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鄉村博物館再現運河古鎮“前世今生”
【解說】在京杭大運河河北省滄縣興(xing) 濟鎮段,有一座乾寧博物館,走進館內(nei) ,通過實物、視頻、場景,就能領略這座曆史古鎮的文化底蘊,了解大運河畔一個(ge) 曆史古鎮的前世今生。
【同期】滄縣乾寧博物館創始人 顧維新
千年大運河有7.2公裏途經興(xing) 濟,古時候興(xing) 濟是一個(ge) 百業(ye) 興(xing) 旺的水旱碼頭,這裏有“小天津”的別稱,當時黃驊一帶的鹽,糧食都是經過興(xing) 濟碼頭運往全國各地。
【解說】滄縣乾寧博物館占地麵積649平方米,展廳麵積540平方米,據博物館的創始人顧維新介紹,博物館建於(yu) 2018年,是滄州市第一座鄉(xiang) 鎮級博物館。
【同期】滄縣乾寧博物館創始人 顧維新
2015年我們(men) 當地成立了一個(ge) 運河文化研究會(hui) ,我也參與(yu) 其中,從(cong) 那時起,我們(men) 就對興(xing) 濟的一些文物,材料進行征集,為(wei) 建立博物館做準備。2018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們(men) )把興(xing) 濟(閑置的)老敬老院改(建)成博物館。
【解說】據顧維新介紹,目前博物館擁有館藏品423件/套,代表性的藏品有明弘治皇帝禦賜石碑、晚清火車站條石、運河木船等,每一件藏品背後都有一個(ge) 故事,穿行其間,昔日大運河畔興(xing) 濟碼頭的繁華景象,運河人家的勞作生活,仿佛穿越曆史,來到參觀者眼前。
【同期】滄縣乾寧博物館創始人 顧維新
這個(ge) 錨是當時大運河上,來往船隻必備的,這個(ge) 錨的大小、重量,標誌著船隻的重量、大小。這個(ge) 小船是當地的漁民在生活上用的,所以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些是)漁民生活必須用的東(dong) 西。
【解說】讓顧維新高興(xing) 的是,在斷流幾十年後,大運河滄州段今年4月份實現全線通水。顧維新說根據有關(guan) 部門的規劃,到2025年,大運河文化和旅遊將實現深度融合,到那時他希望可以從(cong) 興(xing) 濟坐著遊船去天津、北京轉轉。
【同期】滄縣乾寧博物館創始人 顧維新
下一步,我計劃把博物館再擴建一下,現在我們(men) 每個(ge) 月都會(hui) 發布藏品征集通知,不斷充實我們(men) 的館藏,另外,我們(men) 也會(hui) 對一些藏品進行深入研究,挖掘我們(men) 當地的運河文化,讓每一個(ge) 來到興(xing) 濟的人,了解興(xing) 濟,喜歡上興(xing) 濟。
艾廣德 田博 河北滄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