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增量占全國三成多,讓“中國碗”裝更多“新疆糧”——解碼新疆糧食增產量何以在全國“力拔頭籌”

發布時間:2024-01-08 16:00: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據統計部門發布數據,繼2022年糧食增量全國第一後,2023年新疆糧食再獲大豐(feng) 收,種植麵積較2022年增加586.3萬(wan) 畝(mu) ,占全國糧食麵積增量的61.4%,產(chan) 量較2022年增加305.7萬(wan) 噸,增量占全國的34.4%,居全國第一。新疆糧食總產(chan) 首次突破2000萬(wan) 噸大關(guan) ,成為(wei) 可調出糧食量最大的產(chan) 銷平衡省區。

  在全國各地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全麵提升糧食產(chan) 能背景下,新疆何以一騎絕塵“拔得頭籌”?在糧價(jia) 一直保持穩定情況下,新疆何以糧食種植麵積增長、種糧積極性高漲?記者調研了解到,新疆在貢獻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方麵著力,在發揮資源稟賦優(you) 勢方麵著力,在依靠科技進步“藏糧於(yu) 技”方麵著力,在精準補貼確保種糧農(nong) 民有錢掙方麵著力,實現了“中國碗”裏裝上了更多“新疆糧”。

  新疆糧食大豐(feng) 收蘊藏著政治、資源、科技、政策四方麵密碼。

  政治站位:讓“中國碗”裝更多“新疆糧”,為(wei) 糧食安全做貢獻

  探尋新疆糧食大豐(feng) 收的原因,各級幹部群眾(zhong) 認為(wei) ,首要一條是新疆認真扛起了保障糧食安全供給的政治責任,真心實意狠抓糧食生產(chan) ,真金白銀提升產(chan) 能水平,真抓實幹推動工作落實,千方百計想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多做貢獻。

  在2023年初的自治區黨(dang) 委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自治區黨(dang) 委主要領導明確,要圍繞把新疆打造成為(wei) 全國優(you) 質農(nong) 牧產(chan) 品重要供給基地這一戰略定位,推動新疆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由“區內(nei) 平衡、略有結餘(yu) ”向“區內(nei) 結餘(yu) 、供給國家”轉變,全方位提升糧食產(chan) 能。

  嚴(yan) 格落實黨(dang) 政同責。成立由自治區黨(dang) 委主要領導為(wei) 組長的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領導小組,將自治區黨(dang) 委有關(guan) 部門和新疆建設兵團納入成員單位,明確職責任務。

  逐級壓實地方責任。完善各級黨(dang) 委、政府主要領導導聯負責工作機製,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shu) ,形成五級黨(dang) 政抓生產(chan) 的良好工作格局。

  切實強化資金保障。自治區財政統籌安排資金100億(yi) 元,重點用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田水利灌溉和新增耕地開發。

  明確具體(ti) 生產(chan) 指標。組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就“地在哪”“種什麽(me) ”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經綜合論證,明確全年生產(chan) 目標任務和增產(chan) 目標。

  “在種植結構調整中,新疆當然知道一些作物的現實經濟效益更高,但從(cong) 政治站位的要求考慮,從(cong) 服務貢獻‘國之大者’考慮,新疆還是旗幟鮮明、堅定有力地抓糧食生產(chan)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李晶說。

  科技賦能:提高單產(chan) 見效益

  “2023年我的畝(mu) 產(chan) 突破了898公斤。”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奇台農(nong) 場種糧大戶閆軍(jun) 說,自己種植了“新冬52號”小麥品種,也拿下了“冠軍(jun) 田”的稱號。

  閆軍(jun) 的喜悅是新疆藏糧於(yu) 技、藏糧於(yu) 田的縮影。新疆強化科學技術引領,從(cong) 良種、良田、良技等方麵綜合著力,實施“百畝(mu) 攻關(guan) 、千畝(mu) 創建、萬(wan) 畝(mu) 示範”行動,全麵提高糧食種植技術和單產(chan) 水平。

  小田變大田,節水助豐(feng) 收。秋收時節,新疆塔城地區碧空如洗,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feng) 收喜悅,種植戶楊宏耀正忙著收割交售玉米。“2023年畝(mu) 產(chan) 1400公斤左右,每畝(mu) 地毛收入接近2500元。”楊宏耀說,在高標準農(nong) 田上種植玉米,更有利於(yu) 標準化管理和產(chan) 量提升。2023年塔城地區塔城市10.39萬(wan) 畝(mu) 集中連片玉米田籽粒實收平均畝(mu) 產(chan) 1117.4公斤,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10萬(wan) 畝(mu) 集中連片玉米機械收獲“噸良田”。

  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確保高標準農(nong) 田原則上全部用於(yu) 糧食種植,新疆各地不僅(jin) 實現“小田變大田”,有效拓展了土地耕種麵積,也為(wei) 推廣高效節水等先進種植技術,進一步提高糧食產(chan) 量奠定了基礎。據統計,2023年通過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新疆糧食增產(chan) 超過20萬(wan) 噸。

  科技助力種子“芯片”。“新疆不僅(jin) 是糧食作物的優(you) 質產(chan) 區之一,也是我國農(nong) 作物育製種的‘天堂’。”新疆農(nong) 業(ye) 部門負責人介紹,新疆糧食作物具有粒大飽滿,商品性好,營養(yang) 品質、加工品質高的優(you) 勢,目前新疆已成為(wei) 小麥、玉米、棉花、甜菜等作物的重要製種基地,製種麵積位居全國第二,各類高產(chan) 良種也在天山南北的廣闊良田裏持續推廣種植。

