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冠軍爭奪賽收官 比賽落幕 夢想繼續

發布時間:2023-04-10 17: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拿到冠軍(jun) 後,南京理工大學2019級光學工程專(zhuan) 業(ye) 博士生王博文久久不能平靜——除了獲得大獎的激動,一位評委追問的“如何把黑白紅外成像變成彩色”,讓他在賽後記者會(hui) 上反複回味。

  他由此又萌生了一個(ge) “彩色的夢”:帶領團隊通過計算影像技術,將億(yi) 像素級的紅外成像變成彩色,“我想這也是未來我們(men) 的一個(ge) 發展方向,我們(men) 堅信計算影像定將為(wei) 人類光電成像學帶來一次全新的技術革命”。

  4月9日,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在重慶大學舉(ju) 行。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4月啟動以來,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國內(nei) 外111個(ge) 國家和地區、4554所院校的340萬(wan) 個(ge) 項目、1450萬(wan) 名學生報名參賽,參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wan) 。

  經曆了校賽、省賽、國賽,最終國內(nei) 4支團隊、國外兩(liang) 支團隊站上了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的舞台。經過近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激烈角逐,王博文帶領的南京理工大學“光影流轉”團隊斬獲大賽冠軍(jun) 。

  “與(yu) 大賽互相成就!”這是包括王博文在內(nei) 的多名獲獎學生的感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生宋卓琛也是其中之一。

  大賽創新創業(ye) 成果展與(yu) 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同期在重慶大學舉(ju) 辦,宋卓琛團隊的金獎項目就在“紮根中國”展區展出。

  這一展區主要展示“紅旅”項目。數據顯示,5年來,共有177萬(wan) 支創新創業(ye) 團隊、813萬(wan) 名青年大學生走進革命老區和城鄉(xiang) 社區,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同時,用創新創業(ye) 成果為(wei)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貢獻,累計對接農(nong) 戶359萬(wan) 餘(yu) 戶、企業(ye) 9.7萬(wan) 餘(yu) 家,簽訂合作協議10.9萬(wan) 餘(yu) 項。

  宋卓琛2018年剛上大學時,在學校主樓的牆上看到一段話:“希望你們(men) 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ye) 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煉意誌品質,在億(yi) 萬(wan) 人民為(wei) 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wei) 大奮鬥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用青春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曆史的華彩篇章。”

  2017年8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參加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的大學生回信。那屆大賽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ju) 辦,牆上這段話便是回信中的內(nei) 容。

  “我覺得青年就需要這種毅力、態度去解決(jue) 問題。”宋卓琛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那是他當時的感觸。在回信精神的感召和學校的征召中,他從(cong) 大一“萌新”就加入了項目團隊,大學期間休學一年,成為(wei) “奶山羊智慧養(yang) 殖開創者”。

  他自嘲“有點土”的項目獲得了本屆大賽的全國金獎——項目圍繞陝西省蒲城縣奶山羊產(chan) 業(ye) 發展的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依托,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從(cong) 2018年開始在陝西省蒲城縣橋陵鎮、蘇坊鎮探索奶山羊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方式。

  目前,他們(men) 的項目已建成蒲城縣奶山羊產(chan) 業(ye) 智慧養(yang) 殖數據中心,建造及改造3座標準化智慧羊舍,探索出了可複製的奶山羊智慧養(yang) 殖模式,助力形成依托於(yu) 規模化奶山羊養(yang) 殖的全產(chan) 業(ye) 循環經濟鏈。

  去年8月,陝西睿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宋卓琛擔任法定代表人。

  “我從(cong) 一個(ge) 大一入學時什麽(me) 都不太懂的學生,成長為(wei) 現在帶一支團隊去解決(jue) 問題的創業(ye) 者。”宋卓琛表示,這些都是通過學習(xi) 、比賽、實踐相互促進得來的。

  “我們(men) 不隻宋卓琛一個(ge) 項目團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新創業(ye) 學院副院長尹鵬向記者表示,創新創業(ye) 學院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孵化200多個(ge) 團隊,其中最大的一個(ge) 項目產(chan) 值已達到7個(ge) 多億(yi) 。

  這些大賽的獲獎項目中也有一些處在“孵化”階段。經過了13個(ge) 月、9次迭代、6次用戶測試,重慶大學啟明科技團隊開發出一款便攜、高效、多行顯示的盲人點顯器。

  重慶大學明月科創實驗班本科生酈铖表示,在電子產(chan) 品覆蓋大眾(zhong) 日常生活時,他們(men) 發現盲人在電子產(chan) 品上學習(xi) 、閱讀存在很大障礙,“閱讀資源對他們(men) 來說是非常有限的,我們(men) 希望能夠拓展他們(men) 的閱讀資源,讓他們(men) 有更大更廣闊的平台去學習(xi) ”。

  據介紹,他們(men) 結合運用精密電機傳(chuan) 動集成技術、超大規模集成電機控製技術、漢盲轉換算法等技術,解決(jue) 了盲文識別器外形笨重、應用場景窄等關(guan) 鍵問題,大幅降低生產(chan) 成本,打磨出了首款便攜、高效、多行顯示的盲人點顯器。

  酈铖說,經測算對比,國外相似產(chan) 品一款要7000歐元,而他們(men) 的造價(jia) 約為(wei) 5000元人民幣。該項目暫時未實現商業(ye) 化,但已與(yu) 浙江特殊教育學院、重慶盲協等多家社會(hui) 機構達成合作,相關(guan) 產(chan) 品已在重慶大學-明月湖科創教育平台進入孵化流程。

  “創業(ye) 本質上是關(guan) 注到一個(ge) 高價(jia) 值的社會(hui) 問題。”本屆大賽季軍(jun) 、北京大學“深勢科技”團隊的講解人孫偉(wei) 傑認為(wei) ,給學生最大的支持並不一定是政策、資本等方麵的,而是讓學生在整個(ge) 過程中能夠更多地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接觸更真實的社會(hui) 問題,在此過程中養(yang) 成帶領團隊解決(jue) 問題、承擔責任的能力。

  本報重慶4月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