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網絡的內外聯動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
作者:張天頂(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
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激發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是新發展階段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部署,是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最新實踐,體(ti) 現了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jue) 心。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不僅(jin) 是我國應對國際環境複雜變化的重大戰略舉(ju) 措,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
對內(nei) 堅持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方麵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明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創造了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奇跡”。在過去40餘(yu) 年的改革開放曆程中,中國通過國內(n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和對外高水平經濟開放,取得了引人矚目的經濟成就。以GDP作為(wei) 衡量標準,中國的經濟總量自2010年以來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收入從(cong) 改革開放初期的約100美元躍升至2022年的12608美元,已經成為(wei) 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正在為(wei)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懈奮鬥。這些經濟成就為(wei) 中國繼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並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是主動應對經濟全球化新態勢、謀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有所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然而,經濟全球化作為(wei) 世界經濟長期發展趨勢,並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2022年1月17日,習(xi) 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hui) 議並發表演講時強調指出,盡管出現了各種逆流和險灘,但經濟全球化的方向從(cong) 未改變,也不會(hui) 改變。這一重要論述表明,中國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即使在麵臨(lin) 一些挑戰和障礙時,世界經濟發展方向是持續的,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長期以來,“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中國的經濟總體(ti) 福祉在融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持續改善,但同時也麵臨(lin) 國內(nei) 不同群體(ti) 和行業(ye) 的再平衡挑戰。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的立場在國內(nei) 社會(hui) 中占主導地位,其經濟成功的根本在於(yu) 中國能夠通過跨部門、跨群體(ti) 以及跨代際層麵進行貿易救濟。根據新古典貿易分工理論,在超全球化時期,中國像其他勞動要素稟賦充裕國家一樣,既有受益者也有受損者。以西方發達國家為(wei) 例,通過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這些經濟體(ti) 在總體(ti) 經濟福利上能夠不斷改善。但是,伴隨著發達國家國內(nei) 收入不平等問題加劇,這些國家國內(nei) 形成了一股堅定的經濟和政治力量。他們(men) 通常是反對自由貿易、反對生產(chan) 要素跨境流動、反對經濟一體(ti) 化,甚至在政策實踐方麵要求本國政府退出全球治理機製等。
與(yu) 西方發達經濟體(ti) 麵臨(lin) 的現實圖景不同,中國能夠繼續深化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之一,在於(yu)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而在國內(nei) 將共同富裕作為(wei) 其發展目標之一。中國堅持開放與(yu) 合作的原則,推動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並為(wei) 全球經濟的繁榮和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國際經貿領域中,中國積極倡導多邊主義(yi) 和自由貿易,繼續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體(ti) 係,這將有助於(yu)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持續不斷地取得成功。當前,全球經濟秩序正經曆關(guan) 鍵的動蕩和調整時期。中國的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強調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yi) ,倡導通過協商和合作來解決(jue) 全球性問題。中國積極參與(yu) 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體(ti) 係,推動構建一個(ge) 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國強調國際合作、多邊主義(yi) 和通過協商解決(jue) 全球性問題,追求共同繁榮而不是零和競爭(zheng)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提出的重要論斷。“經濟全球化進入階段性調整期”“經濟全球化進程正站在一個(ge) 曆史的十字路口上”,以及“經濟全球化方向從(cong) 未改變、也不會(hui) 改變”等一係列重要論述,強調我國在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下大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這已經成為(wei)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隻有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實現稀缺資源配置的優(you) 化,提高生產(chan) 效率和經濟效益,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與(yu) 國際市場深入接軌,既有助於(yu) 中國廣泛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也將有助於(yu) 向國際社會(hui) 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持續的內(nei) 生動力。
對外以全球經濟網絡為(wei) 依托
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經濟體(ti) 係正在經曆深刻調整,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塑中扮演著關(guan) 鍵角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尤其是近些年,中國經濟發展既麵臨(lin) 來自部分發達國家的限製幹預,同時也麵臨(lin) 著與(yu) 一些發展中國家國際分工地位重疊、比較優(you) 勢相似的現實挑戰。二戰結束後,世界經濟秩序經曆了從(cong) 雅爾塔體(ti) 係到自由市場的轉變,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新一輪國際經濟秩序改革浪潮。在新一輪變革中,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已經成為(wei) 快速崛起的重要力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基於(yu) 購買(mai) 力平價(jia) 匯率來換算,2006年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在全球經濟中占比接近於(yu) 發達經濟體(ti) ,隨後該比例穩步上升,到2022年,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達到58.28%,而發達經濟體(ti) 占比為(wei) 41.72%。
