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疆哈密:天山腳下,鋪展綠色生態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09-04 15: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李慧 尚傑

  九月的新疆哈密,秋意漸濃。

  傍晚時分,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溪水潺潺,滿眼綠意。溪水旁,一排左公柳正隨風舒展枝條。不遠處,幾座亭台小榭點綴在水中央,平添一抹江南風情。

  從(cong) 伊州區穿城而過的哈密河,被當地人稱作“母親(qin) 河”,是哈密濕地綠洲的生命線。而曾經的哈密河,卻並非有這般好景致。

  80歲的哈密市民徐奶奶就住在濕地公園附近。“以前這裏隻是一條小河溝,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量大時,河溝基本就幹了,也沒有現在這麽(me) 大的綠化麵積。”徐奶奶回憶。

  2019年,哈密市著手推進哈密河生態恢複工程,加快哈密“母親(qin) 河”綠洲的生態恢複。截至目前,已建成麵積達5300畝(mu) 的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是生態恢複前的3.8倍,其中新增綠地2157畝(mu) ,哈密河沿線綠化率由18%提高至78%。

  “現在河道裏鋪上了一層石頭,防止河水向下滲漏,再也沒有斷流過。每天和老伴兒(er) 一起來這裏散散步,鍛煉身體(ti) ,呼吸新鮮空氣,感到很幸福!”徐奶奶臉上滿是笑意。

  生態環境美,引得白鷺棲。白鷺對棲息地的環境標準要求很高,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wei) “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宋占士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們(men) 已經在公園中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的活動蹤跡,充分說明了這裏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空氣更清新、水質更好了!”

  在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分布著“十園兩(liang) 廣場”,一條26公裏的健身步道將各個(ge) 園區串聯起來,四周花草林木與(yu) 亭台長廊錯落有致,處處都是風景。宋占士說,自開園以來,濕地公園為(wei) 周邊居民遊玩、鍛煉、娛樂(le) 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綠意盎然”的民生實惠。

  一片綠蔭擦亮了宜居底色,一泓碧水涵養(yang) 著村鎮發展。

  秋天的哈密巴裏坤縣高家湖濕地,風景旖旎。一條條溪流蜿蜒流淌,一片片湖泊靜躺在草原的懷抱中。獨特的濕地生態環境和豐(feng) 富的水資源,引得白鷺、黃鴨、大雁等鳥類至此落腳,成為(wei) 生態改善最生動的注腳。

  2015年以前,這裏是另一番景象,土坯房沒有地基,住上3到5年村民們(men) 就得搬遷。每逢下雨,泥濘的鄉(xiang) 村小道更是難走。“晴天一身土,雨天兩(liang) 腳泥。別說外麵的遊客了,本村村民都走不出去。”對過去高家湖的環境,巴裏坤縣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蔣曉亮感慨頗多。

  為(wei) 改變落後麵貌,巴裏坤縣開始進行村容村貌整治。坑坑窪窪的泥濘路、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如今已被平坦整潔的柏油路、獨具鄉(xiang) 村氣息的安居富民房代替,觀光長廊、房車宿營地、木棧道等設施也相繼竣工。

  濕地草原風光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休閑觀光打卡。蔣曉亮介紹,幾年前,這裏隻有一戶農(nong) 家樂(le) ,如今全縣農(nong) 家樂(le) 數量已增加至70多家。今年以來高家湖濕地共接待遊客70萬(wan) 人次,每人次平均消費268元。

  生態好,遊客就多,巴裏坤縣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

  2019年,高家湖濕地被評為(wei) 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生態旅遊發展火熱,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

  90後孟慶傑從(cong) 小在巴裏坤縣大河鎮小青疙瘩村長大,大學畢業(ye) 後回到了家鄉(xiang) ,開起了度假村。“現在度假村一次能接待300人,到了旅遊旺季,房間更是供不應求。”孟慶傑說。

  談起當初回鄉(xiang) 的選擇,孟慶傑言語間透著對自己家鄉(xiang) 的愛意:“我們(men) 巴裏坤有雪山,有濕地,有草原。住在這兒(er) 的民宿,晚上可以仰望滿天繁星,早上起來麵對的是天山美景,湖水中有白鷺、黃鴨和天鵝。這麽(me) 好的條件,當然要回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美麗(li) 的河湖潤澤滋養(yang) 著哈密,在天山腳下展開了一幅水清岸綠的秀美畫卷。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4日 03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