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縣:讓革命舊址成為“教室”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feng) 曉廣
“娘,大哥二哥犧牲了,我也要上戰場打鬼子!”
“娘就一點要求,你活著回來……”
台階上,身著八路軍(jun) “軍(jun) 裝”的青年演員向“母親(qin) ”敬了一個(ge) 標準軍(jun) 禮,抹完眼淚,快步消失在浩蕩的隊伍中。音樂(le) 響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台階下,各地遊客紛紛駐足,沉浸在戰火四起的抗戰曆史中。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八路軍(jun) 一二九師紀念館副館長王翔翥介紹:“在革命曆史宣講中,我們(men) 立足於(yu) 紀念館的功能定位,精心編排了這樣的舞台情景劇,將宣講課堂搬進革命舊址,融入紅色故事發生地,讓廣大遊客親(qin) 身參與(yu) ,感悟革命精神。”
涉縣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一二九師將士東(dong) 渡黃河,進駐涉縣,鏖戰太行,在此戰鬥生活達6年之久,書(shu) 寫(xie) 了“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wan) 大軍(jun) 出太行”的不朽傳(chuan) 奇。涉縣境內(nei) 革命舊址多達202處。
為(wei) 增強革命曆史宣講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涉縣依托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積極探索紅色教育新路徑,不斷拓展宣講課堂的內(nei) 涵和外延,創新性開辦“紅色宣講大課堂”,提出讓革命舊址成為(wei) “教室”,文物史料成為(wei) “教材”,更好厚植群眾(zhong) 的愛黨(dang) 愛國情懷。
在實際工作中,涉縣按照革命舊址的地理分布和功能定位進行分類歸納,深挖內(nei) 涵,精心設計了6條紅色旅遊路線,開發出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紅色旅遊體(ti) 驗課程40多套,進一步增強了紅色教育的係統性、聯動性。
在涉縣紅色記憶小鎮,該縣借助聲光電、全息影像、裸眼3D等技術手段打造出《再回太行》“行浸式”演出,讓廣大遊客對黨(dang) 史有了“身臨(lin) 其境”的體(ti) 會(hui) 。
如今,在八路軍(jun) 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連心巷體(ti) 驗八路軍(jun) 用過的“發報機”收發電報,在八路軍(jun) 一二九師政治部舊址禮堂觀賞器樂(le) 合奏《烽火太行》、情景劇《太行女傑》《太行山上》等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正成為(wei) 涉縣研學旅遊的必選項。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1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