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滑雪板:冰雪文化傳承的見證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
這些天,“十四冬”各項滑雪項目比賽正酣。腳踩雪板的選手們(men) 從(cong) 斜坡上滑降,騰空後轉體(ti) 、後空翻等華麗(li) 的空中技巧引起場邊觀眾(zhong) 陣陣歡呼。雪板,如選手們(men) 在賽場上戰鬥的“武器”,在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鄂溫克博物館內(nei) 就有這樣一件特殊的展品——一副曆經60年歲月的滑雪板。
鄂溫克族是我國“三少民族”之一,生活在東(dong) 北地區的他們(men) 與(yu) 冰雪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鄂溫克族的曆史長河中,滑雪板一直是他們(men) 冬季狩獵、出行、尋找馴鹿的交通工具。
“這副滑雪板的材質是鬆木的,外形為(wei) 兩(liang) 片薄木條狀,長5尺,寬5寸,厚4分,前端呈尖形上翹,以減輕阻力,後端平齊。底部還粘有動物的皮毛,這個(ge) 皮毛由犴達罕腿部的皮毛製成,有順茬、逆茬之分,能起到便於(yu) 滑行和防止滑倒的作用,是當地鄂溫克人最傳(chuan) 統的交通工具。”博物館講解員阿力拉介紹,鄂溫克獵民的滑雪板不僅(jin) 承載了鄂溫克族人的智慧和技藝,更是他們(men) 與(yu) 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象征。
這副滑雪板是1998年鄂溫克博物館建館時從(cong)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ang) 征集而來的。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ang) 獵民古新軍(jun) 介紹:“滑雪板是鄂溫克人進入大興(xing) 安嶺生活後,為(wei) 了冬天打獵追擊野獸(shou) 以及找尋馴鹿製作的交通工具,一般是從(cong) 每年十一月下大雪到次年的二三月間使用的,天氣好時,一天可滑行八十公裏,一般徒步需要走三天的地方,穿上滑雪板當天就能到。”
“滑雪板雖然曆經歲月的風雪侵蝕,表麵斑駁,邊緣磨損,但它卻蘊含著深厚的曆史與(yu) 文化內(nei) 涵,見證了鄂溫克族群眾(zhong) 在冰雪世界中堅忍不拔的精神,也見證了冰雪運動在這片土地上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阿力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