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與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之後,我國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重心從(cong) 脫貧攻堅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強調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從(cong)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到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意味著黨(dang) 中央對“三農(nong) ”發展的理論認識在深化,我國的“三農(nong) ”工作也站在了新起點。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需要。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高度,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是針對“三農(nong) ”發展和城鄉(xiang) 關(guan) 係調整的戰略部署,也是事關(guan)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進程的關(guan) 鍵環節。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初始條件、預設目標、實現途徑、保障措施等具有係統性,深入把握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涵,對我國現代化事業(ye) 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價(jia) 值。
從(cong) 整體(ti) 的、戰略的視角看待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問題”,這為(wei) 我們(men) 深刻認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大意義(yi) 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國的現代化進程都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相伴隨,對我國而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作用尤為(wei) 突出。我國是實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人口大國,正處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guan) 鍵時期。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為(wei) 此,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必須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基於(yu) 此,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意味著農(nong) 村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民收入增長,這對於(yu) 保持經濟較快增長具有推動作用;意味著城鄉(xiang) 收入差距、消費差距和公共產(chan) 品配置差距縮小,這對實現城鄉(xiang) 共同富裕具有支撐作用;意味著農(nong) 村具有強大的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能力、生態資源供給能力和就業(ye) 崗位形成能力,這對於(yu) 確保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hui) 安全具有“壓艙石”作用。我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多個(ge) 維度的實踐意義(yi) ,不能僅(jin) 從(cong) 經濟效率、農(nong) 業(ye) 對GDP的貢獻等視角來評價(jia) 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是完整的理論體(ti) 係,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是解決(jue) 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ju) 措,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體(ti) 現。就具體(ti) 行動而言,我國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要以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wei) 根本要求,在農(nong) 村領域實現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不能“選擇性”地基於(yu) 單個(ge) 維度來理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價(jia) 值取向。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立足於(yu) 農(nong) 村的稟賦特征,通過體(ti) 製、政策、技術、經營方式等創新來形成農(nong) 村發展的新型動力源泉;必須回應農(nong) 村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和非糧產(chan) 業(ye) 、小農(nong) 戶和新型經營主體(t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新型城鎮化等的協調發展;必須發揮農(nong) 村的生態環境優(you) 勢,將產(chan) 業(ye) 生態化、投入減量化、生產(chan) 循環化、經營高效化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攻方向;必須推動農(nong) 村商品和要素的更廣範圍、更深層次開放,在推動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品開發和勞動力外流的同時,將城市的資本、技術、信息等引入農(nong) 村;必須以保護和增強農(nong) 民利益為(wei) 出發點,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共創、共享發展成果的過程。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覆蓋我國各地農(nong) 村的整體(ti) 性、全局性安排
我國農(nong) 村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城鄉(xiang) 結構正在持續轉化,2022年人均GDP為(wei) 12741美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5.22%,城鎮就業(ye) 人員占比為(wei) 62.6%,這些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是針對個(ge) 別地區的個(ge) 別農(nong) 村,而是針對所有地區的所有農(nong) 村,這是因為(wei) :隻有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範圍的“全覆蓋”,才能完整回應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也才能達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承載的係統功能。
