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行業劇:“普通人消失”及其後果

發布時間:2022-12-02 15:41: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胡 祥

  近年來,“普通人消失”成為(wei) 電視劇創作的一大現象。特別是一些都市情感題材電視劇,習(xi) 慣將目光聚焦於(yu) 鮮亮的上流社會(hui) 和中產(chan) 階級,反映普通人真實生活的劇集卻鳳毛麟角。而近來的行業(ye) 劇創作中,比如《大博弈》《謝謝你醫生》《促醒者》這三部劇中也出現了“普通人”失蹤的傾(qing) 向,成為(wei) 創作上的瑕疵之一,也影響了藝術的完整性和典型性。

  三部行業(ye) 劇的創新值得肯定

  毋庸諱言,行業(ye) 劇創作是國產(chan) 劇的一個(ge) 弱項。這類題材難就難在:必須要深入到行業(ye) 實踐場景中去,了解各種不同職業(ye) 人群的真實狀態,將專(zhuan) 業(ye) 性的行業(ye) 知識與(yu) 精巧的故事自然融合,不僅(jin) 要有專(zhuan) 業(ye) 的硬核性,也要有藝術的柔軟性。客觀來說,《大博弈》《謝謝你醫生》《促醒者》這三部劇,相比於(yu) 以往的行業(ye) 劇是有局部創新的,有些甚至是非常具有勇氣的,值得肯定。

  比如《大博弈》關(guan) 注的是重型機械製造國企如何從(cong) 瀕臨(lin) 破產(chan) 的困難境地實現鳳凰涅槃,以及在此之後又如何在資本市場通過股權爭(zheng) 奪、上市融資等方式做強做大。它選取了地方性國企——北方機械廠,省級大型國企集團——漢重集團,以及大型投資性民營企業(ye) ——宏遠集團,以三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經濟組織形態之間相互兼並、重組等一係列改革,深刻描繪了重工行業(ye) 如何轉型升級的艱難路徑,體(ti) 現了重視實體(ti) 經濟的時代呼聲。《謝謝你醫生》最大的特點是以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為(wei) 主要場景,串聯起一個(ge) 個(ge) 催人淚下的病患故事,表現生命在麵對重大疾病甚至死亡時的脆弱與(yu) 無奈,也表現了在殘酷病情下人與(yu) 人之間情感的可貴,在疾病、情感、人性、醫德的複雜交織中描摹人間百態。《促醒者》最大的創新點在於(yu) 首次展現了中醫在神經內(nei) 科臨(lin) 床治療過程中的優(you) 勢,改變了以往對中醫“保守落後”的印象,用一個(ge) 個(ge) 鮮活的病例介紹了中醫如何與(yu) 現代醫學相結合,特別是對中醫一些西醫難以取得成效的情況下如何緩解病症。在手法上也采用了懸疑+醫療的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可以說,這部劇既有勇氣也有野心。

  從(cong) 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出,作品的題材和手法都是比較新穎的,有些作品的陣容還很強大,配備了多位老戲骨,本來應該取得不錯的收視效果,甚至有的還可能成為(wei) 爆款。但是從(cong) 最終的播出效果來看,卻是隻有局部出彩,特別是在網絡傳(chuan) 播方麵效果不佳,整體(ti) 上顯得平庸。原因有多方麵,但是“普通人消失”是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

  “普通人消失”帶來視野偏狹和故事懸浮

  行業(ye) 劇本質上來說還是寫(xie) 人的藝術。行業(ye) 是背景,人物是絕對主體(ti) 。對於(yu) 一般的觀眾(zhong) 來說,了解一個(ge) 行業(ye) 的大概輪廓,為(wei) 他們(men) 構建一個(ge) 基本的故事場景就足夠了,他們(men) 的注意力更多聚焦於(yu) 行業(ye) 風雲(yun) 變幻中人物之間的戲劇故事。從(cong) 行業(ye) 發展實際和從(cong) 業(ye) 人員構成來看,處於(yu) 金字塔頂端的永遠是最少數,中層其次,底層是絕大多數,是行業(ye) 的主體(ti) 。可以說,管理者和行業(ye) 精英是最耀眼的,而普通人卻是離觀眾(zhong) 最近的,以上三部作品,卻沒有給普通人留太多位置。

  《大博弈》中的三位主角分別是北方機械廠廠長孫和平,漢重集團董事長楊柳,他的妻子是信托公司的總經理,人稱“秦老大”,還有億(yi) 萬(wan) 富豪——宏遠集團董事長劉必定,這三位男主人公讀書(shu) 時就是漢江大學“三傑”,叱吒風雲(yun) ,人中精英。可以看出,全劇展現的是“成功者的舞台”。而孫和平如何帶領北方機械廠的職工走出困境,特別是他當著全體(ti) 職工的麵砸壞了那些劣質發動機之後,開展了哪些自救活動?生產(chan) 效益是如何提升的?那些工人是如何從(cong) 車間開小賣部奮鬥到成功上市的?劇中居然用一句“三年後”的字幕一筆帶過,北方機械公司搖身一變成為(wei) 一家上市公司,普通職工成為(wei) 了行業(ye) 發展的背景。

