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陳舒:浪漫框架展現實主義校園內核
人物簡介
陳舒,編劇。編劇作品有《繡春刀》《繡春刀 II:修羅戰場》《刺殺小說家》等。近日,由其編劇的青春校園劇《鳴龍少年》正在熱播。
“再次感歎,《鳴龍少年》的鏡頭語言真是妙啊。”“推薦《鳴龍少年》,演員顏值高,演技還不錯,劇情吸引人,導演的鏡頭讓人看得懂。”“張若昀在《鳴龍少年》中的演技已經進化到了讓我完全忘記了演員本身,隻記得雷鳴了,再加上丁黑導演的拍攝手法,運鏡,轉場,各種劇情埋線,劇本身想表達的內(nei) 核,讓我覺得《鳴龍少年》這部劇真的是質量上乘之作!”……目前,由丁黑執導,陳舒編劇,張若昀、黃堯主演的青春校園劇《鳴龍少年》正在熱播,網友熱評不斷。
該劇講述了教師雷鳴(張若昀飾)和桑夏(黃堯飾)共同成立了鳴龍11班,幫助五位學生直麵困境突破自我,最終逆襲考上心儀(yi) 大學的故事,展現當代青少年直麵困境、突破自我的成長曆程,也將老師與(yu) 學生間相互療愈的溫暖底色盡顯,譜寫(xie) 別具一格的青春故事。
角色形象真實有深度
《鳴龍少年》的故事發生在星洲市一所私立高中鳴龍中學。為(wei) 了讓學生們(men) 更好地發揮潛力,學校成立了以英語教師雷鳴和心理老師桑夏為(wei) 首的高三11班,從(cong) 教育和心理輔導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克服困境,重拾夢想。
該劇編劇陳舒說,《鳴龍少年》的故事充滿了少年氣息,“他們(men) 的逆襲故事總是能吸引我。”在她看來,“一群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任務,這種敘事模式充滿了浪漫主義(yi) 的氣質。”除此之外,故事本身承載的內(nei) 容又很當下很現實。“它在一個(ge) 浪漫主義(yi) 的框架中有一個(ge) 現實主義(yi) 的內(nei) 核。”
為(wei) 了準確、真實地展現高三學子的學習(xi) 過程,編劇組在開拍前展開了近一年的調研工作,包括采風、高三課程體(ti) 驗、與(yu) 班級一起上課以了解學生的學習(xi) 情況,以及對大量的人物進行采訪,包括家長、老師和學生。此外還進行了大量的資料調研,包括觀看相關(guan) 紀錄片、閱讀相關(guan) 文章和書(shu) 籍。陳舒直言:“我們(men) 的目標是要讓采訪內(nei) 容豐(feng) 富多彩,通過大量的采訪素材,將這些主題融入到人物的塑造中去,力求呈現出鮮活、真實且富有深度的角色形象,並探討一些重要的社會(hui) 議題。”
回憶起創作過程,陳舒表示:“編劇團隊文科生偏多,在寫(xie) 硬核的學習(xi) 部分的時候,我們(men) 把高三所有的教材都買(mai) 了,自己做,做到理科題的時候,很多做到高一就已經不行了。要怎麽(me) 寫(xie) ‘學霸’的學習(xi) 方法,這個(ge) 是我們(men) 遇到的最大問題。”好在,在創作階段有學習(xi) 指導、心理指導為(wei) 團隊把關(guan) ,譬如劇中應用到的唱K背英語單詞、打太極拳記地理知識、投骰子背曆史年份等趣味化視覺化的學習(xi) 方法,都是編劇團隊與(yu) 學習(xi) 指導共創的結果。
一體(ti) 兩(liang) 麵與(yu) 角色共情
劇中,張若昀飾演的“雷鳴”,是一個(ge) 有滄桑感和故事感的教師形象。陳舒表示:“雷鳴出場的時候不太符合我們(men) 心中一個(ge) 人民教師應有的典型印象,這也是有點劍走偏鋒的寫(xie) 法。他有點像社會(hui) 人,一個(ge) 生意人,而不是一個(ge) 老師。他爸爸是一個(ge) 非常優(you) 秀模範的教師,他的成長過程當中,由於(yu) 父親(qin) 對工作、對學生的過度投入,對他的關(guan) 心是缺失的,也導致雷鳴從(cong) 小有叛逆心理。他最輝煌的時候也試圖靠近父親(qin) ,不僅(jin) 僅(jin) 賦予學生知識,還要陪伴學生成長,但他遭受了挫敗和打擊。所以開篇進入故事的時候,雷鳴是帶有一些創傷(shang) 後的應激綜合症的,感覺他有點不近人情、有點冷酷。”
與(yu) “雷鳴”不同的是,黃堯飾演的“桑夏”總是充滿能量。在陳舒看來:“桑夏是不管外麵發生什麽(me) ,是冷是暖,她是可以自行發電的小太陽。雷鳴和桑夏,一個(ge) 是狼性的唯分數論、成功論的,一個(ge) 更在意學生的人格完善、在意學生的成長體(ti) 驗,更關(guan) 懷學生到底想要什麽(me) ,到底開心不開心。後麵他們(men) 會(hui) 進行微妙的轉換和融合。”“雷鳴”和“桑夏”也特別像陳舒工作與(yu) 生活中的“兩(liang) 麵”,她說,“我自己工作中是一個(ge) 很講求效率、希望有點狼性的人,唯目的性,所以我對雷老師是很崇拜的,我覺得他就是一個(ge) 很強的實用主義(yi) 者;但是生活中我覺得我很桑夏,有點跳脫,有點混不吝的樂(le) 觀,想向周圍的人散發能量。所以寫(xie) 雷鳴和桑夏的時候是很共情的。”