為(wei) 了積極應對全球經濟秩序調整的現實挑戰,中國可以通過充分利用全球經濟網絡,推動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在2023年7月11日舉(ju) 行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是我們(men) 主動作為(wei)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ju) 措,要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上述重要論述明確了新發展格局、製度型開放以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之間的內(nei) 在邏輯關(guan) 係。值得強調的是,這三者之間的共同現實基礎是中國與(yu) 全球經濟網絡的緊密互聯互通。全球經濟網絡涵蓋經濟安全、商品生產(chan) 與(yu) 服務提供、要素稟賦、金融和知識創新等核心領域,還包括規則、規製、管理和標準等方麵的對標和對接。
一個(ge) 國家或地區在全球經濟網絡中的地位對其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影響力至關(guan) 重要。全球經濟網絡的複雜性體(ti) 現在其拓撲結構對網絡演化的關(guan) 鍵作用。在這一演化過程中,網絡中的節點屬性和行為(wei) 相互作用,但往往不能單獨影響網絡的形成和演化。隨著網絡的不斷演化,一些節點可能成為(wei) 樞紐,一些節點可能形成社群,它們(men) 的地位逐漸增強。因此,全球經濟網絡中的樞紐和社群之間的連接關(guan) 係以及內(nei) 部的密度在網絡演化中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這一複雜網絡結構的演化是一個(ge) 長期和複雜的過程,需要中國積極參與(yu) 全球經濟網絡的建設,展現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在全球經濟秩序的重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也需要中國與(yu) 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促進共同繁榮和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從(cong) 國民收入的角度解構全球經濟網絡,其涵蓋了生產(chan) 、消費和貿易網絡。以全球生產(chan) 網絡為(wei) 例,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一個(ge) 重要的網絡結構,主要以中國、美國和德國為(wei) 核心,構成了亞(ya) 洲、美洲和歐洲等地的世界工場,形成了一個(ge) “三足鼎立”的網絡,其他經濟體(ti) 與(yu) 這些核心節點有著緊密的聯係。這種多極化的網絡結構是全球經濟運行的現實基礎,反映了全球經濟網絡的實際特征。全球化與(yu) 區域化並行不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而區域化的核心實踐體(ti) 現在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在超全球化時期,全球經濟一體(ti) 化不斷加深,與(yu) 此同時,區域經濟一體(ti) 化也在迅速發展,二者相輔相成。此外,全球生產(chan) 網絡的擴張與(yu) 演變與(yu) 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密切相關(guan) 。根據區域貿易協定網絡的拓撲特征,可以發現全球範圍內(nei) 該網絡規模正迅速擴大。一方麵,越來越多的經濟體(ti) 加入了這一網絡,另一方麵,各經濟體(ti) 之間的貿易協定關(guan) 係也不斷增強,網絡的密度和平均度數中心度持續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區域一體(ti) 化的進展最終都將促進全球經濟的互聯互通。
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抉擇,強調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一發展理念要求廣泛而密切的國際合作,而全球經濟網絡則成為(wei) 中國與(yu) 其他經濟體(ti) 開展國際合作的平台。製度型開放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ti) 製的重要內(nei) 容,它與(yu) 全球經濟網絡密不可分。這不僅(jin) 包括經濟規則的適應和創新,還包括參與(yu) 和改革國際經貿治理體(ti) 係。因此,將融入和重塑全球經濟網絡作為(wei) 著手點可以為(wei) 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持,也可以使製度型開放得到有序推進,從(cong) 而使對外開放更加高效和具有主動性。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涉及經濟結構、市場準入、法治環境等多個(ge) 方麵,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yu) 全球經濟網絡的建設和規則製定。
內(nei) 外聯動促全球經濟互聯互通
全球經濟網絡結構決(jue) 定了世界經濟秩序的重構方向,通過促使各國在貿易、投資、金融和創新等領域的深度聯係,全球經濟網絡創造了互利共贏的機會(hui) ,使得全球各國更加依賴,形成了一個(ge) 相對穩定的經濟體(ti) 係。中國的互利共贏開放戰略與(yu) 全球經濟網絡演變需求是一致的。“我們(men) 要緊抓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支持各國擴大開放,反對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推動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可以說,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將對全球經濟網絡產(chan) 生積極影響,促進全球經濟互聯互通。
在世界經濟秩序重構的背景下,中國通過與(yu) 全球經濟網絡互動,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推動世界經濟秩序向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中國致力於(yu) 使現有基本結構與(yu) 製度改革,適應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的崛起和多層次結構的發展需要,通過建設性的“中國方案”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鑒於(yu) 全球經濟網絡的廣泛覆蓋,中國在全球生產(chan) 網絡、全球消費網絡以及全球貿易網絡等領域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然而,中國也麵臨(lin) 來自全球金融網絡和全球創新網絡等網絡結構下現有結構權力的挑戰。中國在世界經濟秩序重構中應積極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倡導開放、競爭(zheng) 和協作,以促進國際合作從(cong) “分割”走向“重新平衡”。現階段,中國設定了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基本形成”的規劃目標。這有力地推動對內(nei) 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堅持與(yu) 世界融合和保持中國特色相統一,堅持國內(nei) 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相互促進,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此外,包容性發展理念在全球範圍內(nei) 產(chan) 生了廣泛影響,有助於(yu) 解決(jue) 現代文明中的一些難題,也能夠解決(jue) “去全球化”思維下的實際問題。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為(wei) 世界經濟秩序的重塑提供了獨特的貢獻,這一理念已得到了眾(zhong) 多國家和人民的認可。尤其在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這一理念已成為(wei) 實際行動。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yu) 共建國家構建了緊密的合作關(guan) 係,這種合作關(guan) 係對共建國家和全球產(chan) 生了積極的經濟、文化、安全和治理等多方麵影響。在內(nei) 生網絡結構中,共建國家共同致力於(yu) 推動全球經濟網絡的多維度發展,加強包容性,提供全球公共產(chan) 品,助力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成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發展階段偉(wei) 大實踐與(yu) 發展經濟學理論創新研究”(21&ZD071)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