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專(zhuan) 題研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③】
作者:王立勇、李瑞琴(分別係中央財經大學科研處處長、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yu) 貿易學院副院長)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及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均提出要“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nei) 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這些都為(wei) 更好統籌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與(yu)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有利於(yu) 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同樣,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吸引和配置全球資源要素,培育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與(yu) 水平的重要基礎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一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就是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經濟更為(wei) 密切、更高質量的交流和互動,夯實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具體(ti) 而言,“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內(nei) 容:
擴大國際循環的範圍。優(you) 化區域開放布局,強化區域間開放聯動,構建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鞏固東(dong) 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的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開放水平,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國際運輸和物流大通道,推動沿邊開發開放高質量發展,加快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更好發揮重點口岸和邊境城市內(nei) 外聯通作用。
拓寬國際循環的領域。通過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繼續合理縮減外商投資和跨境服務貿易負麵清單,吸引更多更優(you) 質外資,提升外資質量和水平。尤其是將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信息技術等金融和服務業(ye) 領域開放作為(wei) 對外開放重點,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和數字貿易發展,推進壟斷行業(ye) 向社會(hui) 資本開放,打造服務貿易開放新高地。
提升國際循環的層次。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這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支撐。加快構建與(yu) 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相協調的國內(nei) 規則和製度體(ti) 係;在國內(nei) 實施一係列係統性製度創新,逐漸將其提升成為(wei) 全球規則、規製、標準,從(cong) 而深度融入並重塑全球經貿規則。
改善國際循環的平衡性。堅持出口與(yu) 進口並重、“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這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重要體(ti) 現。積極提升進口和出口層次、範圍和質量;通過雙向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產(chan) 能合作、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戰略資源要素。
提高國際循環的安全性。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dang) 和國家工作各方麵全過程。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必然要求提高國際循環安全性,統籌好開放與(yu) 安全的關(guan) 係,構築與(yu) 更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防控體(ti) 係,提升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增強國際循環平台的引領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應統籌推進各類開放平台建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you) 、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重點是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出入境、運輸等政策。
二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是對我國當前對外開放新形勢的客觀、理性、精準判斷。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深度融入國際循環,已逐漸成為(wei) 全球重要經濟體(ti) ,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占據重要位置,對促進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nei) 形勢的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從(cong) 內(nei) 部看,生產(chan) 體(ti) 係內(nei) 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不少“卡點”“堵點”問題,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仍受製於(yu) 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待加強。從(cong) 外部看,世界潮流變幻莫測,經濟全球化進程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重大衝(chong) 擊。
中國已深度融入國際循環,但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效益仍有很大拓展空間。“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對於(yu) 中國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以及推動世界經濟繁榮,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yi) 。
第一,有利於(yu) 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推進製度型開放,必然要求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形成對全球優(you) 質資源要素的吸引,改善資源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提升企業(ye) 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些舉(ju) 措一方麵可以促進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融入全球分工體(ti) 係,另一方麵可以促進國內(nei) 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第二,有助於(yu) 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變革,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在國際競爭(zheng) 和合作中取得新優(you) 勢。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深度融入並重塑全球經貿規則,可以進一步發揮中國在國際循環中的影響力,突出中國大規模市場的重要性,使中國在全球經貿規則和新興(xing) 領域經濟治理規則製定中逐步占據主動和主導地位,從(cong) 而在更多國際事務中體(ti) 現出中國倡議、中國理念、中國智慧與(yu) 中國力量。
第三,有助於(yu) 推動經濟全球化向著更加多元化、包容性的方向發展。中國堅定不移全方位擴大開放,更高效地促進國內(nei) 外市場聯動,可以讓中國市場為(wei) 國際經濟循環注入更多活力,促進國際社會(hui) 共同發展,讓世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四,有助於(yu) 加快形成世界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和引擎,推動全球經濟向好發展。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的大國,已經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舉(ju) 足輕重的作用,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必然會(hui) 進一步帶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憑借在高鐵、5G技術等方麵的科技優(you) 勢,中國可以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要素分工體(ti) 係,更好地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為(wei) 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向好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