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雍城發現時代最早秦國大型建築遺址 為春秋時期建築遺址
記者從(cong)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2022年6至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等聯合對位於(yu) 秦雍城城址區東(dong) 端的瓦窯頭建築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春秋時期大型建築遺址1座,出土器物標本500餘(yu) 件。
春秋時期大型建築遺址僅(jin) 存基礎部分,由南北向建築與(yu) 東(dong) 西向建築組成,平麵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築基礎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牆組成,東(dong) 西向建築位於(yu) 南北向建築北端,建築基礎由4道東(dong) 西向平行的夯土牆組成,推測東(dong) 西向建築可能為(wei) 兩(liang) 排房屋。
遺址出土器物以春秋時期建築材料為(wei) 主,均為(wei) 泥質灰陶,主要有槽形板瓦、筒瓦、半圓形瓦當等,在建築材料表麵發現大量刻畫符號,數量達183件。刻畫符號既有文字“五”“十”“又”“工”“木”“火”等,也有難於(yu) 辨認的符號。部分文字或符號出土有多件,形製相同。刻畫符號長1.3~6.6厘米、寬1~5.4厘米。這些刻畫符號可能是物勒工名的早期形態。
瓦窯頭建築遺址出土的板瓦、筒瓦及瓦當等建築材料,製作工藝較為(wei) 原始;板瓦、筒瓦兩(liang) 側(ce) 邊部凸凹不平,切割痕跡明顯;槽形板瓦瓦麵帶有弧度,兩(liang) 側(ce) 圓角折出;筒瓦瓦溝泥條盤築痕跡明顯,與(yu) 瓦當相接處有手指抹痕。出土的刻畫符號部分與(yu) 秦雍城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出土的相同,表明二者時代相近。結合秦國遷都雍城的時間,確定瓦窯頭建築遺址的時代為(wei) 春秋中期早段,是目前發現和確定的秦雍城時代最早的建築遺址。
瓦窯頭建築遺址規模大,殘存麵積近2000平方米,屋頂覆蓋有瓦,是春秋中期規模大、等級較高的單體(ti) 建築。和秦雍城中部宮廟區的馬家莊一號、三號建築群遺址相比較,遺址偏居城址區東(dong) 端,布局結構簡單,無回廊、散水等設施,建築材料不及後者尺寸大、工藝水平高,原建築應該非宮廟類建築。遺址規模、形製結構與(yu)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21號建築基址、秦鹹陽城府庫建築遺址相似,這兩(liang) 處遺址均為(wei) 秦的府庫建築遺址,時代分別為(wei) 春秋早期偏晚、秦代,由此推測,此遺址也是一處府庫建築遺址。
雍城是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秦國的都城,也是秦國建都時間最長的都城。秦雍城遺址位於(yu) 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城南,由城址、秦公陵園、中小型墓葬及城外離宮遺址、祭祀遺址等部分組成,總麵積約50平方公裏。(總台記者 雷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