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設青年發展之城 打造城市與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共贏”之路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dang) 要把青年工作作為(wei) 戰略性工作來抓”,這充分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當代青年的重視和關(guan) 懷,對我們(men) 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推動青年發展事業(ye) 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近幾年,威海全市堅持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為(wei) 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全麵貫徹黨(dang) 管青年原則,把青年發展納入威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寫(xie) 入市第十六次黨(dang) 代會(hui) 報告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將青年優(you) 先發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發展戰略,聚焦青年人才紮根創業(ye) 、安居樂(le) 業(ye) 、建功立業(ye) ,不斷豐(feng) 富要素供給、健全政策機製、增強城市活力,吸引凝聚廣大青年以青春的奮鬥、青春的作為(wei) 爭(zheng) 當城市發展合夥(huo) 人,打造城市與(yu) 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共贏”之路。
廣納天下英才,建一座有“厚度”的青年立業(ye) 之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民族隻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xing) 旺發達”。對一座城市來說,隻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近年來,威海大力實施“人才興(xing) 威”戰略,打造了“英才計劃”人才政策體(ti) 係,圍繞“引、育、留”製定了一攬子暖心政策,繪製了清晰的青年人才開發路線圖,構建了涵蓋高層次人才、產(chan) 業(ye) 緊缺青年人才和大學生等各類重點領域的政策體(ti) 係。做大做強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七大產(chan) 業(ye) 集群和10條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實施“百億(yi) 企業(ye) ”培育工程和企業(ye) 衝(chong) 擊新目標行動,推動各類企業(ye) 規模做大、效益做強,為(wei) 青年提供充足就業(ye) 崗位。健全就業(ye) 扶持政策,對穩定就業(ye) 創業(ye) 的本碩博畢業(ye) 生連續3年每月發放1000-5000元生活補貼,累計發放津貼1.9億(yi) 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全職引進的產(chan) 業(ye) 緊缺人才,經認定給予最高30萬(wan) 元的工作補貼。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66萬(wan) 人,占人口總量的20%以上,高層次人才總量、增量連續多年保持山東(dong) 省前列,連續上榜“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前50名,吸引越來越多青年才俊湧進這片熱土創新創業(ye) 。
聚焦急難愁盼,築一座有“溫度”的青年安居之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為(wei) 青年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廣大青年真切感受到黨(dang) 的關(guan) 愛就在身邊、關(guan) 懷就在眼前”。威海城市宜居指數保持全國前列,連續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群眾(zhong) 滿意度12年全省第一,讓幸福觸手可及、隨處可感是這座城市的不變追求。威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城市觀,扮靚精致城市建設麵子裏子,推出普惠暖心政策舉(ju) 措,努力為(wei) 青年解決(jue) 後顧之憂,讓廣大青年安居樂(le) 業(ye) 聚威海。實施青年安居工程,建設人才公寓50萬(wan) 平方米,向青年全麵開放,探索推廣首次入住免費;加大對新就業(ye) 無房大學生租房補貼力度,給予專(zhuan) 科、本科和研究生專(zhuan) 屬購房優(you) 惠補貼,租、購、補一體(ti) 的安居體(ti) 係讓青年從(cong) 容完成“一張床”到“一套房”的過渡,讓青年居住更安心。注重從(cong) 青年視角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全麵做好教育“雙減”全國試點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創建工作,製定“三孩”政策配套措施,著力建設精致威海15分鍾生活圈,積極構建與(yu) 青年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服務空間,係統營造公平優(you) 質、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讓青年生活更舒心。
立足賦能增效,塑一座有“態度”的青年有為(wei) 之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青年是社會(hui) 中最有生氣、最有闖勁、最少保守思想的群體(ti) ,蘊含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hui) 進步的無窮力量”。膠東(dong) 紅色基因世代相傳(chuan) ,鐫刻了一代代青年自強不息、踔厲奮發的時代風采。近年來,我們(men) 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激勵青年、組織青年到改革攻堅一線施展才華,到“急難險重新”任務中錘煉成長,在城市高質量發展中奮發作為(wei) 。實施青年幹部理論學習(xi) 提升工程,在全市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企普遍建立青年理論學習(xi) 小組,常態化開展理論學習(xi) 、紅色教育、廉潔教育、實踐教育、青馬工程,全麵提升青年幹部的理論素質。實施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組織發動青年人才、青年團隊投身創新平台建設,構建了以威海市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暨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為(wei) 中心,以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ye) 園、山大威海工業(ye) 技術研究院、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為(wei) 支撐的創新平台體(ti) 係,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達104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達2325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產(chan) 值比重69.8%。實施“青鳥計劃”大學生社會(hui) 實習(xi) 實踐,誠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247所高校1584名學子來威實習(xi) 實踐,崗位數量、質量和實習(xi) 實踐人數增幅創曆史新高。實施青年誌願服務行動,引入高校、社會(hui) 組織與(yu) 社區結對,全市新增注冊(ce) 青年誌願者9萬(wan) 餘(yu) 人,累計誌願服務時長13.16萬(wan) 小時,廣大青年在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等一線當先鋒、做表率,讓青春在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未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威海市將進一步完善政策服務體(ti) 係,推動出台一批務實管用、含金量高的支持保障措施,建立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動態評估監測機製,確保青年發展工作有政策、有落實、有效果。堅持基層建設導向,在鎮街、社區、陣地建設和功能優(you) 化上為(wei) 一線青年搭台賦能,將青年友好的各項政策資源、資金扶持向基層傾(qing) 斜,把青年的迫切需求解決(jue) 在最基層。堅持引領青年建功,廣泛動員全市青年在創新創業(ye) 、社會(hui) 治理、城市文明、助推高質量發展等方麵投身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營造關(guan) 心青年、支持青年的良好氛圍,積極展示新時代青年風采,傾(qing) 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奮鬥之城,引領廣大青年在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新局麵的賽道上跑出威海青年的青春速度。
山東(dong) 省威海市委書(shu) 記 閆劍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