動力、打通實施環節渠道、創新公園運維管理模式的途徑和方法。(本報記者 李祺瑤 實習(xi) 記者 何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