  再看《促醒者》《謝謝你醫生》這兩(liang) 部醫療題材劇,劇中主角是海外留學歸來、事業(ye) 有成的精英。這兩(liang) 部劇最大的問題,是過於(yu) 放大了年輕醫生的作用,甚至是有些神話化。比如《促醒者》開篇,經驗豐(feng) 富的老醫生們(men) 麵對昏迷的患者手足無措,而主角韓西林卻能輕鬆給出手術方案,結果還非常成功。《謝謝你醫生》中男主角白術常常能做別人不敢做的高難度手術,為(wei) 人恃才傲物,但擁有一眾(zhong) “小迷妹”護士崇拜……從(cong) 常識來看,醫生行業(ye) 應該是一個(ge) 依靠經驗積累的行業(ye) ,這兩(liang) 部劇中的主角年紀輕輕卻醫術高超,年長醫生倒成為(wei) 陪襯,多少有些不太符合現實。

  沒有了普通人,影響了這三部作品的藝術完整性,最主要的問題在於(yu) 影響了真實性。比如說,《大博弈》的開篇就是孫和平在東(dong) 南亞(ya) 開拓市場時遇到了激烈的槍戰,而他居然還能在槍林彈雨中淡定地向國內(nei) 領導匯報情況,這看起來很新奇,實際上卻是衝(chong) 淡了這部國企改革電視劇應有的厚重感和真實感。對於(yu) 《謝謝你醫生》《促醒者》來說,主要角色都是年輕人,刻意在他們(men) 身上貼上精英、高冷、桀驁的人設,刻意顯得“不普通”,一方麵缺少對角色本身更加生活化的描寫(xie) ,另一方麵也缺少了對周圍普通醫務工作人員的描寫(xie) ,走向了偶像化、懸浮化。比如《謝謝你醫生》表現陳傳(chuan) 書(shu) 教授夫婦、老年醫生夫婦相濡以沫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彈幕中不少人“刀到我”,但一路看下來,總覺得有些主題先行,患者的故事成為(wei) 了主體(ti) ,而醫生卻隻是一個(ge) 旁觀者,有一些工具化。醫生如何突破自己在職業(ye) 、生活、情感方麵的困境,醫院不同行當的人物有什麽(me) 特點?這方麵表現卻比較少。尤其是煽情的故事過多,兩(liang) 部劇中有些故事且有雷同,會(hui) 引發觀眾(zhong) 的審美疲勞。概言之,因為(wei) 缺少普通人帶來的煙火氣和豐(feng) 潤的情感作堅實基底,人物如生拔出來一般,略顯得尖銳而不自然,影響了觀感。

  普通人應在行業(ye) 劇中有一席之地

  指出這三部行業(ye) 劇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要否定它們(men) 在藝術上的創新與(yu) 成功之處,而是客觀反映它們(men) 共同存在的突出問題,且這個(ge) 問題有可能成為(wei) 一種創作趨勢,需要引起關(guan) 注。普通人在行業(ye) 劇中消失,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最根本的在於(yu) 創作者沒有真正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創作者是否真的深入了行業(ye) ,真正了解現實中活生生的人物,觀眾(zhong) 都能從(cong) 劇中一目了然。

  事實上,以普通人的視角來描繪大時代、展現大變革,是當下影視劇創作的一種趨勢。普通人最大的優(you) 勢是能瞬間產(chan) 生代入感,從(cong) 他們(men) 身上發現自己周遭生活的相同之處,讓觀眾(zhong) 的情感節奏與(yu) 人物同頻共振,從(cong) 而產(chan) 生共鳴。當然,不一定所有的影視劇創作都要以普通人為(wei) 視角,宏大敘事當然少不了英雄人物。對行業(ye) 劇來說,表現行業(ye) 精英是增強戲劇衝(chong) 突、增加劇集可看性的必要手段,但作為(wei) 行業(ye) 的絕大多數主體(ti) ,普通人應該有一席之地。從(cong) 近年相對成功的行業(ye) 劇創作來看,國產(chan) 行業(ye) 劇應該進行本土化創作,形成自己的模式。比如說《理想之城》,講的是一名普通的女建築造價(jia) 師如何從(cong) 隻能坐在廁所前辦公的小角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wei) 一名出色的行業(ye) 翹楚的過程,劇中裏裏外外、各個(ge) 工種都有真實展現。比如《麓山之歌》裏既有企業(ye) 高層、技術精英,但也塑造了金燕子這樣普通女工的典型形象。還比如《三悅有了新工作》中,三悅就是一名殯儀(yi) 館的工作人員,劇中非常真實展現了殯儀(yi) 館從(cong) 上到下各工種的日常。近期的醫療題材劇《關(guan) 於(yu) 唐醫生的一切》中的女主角心髒外科主任唐佳瑜,同樣是一名歸國的醫術精英,但是她不刻意高冷,也不炫耀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技能,讓人看到普通醫生的影子。

  說到底,行業(ye) 劇的創作首先是要建立在“真實”二字之上。作為(wei) 現實題材的典型代表,就要用現實主義(yi) 手法來表現,既要有行業(ye) 精英的典型,同時也要有普通人群的典型。如果隻是少數人的典型,那就缺少真正的代表性,就不是真正的全麵的現實主義(yi) 。行業(ye) 劇吸引觀眾(zhong) 的最終還是主角本身的人格魅力和職業(ye) 精神,是主角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le) 。創作者若從(cong) 大多數的普通人中提煉典型,以普通人的故事拉近和觀眾(zhong) 的距離,觀眾(zhong) 就更能認同和接受劇中的行業(ye) 人物,更好地了解行業(ye) ——這也是行業(ye) 劇創作的意義(yi) 所在。(胡祥)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