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腦卒中與新冠感染疊加 青年醫護衝在接診一線 分秒必爭 打通救治綠色通道

發布時間:2023-01-12 11:2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深夜兩(liang) 點,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吉大一院”)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的值班電話響起。電話中急診醫生聲音急促,“女患,57歲,右側(ce) 肢體(ti) 活動不靈、伴有言語不能已3小時,需要啟動綠色通道。”

  掛斷電話,腦卒中綠色通道值班的醫生、護士迅速到位,一路小跑陪同患者優(you) 先進行搶救和檢查。

  吉大一院卒中中心成立於(yu) 2015年,是國內(nei) 首批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這裏,見證了這支腦血管疾病急救團隊的緊張與(yu) 忙碌。

  腦卒中,又叫腦血管意外、中風,是我國居民致死、致殘常見病因。吉大一院卒中中心主治醫師周傑解釋說,腦卒中是腦血管破裂或堵塞,腦血流發生障礙,腦組織由於(yu) 缺氧發生壞死,導致腦部組織損害的疾病總稱,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1月8日,32歲的周傑在卒中急診值班,負責急診搶救室內(nei) 的9名重症患者。當天下午,1名中年女性因昏迷被送到急診,麵色青紫,指尖血氧飽和度隻有72%。周傑立即給患者使用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同時確認其生命體(ti) 征。緊接著,她又追問家屬,了解患者相關(guan) 病史及發病過程,隨後進行氣管內(nei) 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待患者生命體(ti) 征穩定後,她與(yu) 家屬進一步溝通,推斷可能導致昏迷的原因,讓患者做進一步檢查。

  “語速要快,條理要清楚。”周傑說,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讓患者家屬明白為(wei) 什麽(me) 要做相關(guan) 檢查,以及下一步如何治療等,家屬的積極配合能為(wei) 患者爭(zheng) 取更多時間。

  最近一個(ge) 月,卒中中心的醫護人員大多感染了新冠病毒,大家最多休息一周就返回了崗位。如何能在繁重且快節奏的工作中保持體(ti) 力?“似乎沒有什麽(me) 比一場搶救更能讓人打起精神。當時腎上腺素飆升,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周傑說,下班後疲憊就會(hui) 湧來,每次回家路上,她都會(hui) 先吃個(ge) 棒棒糖補充體(ti) 力。

  1月6日,護士李長利在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值班24個(ge) 小時,共協助12名需要走綠色通道的急診患者進行快速檢查和診治。因為(wei) 同事請病假,這名年輕的男護士主動提出替班。

  當天下午3點半,李長利剛把一名做完急診手術的患者送到病房,就接到急診值班醫生的電話,又有一名患者需要走綠色通道。他得立即跟來院患者家屬溝通溶栓治療事宜。李長利覺得自己的工作比動作電影更緊張刺激,並且充滿了速度與(yu) 溫情。不過在每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他和同事們(men) 早已練就了冷靜處置的能力。

  來到急診的腦卒中患者,往往留給醫護人員的“時間窗”不多。接到指令後,必須爭(zheng) 分奪秒完成檢查、溝通、交接等一係列任務。一個(ge) 流程下來,醫護人員身上早已汗流浹背。停下跑動後,濕透的衣服很快就貼心涼。“我寧願自己一直奔跑在路上,這樣身上是熱乎的。”李長利笑著說。

  “每天與(yu) 時間賽跑,我們(men) 不僅(jin) 要挽救生命,更要降低患者致殘率,這是我們(men) 的使命。”吉大一院卒中中心副主任、卒中中心青年突擊隊隊長靳航說,缺血性卒中約占腦卒中的70%-80%。在發生缺血性卒中時,腦細胞在完全缺氧的狀態下僅(jin) 需要數分鍾就會(hui) 出現不可逆的壞死,每延遲1分鍾,大腦就多損失190多萬(wan) 個(ge) 神經元。

  因此,在“時間窗”內(nei) 進行血管再通治療,是目前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結局的最有效治療方法。靳航補充道,溶栓治療的最佳時間為(wei) 發病後4.5小時以內(nei) ,取栓治療的最佳時間為(wei) 發病後6小時以內(nei) ,在多模式影像的輔助評估下,取栓“時間窗”最多可擴寬至發病24小時。

  在吉大一院急診區域,記者看到醫院專(zhuan) 門設置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超早期救治平台。作為(wei) 卒中中心的重要一環,這裏有腦血管病醫生24小時出診,並設有專(zhuan) 職溶栓護士。目前,通過綠色通道的保障,患者從(cong) 入院到靜脈溶栓可以控製在40分鍾內(nei) ,從(cong) 入院到開始取栓可以嚴(yan) 格控製在60分鍾內(nei) 。

  吉大一院團委書(shu) 記王俏介紹,2022年12月,為(wei) 了迎戰腦血管疾病患者伴有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卒中中心成立了青年突擊隊,57名青年醫護人員衝(chong) 在接診一線,加班加點,保障了卒中急診的正常運行。

  青年突擊隊副隊長、卒中中心副主任徐保鋒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患者分析病情,幫他們(men) 正確選擇、減少焦慮。

  作為(wei) 一名神經介入醫生,徐保鋒每天要穿著30多斤重的鉛衣進入導管室,為(wei) 腦血管病患者做手術。在新冠疫情防控時,還要在鉛衣外麵再穿上防護服,一台手術約兩(liang) 小時,對體(ti) 力和耐力都是不小的考驗。

  減少病人溶栓和術後的並發症,離不開專(zhuan) 業(ye) 的護理。卒中中心護士長顏秀麗(li) 說,腦血管疾病患者以老年人為(wei) 主,不僅(jin) 致死率、致殘率高,複發率也高,護士不僅(jin) 要為(wei) 患者提供住院期間的專(zhuan) 科護理,還會(hui)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科普和指導,幫助他們(men) 規避複發的風險因素。

  伴隨著醫院門口120救護車的鳴笛聲,又有患者被送入吉大一院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急診醫護人員們(men) 又將奔赴新一場與(yu) 時間競技的比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