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做好“三農”工作

發布時間:2023-05-18 14:5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劉大可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係統觀念”。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men) 要善於(yu) 通過曆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guan) 係,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係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問題,科學回答了“三農(nong) ”工作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領會(hui) 其中貫穿的科學思維方法,對於(yu) 推動全黨(dang) 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

  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yu) 把握事物發展總體(ti) 趨勢和方向的思維。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是黨(dang) 中央著眼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沒有農(nong) 業(ye) 強國就沒有整個(ge) 現代化強國;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就是不全麵的。”從(cong)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看,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中國要強,農(nong) 業(ye) 必須強;中國要美,農(nong) 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nong) 民必須富。從(cong)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守好“三農(nong) ”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農(nong) 業(ye) 基礎穩固,農(nong) 村和諧穩定,農(nong) 民安居樂(le) 業(ye) ,整個(ge) 大局就有保障。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nei) 需上,農(nong) 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wei) 。要準確把握“三農(nong) ”工作的新的曆史方位,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作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以更大的決(jue) 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ju) 措,書(shu) 寫(xie) 好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三農(nong) ”新篇章。

  曆史思維

  曆史思維就是以史為(wei) 鑒、知古鑒今,善於(yu) 運用曆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要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問題”。必須看到,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nong) 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nong) 村。還要看到,我國擁有燦爛悠久的農(nong) 耕文明,必須確保其根脈生生不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要體(ti) 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nong) 耕文明的曆史底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nong) 業(ye) 強國模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一項重大任務。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國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也還有幾億(yi) 人生活在農(nong) 村。如果隻顧一頭,不顧另一頭,一邊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城市,一邊卻是越來越蕭條的鄉(xiang) 村,那也不符合我們(men) 黨(dang) 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必須通過振興(xing) 鄉(xiang) 村,開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麵。

  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jue) 矛盾,善於(yu) 抓住關(guan) 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和解決(jue) 問題的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要堅持從(cong) 國情出發,從(cong) 我國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和二元結構的現實出發,從(cong) 我國的自然稟賦、曆史文化傳(chuan) 統、製度體(ti) 製出發,既要遵循普遍規律、又不能墨守成規,既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又不能照抄照搬”。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麵臨(lin) 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必須加快推進農(nong) 村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激發農(nong) 村資源要素活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nong) 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必須堅持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堅持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guan) 係。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chan) 和減損兩(liang) 端同時發力”。一方麵,要樹立節約減損就是增產(chan) 的理念,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另一方麵,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係統思維

  係統思維就是立足整體(ti) ,從(cong) 係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係統和環境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中來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重要論述蘊含著係統思維方法。一是注重係統性。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發展,是事關(guan) 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課題。我們(men)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nong) 村,推動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xiang) 關(guan) 係。二是注重整體(ti) 性。要完善規劃體(ti) 製,通盤考慮城鄉(xiang) 發展規劃編製,一體(ti) 設計,多規合一,切實解決(jue) 規劃上城鄉(xiang) 脫節、重城市輕農(nong) 村的問題。三是注重全麵性。要堅持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和農(nong) 村現代化一體(ti) 設計、一並推進,實現農(nong) 業(ye) 大國向農(nong) 業(ye) 強國跨越。四是注重協同性。要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ge) 振興(xing) ”,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

  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就是敢於(yu) 破除迷信、超越陳規,善於(yu) 因時製宜、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一係列重要論述,不斷推進“三農(nong) ”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例如,要在堅持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要著力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製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健全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健全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要適應農(nong) 業(ye) 由總量不足轉變為(wei) 結構性矛盾的階段性變化,創新體(ti) 製機製,推進科技進步,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要緊盯世界農(nong) 業(ye) 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等等。

  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就是遵循法治理念,善於(yu) 運用法治方法想問題、作決(jue) 策、辦事情的思維。加強法治鄉(xiang) 村建設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具體(ti) 到“三農(nong) ”領域,法治思維體(ti) 現在很多方麵。例如,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用最嚴(yan) 謹的標準、最嚴(yan) 格的監管、最嚴(yan) 厲的處罰、最嚴(yan) 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加強和創新農(nong) 村社會(hui) 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農(nong) 村民生為(wei) 優(you) 先方向,樹立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nong) 民安居樂(le) 業(ye) 、農(nong) 村社會(hui) 安定有序;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xiang) 村經濟、鄉(xiang) 村法治、鄉(xiang) 村文化、鄉(xiang) 村治理、鄉(xiang) 村生態、鄉(xiang) 村黨(dang) 建全麵強起來;等等。

  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zheng) 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體(ti) 現了清醒的底線思維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其一,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國是人口眾(zhong) 多的大國,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必須實施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其二,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農(nong) 業(ye) 現代化要保證土地數量和質量。要結合實際,減少工業(ye) 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nong) 業(ye) 空間,劃定生態紅線。其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底線任務。要繼續壓緊壓實責任,堅決(jue) 防止出現整村整鄉(xiang) 返貧現象。

  總的來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一係列重要論述,集中體(ti) 現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men) 要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把學習(xi) 成效轉化為(wei) 推動“三農(nong) ”工作的生動實踐。(劉大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