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推出《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再現大家治學之路
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特聘教授陳嘉映23日做客商務印書(shu) 館“涵芬書(shu) 房”,攜《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全18卷)與(yu) 讀者見麵,並暢談作品集背後的哲學求索之路。
作為(wei) 當代知名的哲學學者,陳嘉映教授的哲學研究與(yu) 寫(xie) 作已超過50年。商務印書(shu) 館新近推出的《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全18卷),正是將其幾十年來所寫(xie) 所譯盡量收羅完整的一套作品集,其中既包括《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說理》《存在與(yu) 時間》《哲學研究》等經過不斷修訂的著作和譯作;也包括《少年行》《思遠道》《窮於(yu) 為(wei) 薪》等六卷文集,其中收入多數為(wei) 文章,同時包括對談、采訪、講稿、日記、談話記錄、評審書(shu) 等,所有篇目不分種類,都按寫(xie) 作時間順序編排。整套著譯集意在一方麵全麵展現陳嘉映教授在翻譯、學術研究、寫(xie) 作、講課、講座、訪談等過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呈現出他問學過程中進退縈繞的總體(ti) 麵貌;另一方麵也盡量避免重複,以保證良好閱讀體(ti) 驗,因此在編訂時也做了不少刪削合並。
與(yu) 讀者暢談自己的哲學研究經曆時,陳嘉映深情回憶了求學經曆和知青歲月,以及那時在艱苦生活環境下“以書(shu) 會(hui) 友”的經曆和趣事。他認為(wei) ,讀書(shu) 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
陳嘉映還分享了自己在老一輩哲學學者的鼓勵和指導下,進入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開始專(zhuan) 門從(cong) 事哲學研究的往事。他認為(wei) 自我的學習(xi) 鑽研很重要,但更為(wei) 重要的,是要有能夠指導係統規範訓練的老師,以及進行心靈和思想交流的朋友。他表示,自己幾十年的工作始終在親(qin) 人、朋友、同仁、學生支持的環境下,因此他也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他與(yu) 所尊重的那些人的集體(ti) 創作,在此過程中向他們(men) 學習(xi) ,觀察他們(men) ,領會(hui) 他們(men) ,跟他們(men) 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把自己的思考交付給他們(men) ,聽取他們(men) 的批評。正是這些,激勵著自己在哲學之路上不停求索。
陳嘉映表示,自己治學的誌趣在於(yu) 通過讀哲學家的著作,不僅(jin) 僅(jin) 是做好學問,更重要的是要啟發自己的思考。隻有進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閱讀的內(nei) 容才能真正幫助自己理解和認識世界。“無論多麽(me) 深奧的哲學,都是從(cong) 人們(men) 日常生活的困惑開始,最終也將通過哲學的精微工作來消解和解釋這些問題。”
商務印書(shu) 館總編輯陳小文表示,這套著譯作品集的出版,既體(ti) 現商務印書(shu) 館在國內(nei) “大師級”學者作品整理方麵的開拓性出版計劃,也是為(wei) 了將像陳嘉映教授這樣的知名學者的作品係統化、規範化、權威化地呈現給讀者,從(cong) 而更好地展示一位哲學家問學的心路曆程。
“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是在商務印書(shu) 館曆史陳列館開展的係列文化講座,兼具知識性、文化性、普及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