此外,劇中諸如“龍生龍,鳳生鳳,但你給我記好了,後麵的內(nei) 容你可以自己填空”“時間是追趕不來的,管理時間、控製時間”等台詞,也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對此,陳舒表示:“我們(men) 寫(xie) 台詞的時候不是刻意奔著一定要出金句的目標去寫(xie) 的,我認為(wei) 當創作者真正進入到人物的時候,這個(ge) 人物說的台詞就會(hui) 符合這個(ge) 人物。我們(men) 內(nei) 部開會(hui) 也常常說,觀眾(zhong) 都能感覺到編劇寫(xie) 劇本時是在用技巧還是動了感情。但那個(ge) 時刻一旦來了,你會(hui) 發現人物台詞中的一字一句,語句、語調都會(hui) 栩栩如生。”
【對話】
感謝導演縱容我們(men) 的天馬行空
記者:這部劇吸引你去創作的原因是什麽(me) ?
陳舒:首先,因為(wei) 它的少年氣,主角是一幫少年。一幫少年逆襲的故事永遠是會(hui) 吸引我的;其次是敘事模式,一幫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本身這種敘事模式就是具有浪漫主義(yi) 或者理想主義(yi) 氣質的,這種敘事的氣質也挺吸引我;最後,故事本身承載的東(dong) 西又是很當下、很現實,在一個(ge) 浪漫主義(yi) 的框架中,其內(nei) 核是現實主義(yi) 的,涉及非常當下的話題,包括教育的話題,也涉及我們(men) 每個(ge) 人曾經經曆的少年、正在經曆的成長,還包括家庭層麵和學校層麵,所有這些東(dong) 西都是很時下的,很現實主義(yi) ,所以就參與(yu) 到了編劇工作當中去。
記者:創作過程中有哪些難點?
陳舒:第一個(ge) 難點是要怎麽(me) 寫(xie) “學霸”的學習(xi) 方法,因為(wei) 有學習(xi) 指導出現,有了這方麵寫(xie) 學習(xi) 的底氣;其次編劇團隊相對年齡比較年輕,甚至離開校園沒多久,最初寫(xie) 作的時候,大家更多地代入的情感是在少年人身上,栩栩如生,妙筆生花,包括一些語言,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多投注到少年的身上。第一輪、第二輪劇本之後,就會(hui) 覺得雷鳴、桑夏等成年人的那部分,關(guan) 於(yu) 他們(men) 的行為(wei) 、思想等,遇到了很大的創作瓶頸。等丁黑導演加入,到後來確定了若昀參演,有了具體(ti) 的人物的投射和想象以後,到第三輪、第四輪劇本創作,少年的角色和老師的角色就都能夠鮮活起來,真正地生動起來了。
記者:如何理解《鳴龍少年》的“新”?
陳舒:對於(yu) 編劇來說,《鳴龍少年》有一個(ge) 很新的點在於(yu) 序幕,你會(hui) 發現每一集前麵都有一個(ge) 偏小序幕的劇情設計,它不是常規電視劇使用的方式。而且它的序幕有很多類型,很多風格,有一些偏現實主義(yi) 風格,有的是超現實主義(yi) ,還有rap序幕、古裝劇的序幕等。我們(men) 做序幕的方式還有點任性、天馬行空,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也非常享受。但我們(men) 每集的序幕也不完全是為(wei) 了花哨而花哨,它和單集的主題、主要人物的命運等是相關(guan) 的,非常感謝導演能夠縱容我們(men) 這樣的任性和天馬行空,把每個(ge) 序幕都非常精心、非常認真地做出來,而且超出了我們(men) 的預期。
記者:希望觀眾(zhong) 通過這幾個(ge) 少年的故事獲得什麽(me) ?
陳舒:《鳴龍少年》是浪漫主義(yi) 的架構,我自己理解的浪漫主義(yi) 是一種在熒屏上的願望成真,所以可能對於(yu) 創作者而言,我們(men) 是真心希望11班的學生能夠考上最好的大學,這個(ge) 是情感的真實,情緒的真實。那它是不是可以給予現實中觀眾(zhong) 一種力量,一種祝願,希望每個(ge) 不甘於(yu) 現狀的人,想改變命運的人都可以帶著願望,不要懼怕危險,去前進。(荀超 莫默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