從(cong) “全覆蓋”特征出發,我國各地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規避兩(liang) 種傾(qing) 向:一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即側(ce) 重於(yu) 將資源或政策向個(ge) 別農(nong) 村傾(qing) 斜,通過打造“盆景”來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二是“等量齊觀、平均用力”,即將單一的發展方式套用所有農(nong) 村,或將資源在域內(nei) 農(nong) 村進行簡單分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全覆蓋”主要是指振興(xing) 舉(ju) 措對農(nong) 民生活效果的影響,即振興(xing) 效果能夠惠及區域內(nei) 所有農(nong) 村居民。尊重農(nong) 村的發展實際和市場規律,因勢利導、因地製宜實施振興(xing) 政策,使廣大農(nong) 民在選擇權擴展中獲得實惠,這是農(nong) 村地區“全覆蓋”的本質含義(yi) 。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包括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在內(nei) 的係統工程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以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wei) 總任務,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我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旨在推動農(nong) 村各領域的發展,是“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在農(nong) 村的體(ti) 現。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強調發展內(nei) 涵的“全麵”,農(nong) 村的不同領域存在著交叉嵌入關(guan) 係,城鄉(xiang) 二元結構表現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各個(ge) 方麵,據此,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時,應強調全麵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發揮農(nong) 村不同層麵之間的相互支撐作用,例如在社會(hui) 層麵完善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有助於(yu) 在經濟層麵促進農(nong) 民收入增長,又要錨定現階段農(nong) 村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進行重點突破。考慮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生動力來源於(yu) 要素配置效率,我國應以提高農(nong) 村要素生產(chan) 率特別是勞動生產(chan) 率為(wei) 突破口,放寬農(nong) 村要素流動空間和農(nong) 民要素配置權利,推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進行融合,以農(nong) 村生產(chan) 率提高實現城鄉(xiang) 收入和消費差距的持續縮減,以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為(wei) 牽引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個(ge) 領域的持續發展。
綜合運用市場機製和政府力量,在製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中加以推進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重視兩(liang) 個(ge) 背景條件:一是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具有體(ti) 製機製成因,二是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現階段我國仍處在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進程中。體(ti) 製機製約束和經濟體(ti) 製改革相互交織,意味著我國必須將政府和市場力量結合起來,發揮有效市場與(yu) 有為(wei) 政府的合力來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發揮好市場作用,需進一步放鬆政府對農(nong) 村要素配置的製度約束,加快推進農(nong) 村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擴大農(nong) 村集體(ti) 和居民的要素配置權利,降低城鄉(xiang) 要素對接的製度成本。發揮好政府作用,需加快解決(jue) 城鄉(xiang) 之間的基本公共產(chan) 品配置失衡,將城鎮公共產(chan) 品供給網絡更充分地向農(nong) 村延伸,在製度一體(ti) 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均等化,以農(nong) 村居民為(wei) 重點解決(jue) 相對貧困問題。在持續推進製度創新的同時,還應重視技術創新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驅動作用,推動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農(nong) 村的廣泛應用,推動數字經濟與(yu)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發展深度融合,以農(nong) 村的數字化轉型來形成新產(chan) 業(ye) 形態、新增長動能、新發展模式。
在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框架下,依托城市和農(nong) 村的共同發展來實現
當前我國城鄉(xiang) 間商品交換頻繁、要素大規模流動,城鄉(xiang) 空間分布和產(chan) 業(ye) 結構均出現了“亦城亦鄉(xiang) ”的中間形態,這意味著城鄉(xiang) 結構發生了深刻轉變,城鄉(xiang) 關(guan) 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密關(guan) 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跳出“就農(nong) 村談農(nong) 村”的思維,在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框架下,挖掘和釋放城鄉(xiang) 共同發展的潛能,通過農(nong) 村的功能擴展、優(you) 勢發揮、價(jia) 值增強來實現現代化。
在操作層麵,需強調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相對於(yu) 其他產(chan) 業(ye) 的獨特功能,立足於(yu) 推動公共產(chan) 品的有效供給,進一步完善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激活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蘊含的生態、文化功能和要素再配置潛力,為(wei) 居民提供具有複合特征的服務產(chan) 品,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提高農(nong) 村要素生產(chan) 率;進一步推動城鄉(xiang) 要素的雙向流動,依靠土地製度和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改革,引導城市人口和生產(chan) 要素流向農(nong) 村,利用市場力量形成“工業(ye) 反哺農(nong) 業(ye) 、城市支持農(nong) 村”的長效機製;積極推進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將異地城市化和本地城鎮化結合起來,推動縣域城鎮化的持續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城鎮化對農(nong) 民就業(ye) 、農(nong) 民增收和人地關(guan) 係的改善功能,為(wei) 農(nong) 村居民的城市化流轉和本地化發展提供更多選項,增強城鎮對農(nong) 村的輻射帶動功能和農(nong) 村對城鎮的支撐服務功能。
(作者:高帆,係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係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7ZDA066〕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