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家年華》:用歌聲重溫當年情、記錄當下事
作者:田維鋼、溫莫寒(分別係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電視學院博士生)
一首氣勢澎湃的《山河圖》為(wei) 整季節目開場,循著百年中華音樂(le) 的時間脈絡,多位演唱者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一個(ge) 個(ge) 家喻戶曉的中華音樂(le) 經典作品……由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指導的音樂(le) 文化傳(chuan) 承節目《聲生不息·家年華》延續前兩(liang) 季的風格,以“中華音樂(le) 編年史”為(wei) 主題,用歌聲重溫當年情,記錄當下事,帶領觀眾(zhong) 感受生活百態,以溫暖振奮的音樂(le) 故事書(shu) 寫(xie) 中華文脈代代傳(chuan) 承、生生不息的時代篇章。
在首期節目中,歌者以中華音樂(le) 百年發展曆程中的經典之聲,帶領觀眾(zhong) 回顧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以經典歌曲《漁光曲》為(wei) 藍本創作的《跟著你到天邊》帶觀眾(zhong) 了解近代流行音樂(le) 萌芽時期的種種故事,展現出中華音樂(le) 的傳(chuan) 承有序。《英雄讚歌》《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等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激情歲月中廣為(wei) 傳(chuan) 唱的歌曲,道出了中華兒(er) 女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堅定信念,彰顯大國氣魄。還有《上海灘》《籬笆牆的影子》《你快回來》《誰》等影視劇歌曲則是在改革開放後,伴隨著廣播、電視、電影等傳(chuan) 播媒介火熱,被人們(men) 熟知的,體(ti) 現了流行音樂(le) 的蓬勃發展。在接下來的幾期節目中,《聲生不息·家年華》以六場迷你演唱會(hui) 、六個(ge) 主題競演,從(cong) 自我、愛情、生活等不同橫縱軸展現百年來中華音樂(le) 的多元麵貌。從(cong) 老一輩的經典到新生代的創新,從(cong) 傳(chuan) 統的戲曲到現代的電子音樂(le) ,每一首歌曲都仿佛是一個(ge) 時代的縮影,一個(ge) 家庭的記憶,一個(ge) 國家的曆程,不斷強化中華兒(er) 女的共同記憶與(yu) 共同情感,激活中華基因中的文化自信。
《聲生不息·家年華》在曲目選擇和歌曲演繹上注重時代性,以老歌新唱、新歌巧唱的形式,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舞台表演。比如,歌手們(men) 和現場觀眾(zhong) 共同唱響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舞台背景配合歌曲播出當下新媒體(ti) 平台上一個(ge) 個(ge) 普通人留下的溫暖瞬間,這種新老碰撞讓觀眾(zhong) 感受到時代的波瀾壯闊是由平凡個(ge) 體(ti) 掀起的一朵朵浪花造就的。而大合唱《讓世界充滿愛》則用音樂(le) 鼓勵甘肅地震災區的同胞們(men) ,用歌曲為(wei) 人們(men) 內(nei) 心注入前行的力量和未來的希望。這種設置讓網友直呼“有格局”,賦予了節目更多現實意義(yi) 和社會(hui) 價(jia) 值。
作為(wei) 音樂(le) 文化傳(chuan) 承節目,傳(chuan) 承和交流是節目的重要內(nei) 容。《聲生不息·家年華》匯聚老、中、青三代歌手,組成“葫蘆七兄弟”“五朵金花”兩(liang) 個(ge) 家庭,奉獻了諸多為(wei) 人津津樂(le) 道的互動名場麵。三首名為(wei) 《朋友》的歌曲聯唱,合唱《送別》《姊妹》,用經典之作詮釋同行之誼,致敬因音樂(le) 而締結的情感;《玫瑰玫瑰我愛你》等老歌新編,則用不同時代的歌曲在這個(ge) 舞台上詮釋幾代人的“當年情”,實現中華音樂(le) 血脈相連的情感表達。
青年是綜藝節目的主要受眾(zhong) 。所以,《聲生不息·家年華》中的青春元素隨處可見,穿插的短片和配音解說用略帶俏皮的方式詮釋宏大主題,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激勵當下青年人追溯曆史、不忘根脈,實現了價(jia) 值觀的引領與(yu) 表達。
“情感”是三季《聲生不息》共同的“藝術名片”。《聲生不息·家年華》裏,無論是主持人還是歌手,都以平實質樸的語言進行講述。創作者將激發情感共鳴的任務交給音樂(le) 本身,讓觀眾(zhong) 的每一聲感慨、每一次落淚都是發自內(nei) 心的情感流露,從(cong) 而獲得文化認同和價(jia) 值引領。
中華兒(er) 女接續奮鬥,時代洪流滾滾向前,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鑄就了中華音樂(le) 的“聲生不息”。《聲生不息·家年華》堅持高品質製作,將中華音樂(le) 的發展置於(yu) 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中,以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音樂(le) 作品引導觀眾(zhong) 關(guan) 注時代進程、生活百態以及自己身邊的親(qin) 人、朋友和每一個(ge) 努力奮鬥的平凡人,形成了一股浸潤人心的精神力量,在時代的畫卷中書(shu) 寫(xie) 出獨一無二的藝術故事。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8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