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暖心故事 】連心卡
【這些暖心故事 】
光明日報記者 呂 慎 陳冠合
“老頭子,缸裏又沒水嘍!唉,又是斑斑雲(yun) ,還是不會(hui) 下雨呦。真是‘冬瓜皮做氈帽——黴到頂了’!”一大早,李應付就聽到老伴兒(er) 在抱怨。
望著自家空了的水缸,這位家住貴州遵義(yi) 匯川區泗渡鎮麻溝村前進組的老人無奈地深深歎了口氣。他挑起水桶,嘟噥著向山腳下的小溪走去。
2023年,遵義(yi) 秋冬連旱,季節性缺水導致前進組的蓄水池接近幹涸,水龍頭已經有好多天流不出水了。
小溪邊,人聲嚷嚷,幾位挑水的鄉(xiang) 親(qin) 也在埋怨:
“一天來回幾趟地挑,身體(ti) 真吃不消,真是逼倒牯牛下崽喲!”
“前幾年村裏修的蓄水池才五六立方米,蓄不了好多水,我就說嘛,修的時候就該修大點。”
“水源點一到秋冬季就缺水。”
…………
李應付哼哧哼哧挑著一擔水走進院門,正要招呼老伴兒(er) 來幫忙,卻見她一臉歡喜地迎了出來:“老頭子,你記得前幾天村幹部送來的連心卡不?”
老伴兒(er) 揚了揚手裏的小卡片。上麵寫(xie) 著“泗渡鎮麻溝村連心卡”,還有6位村幹部的姓名、職務職責和聯係方式。“不是說‘有哪樣困難就打卡上的電話’嘛!要不,打個(ge) 電話試試?”
這連心卡,是主題教育調研中匯川區發放的,有8萬(wan) 多張。
“對呦!”老兩(liang) 口一合計,一個(ge) 電話打給了麻溝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雷正友。
接到電話的雷正友,當天中午就趕到李應付家了解情況。接連幾場“壩壩會(hu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訴求被雷正友一一記在本子上。
雷正友把情況匯報給鎮黨(dang) 委。很快,鎮黨(dang) 委爭(zheng) 取到12萬(wan) 元資金,區水務部門提供技術支持!
說幹就幹。由鎮水務站工作人員、村幹部和村民組成的“尋水小分隊”迅速成立,爬坡過坎,滿山尋覓,奔波了整整3天,終於(yu) 找到一處出水充足、水質優(you) 良的山泉眼。
好消息像風一樣傳(chuan) 開,興(xing) 奮的村民們(men) 主動帶著自家工具聚攏“開幹”!開溝渠、鋪管道、砌水池……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僅(jin) 僅(jin) 兩(liang) 天時間,一座30立方米的蓄水池就建起來了,總長3公裏多的水管把泉水引進蓄水池,再順著以前修建的管網流進了70多戶村民家裏。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0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