  耕種管收全提質增效。由於(yu) 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程度較高,新疆天然具有推廣先進農(nong) 業(ye) 種植技術的優(you) 勢,目前新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8%,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6%,水肥一體(ti) 化覆蓋率超過耕地麵積的60%。

  “在作物最需要水肥的時候進行精準施肥,作物產(chan) 量還會(hui) 有明顯提升。”李晶告訴記者,通過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ti) 化等方法,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玉米畝(mu) 均產(chan) 量提升超過200公斤,南疆地區小麥單產(chan) 亦有顯著提升。“因為(wei) 光熱資源優(you) 勢突出,在應用一係列高水平種植技術後,部分地區農(nong) 作物仍有大幅增產(chan) 的空間。”李晶說。

  “水用得有多好,糧食增產(chan) 水平就有多高”,水資源的保障成為(wei) 增產(chan) 關(guan) 鍵。新疆創新開展水資源的彈性配置,優(you) 化用水結構,挖掘供蓄潛力,增強調水能力,提升利用效率,使耕地喝飽,莊稼不渴。2022年新增農(nong) 業(ye) 灌溉供水49.5億(yi) 立方米,2023年又新增10.6億(yi) 立方米,新增耕種麵積分別達300餘(yu) 萬(wan) 畝(mu) 和50餘(yu) 萬(wan) 畝(mu) 。加大幹播濕出、膜下滴灌等田間農(nong) 藝節水技術推廣,緩解了春季播種用水緊張局麵。

  政策激勵:激發種糧積極性

  “2023年畝(mu) 產(chan) 在700公斤左右,加上補貼資金,收入還能有一個(ge) 提升。”新疆呼圖壁縣小麥種植戶李金暖告訴記者,得益於(yu) 糧食直補政策支持,這些年他的小麥種植麵積基本趨於(yu) 穩定,“不僅(jin) 有灌溉用水的支持,最主要的是收入穩定,風險比較低。”

  近年來,新疆聚焦糧油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不斷健全完善糧食生產(chan) 扶持政策,千方百計確保種糧農(nong) 民能獲利、多得利。2023年,新疆共計發放糧食補貼資金32.9億(yi) 元,全部用於(yu) 補貼小麥生產(chan) ,冬春小麥補貼額度達到230元/畝(mu) ,切實保障了農(nong) 民的小麥種植收益。

  統籌補貼資金增收益。小麥是新疆糧食安全的基本盤。為(wei) 保障小麥種植收益,統籌地力保護補貼和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資金補貼小麥種植,將每畝(mu) 小麥種植補貼額度提高到230元。落實農(nong) 機購置補貼,優(you) 先保障糧食生產(chan) 機械補貼,涵蓋糧食種種子加工、播種、田管、收獲、烘幹等生產(chan) 全過程。

  強化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扶持。落實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項目和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能力提升項目資金2.4億(yi) 元,重點向從(cong) 事糧食生產(chan) 的農(nong) 民合作社和家庭農(nong) 場傾(qing) 斜。劃撥財政資金10億(yi) 元支持建立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強化新疆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和技術裝備支撐。

  加大激勵獎勵力度。落實國家產(chan) 糧大縣獎勵政策,向43個(ge) 國家級產(chan) 糧大縣發放中央財政獎勵資金9.1億(yi) 元。安排100億(yi) 元資金支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畝(mu) 均財政支持達1740元。

  資源稟賦:發揮優(you) 勢,打造優(you) 勢

  指著曬場上堆積如山的稻穀,阿克蘇市柳源片區管委會(hui) 白珍珠農(nong) 場承包戶易正桂喜不自禁:每畝(mu) 除了地租掙三四百元沒有問題。

  易正桂是來自重慶的土地承包戶。在灌溉水保障後,他2023年向管委會(hui) 租種了休耕多年的4000畝(mu) 稻田,實地測算每畝(mu) 產(chan) 量達500多公斤,刨去每畝(mu) 600元的種植成本和600元的租地成本,也還有頗為(wei) 可觀的收益。

  “同樣是種糧食,同樣一畝(mu) 收益三四百元,如果隻給我種三五畝(mu) 乃至給我種三五十畝(mu) ,對我吸引力都不大。關(guan) 鍵是新疆糧食種植的規模效益。”易正桂說。

  土地遼闊、有規模效益隻是新疆糧食種植的一方麵優(you) 勢。記者調研了解到,新疆生產(chan) 和增產(chan) 有不少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力。新疆現有耕地麵積1.06億(yi) 畝(mu) ,耕地資源人均超過4畝(mu) ,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且96%以上是水澆地,適宜規模化、先進生產(chan) 技術和大型農(nong) 機裝備推廣應用。

  位處伊犁河穀的伊犁州昭蘇縣2023年又是一個(ge) 糧食豐(feng) 收年,其中其他地方種植積極性相對較低的小麥在這裏種植麵積達40多萬(wan) 畝(mu) ,單產(chan) 、總產(chan) 和種植效益都很高。縣委書(shu) 記侯陶說:“這一區域的自然條件就特別適合種植小麥,農(nong) 民種植小麥就能掙到錢,不存在難以組織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糧油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新疆重點打造的八大產(chan) 業(ye) 集群這一。新疆已籌劃到2025年新疆糧食要在現在產(chan) 能基礎上再有增加,為(wei) 國家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作出貢獻。 (記者李自良 苟立鋒)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