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縣城仰望浩瀚星空
壬寅癸卯之交,我收到了一份來自星空的新年大禮,我的繪畫作品《列星耀華》在中國空間站展出。這一刻,千言萬(wan) 語難寫(xie) 心中的激動。
兒(er) 時的我即對星空有了興(xing) 趣。也多虧(kui) 蘿北縣城人口少,光汙染小,子夜隨便找一個(ge) 開闊地,就能南眺銀河,北尋北鬥,念叨著那些從(cong) 紀錄片上聽來的念不順的梅西耶天體(ti) 。偶爾也會(hui) 凝視星宿間的黑暗處,想象千百公裏外,東(dong) 方紅一號衛星仍在星空默唱《東(dong) 方紅》。
進入初中後,不滿足於(yu) 簡短而不解渴的新聞報道,我從(cong) 學校的閱覽室裏找到了科普期刊。國內(nei) 外前沿天文研究,諸如快速射電暴溯源學說、“悟空號”發現的粒子能量“大拐折”、係外行星搜尋、引力波探測……我看到了一個(ge) 宏大的天文世界。
我現在就讀的高中有一台赤道儀(yi) ——這恐怕是全蘿北縣唯一一台大型赤道儀(yi) 。我興(xing) 奮地向學校申請使用。升入高中第一個(ge) 寒假,學校的天文觀測室的觀測窗打開,我就和指導老師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yan) 寒中操作赤道儀(yi) 。第一次使用天文望遠鏡,事先沒有製訂觀星計劃,索性從(cong) 月亮看起。凜冽北風擾動著低層大氣,攪得鋸齒形的弦月邊緣不停地抖動,蒼白的月表頗像朔風中寂冷的北國荒原,一片肅穆。調轉鏡頭,對準奎宿二,所見又令我驚奇,一個(ge) 閃著藍白色的光團在視野裏來回躍動。再轉鏡頭,似乎有一個(ge) 極暗弱的星團,連我都不確定是否真的看到了。我既滿意又失望,滿意在於(yu) 第一次觸摸了天文望遠鏡,完成了生命裏第一次天文觀測;失望在於(yu) 沒有準備,沒見到報刊上那些令人驚歎的深空天體(ti) ,也沒選好時機,糟糕的大氣視寧度讓觀測效果大打折扣。
地處偏遠讓我很難有參與(yu) 天文實踐的機會(hui) ,但這並不妨礙我將目光投向理論研究領域。去年國慶節前夕,我在學校的閱覽室偶遇了一本載人航天領域的學術期刊。90分鍾的閱覽課,隻夠我看完其中一篇論文。其中,僅(jin) 僅(jin) 是對細胞的分選,就有結合聲學、光學、磁學等多學科的不同方案。對於(yu) 各種變量的細致分析,嚴(yan) 謹的推理思路,夾雜於(yu) 文字間的數據圖像、設備的概念圖,讓我有一種站在科研實驗室中與(yu) 科學家對話的感覺。而這僅(jin) 僅(jin) 是載人航天工程技術的冰山一角,我不由得對未來可能從(cong) 事的科研工作產(chan) 生更多期待。
再次拾起畫筆,勾勒我對祖國航天事業(ye) 的敬意與(yu) 向往。“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這份來自星空的囑托,我已查收,正在執行。
郭睿(16歲 黑龍江蘿北縣高級中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