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凝心聚力推動規劃落地生根——論縱深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3-03-22 15: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製定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薪火相傳(chuan) 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壓實牽頭和參加單位責任,一項一項加以推進,務必落地見效”,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規劃實施提出的重要要求。剛剛召開的規劃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第五次全體(ti) 會(hui) 議強調,推動規劃縱深實施、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是一項涉及諸多領域的係統工程,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凝心聚力、久久為(wei) 功,馳而不息推動規劃落地生根。

  以規劃的方式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明確了青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提出了一係列服務青年發展的政策舉(ju) 措,初步繪製了新時代推進青年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結合自身職能,聚焦青年“急難愁盼”問題,製定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舉(ju) 措、組織實施了一係列重點項目,有力促進了青年成長發展。推進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縱深實施,必須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用好全國和地方各級聯席會(hui) 議機製,推動各部門在規劃框架內(nei) 製定政策、設計項目、采取舉(ju) 措,更好將各部門“自轉”的動力聚合為(wei) “公轉”的動能。

  促進青年發展本質上是一項政治工作,需要更多運用政策手段服務青年成長、凝聚青年人心。進入新時代,青年對於(yu) 自身發展的個(ge) 性化、差異化需求更加凸顯,“廣譜式”的政策越來越難以適應青年發展要求。要堅持把政策服務作為(wei) 促進青年發展的最主要方式,更有效動員政策製定實施主體(ti) 的積極性,不斷增強青年的政策獲得感。要推動已有政策落地落實,更多將青年明確為(wei) 政策服務對象、納入政策保障範圍,將青年從(cong) 政策“夾心層”中抽離出來。要緊盯青年群體(ti) “急難愁盼”問題,出台更多切口小、效果好的“小”政策,積沙成塔、積水成淵地滿足青年發展的“大”需求。

  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是推進規劃縱深實施的重要方法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狠抓落實,明確要求推動工作要“把目標任務分解到部門、具體(ti) 到項目、落實到崗位、量化到個(ge) 人”,這是我們(men)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推動規劃縱深實施的重要遵循。要牢牢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進一步明確規劃實施責任清單、壓實牽頭和參加單位責任,進一步明晰服務青年發展的年度實事項目,一項一項加以推進,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落地見效,真正讓青年從(cong) 規劃中受益,持續優(you) 化完善青年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

  建立一整套規範性強、引領性強的指標體(ti) 係,是推進規劃見行見效的重要舉(ju) 措。去年4月,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以來,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逐步形成聲勢,成為(wei) 推動規劃縱深實施的重要抓手。要加大青年發展型城市指標體(ti) 係的研究力度,更多運用社會(hui) 化手段,更好地發揮指標的“指揮棒”作用,推動各單位發揮自身職能優(you) 勢,進一步為(wei) 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增勢”“賦能”,協力踐行“促進青年發展就是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的發展理念、營造“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wei) ”的濃厚氛圍。

  青年是否滿意、是否認同,是評價(jia) 青年發展規劃實施成效的重要標準。規劃實施以來,更多青年通過“共青團與(yu)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麵對麵”“模擬政協”等渠道發出聲音、發揮作用,成為(wei) 規劃實施的積極參與(yu) 者、重要推動者。要按照“年初有布置、年底有評價(jia) ”的工作思路,在梳理匯總各單位推動規劃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將一年來規劃實施的成績單向社會(hui) “亮”一下、“曬”一下,邀請青年對事關(guan) 自身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項目的滿意度進行客觀評價(jia) ,進一步傾(qing) 聽青年實實在在的意見建議,不斷提升青年的參與(yu) 感、幸福感,更好地激發青年在推動規劃實施過程中的主動精神。

  青年發展工作事關(guan) 億(yi) 萬(wan) 青年健康成長,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men) 凝心聚力、踔厲奮發,齊心協力為(wei) 青年辦實事、解難事,切實將黨(dang) 的溫暖充分傳(chuan) 遞給青年,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建設匯聚更多青春力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