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白塔鄉南洋村:在綠水青山間蝶變

發布時間:2024-03-13 15: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xiang) 村看振興(xing)

  光明日報記者 張詩瑤 高建進

  群山環抱中的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白塔鄉(xiang) 南洋村,春意盎然、活力滿滿。庭院外、村道旁的籬笆樹抽出新芽,紫玉蘭(lan) 、茶花爭(zheng) 相開放,為(wei) 綠意萌動的春景添上一抹亮麗(li) 色彩;潺潺流動的小溪邊,連片的果樹鬱鬱蔥蔥,嫩綠的葉片在風中搖曳;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串聯起一棟棟錯落有致、充滿佘族風情的小樓,與(yu) 山水相擁的田園風光交織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li) 畫卷。

  南洋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陳俊峰介紹:“2015年,福州市委組織部選派我來駐村時,村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道路狹窄,基礎設施薄弱;垃圾隨意丟(diu) 放,衛生狀況堪憂。”當時,陳俊峰暗想,這裏保留著完好的佘家文化,但村容村貌與(yu) 綠水青山的良好生態太不協調,一定要扭轉這種局麵,好好發展。

  經過走訪調研,陳俊峰帶領村“兩(liang) 委”製定了“全麵提升人居環境、完善村內(nei) 基礎設施、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規劃。說幹就幹!從(cong) 2016年起,83項美麗(li) 鄉(xiang) 村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在南洋村陸續開工:進村公路拓寬,讓交通更便利了;5.5公裏生態水係建設,讓水清了、岸綠了;陽光堆肥房、生態停車場、佘族文化牆繪,成為(wei) 村裏亮麗(li) 風景。

  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村民是主角。為(wei) 調動村民積極性,近年來,南洋村試點推行“可回收垃圾積分+農(nong) 戶文明分”的“文明積分製”。據了解,全村153戶村民在積分的激勵下,積極參與(yu) 鄉(xiang) 村共建共享,自覺參與(yu) 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南洋村迎來美麗(li) 蝶變。

  “文明積分不僅(jin) 能兌(dui) 換商品,還能作為(wei) 授信依據,向銀行申請貸款。”陳俊峰介紹,南洋村在“文明積分製”基礎上,與(yu) 農(nong) 村信用社合作,創新推出“文明積分貸”,為(wei) 文明積分高的村民提供貸款利率優(you) 惠,解決(jue) 村民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遇到的資金難題。

  如今的南洋村,無論是主街道路還是背街小巷,都打掃得幹幹淨淨。每家每戶房前屋後,除統一放置的分類垃圾桶外鮮有雜物,十分整潔。主街和休閑道兩(liang) 側(ce) 都種植了花卉苗木,就連零星的地塊,也都別出心裁地安置了休閑座椅和健身器材。

  眼下,正是果樹生長的關(guan) 鍵期。一大早,羅源縣金蕊生態農(nong)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蘭(lan) 善恩就來到果園中,指導村民翻土、施肥,為(wei) 果樹生長積蓄養(yang) 分。“春天施肥施得好,果樹枝葉就長得好,到了秋天,果子也更大更飽滿。”蘭(lan) 善恩說,這裏的果樹都使用有機肥,水果都是綠色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

  “別看現在隻有葉子,等到了秋天,一個(ge) 個(ge) 大果子掛滿枝頭,金黃金黃的可好看了。”蘭(lan) 善恩話語中透著興(xing) 奮。據介紹,2023年,村裏果凍橙與(yu) 蜂蜜臍橙產(chan) 量3萬(wan) 多斤,砂糖橘產(chan) 量近40萬(wan) 斤,年利潤超30萬(wan) 元。

  近年來,南洋村圍繞資源獨特的綠水青山,規劃了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和生態旅遊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徑:積極盤活“沉睡”的生態資源,流轉集體(ti) 林地1200畝(mu) ,與(yu) 國有林場合作開發經濟林、碳匯林,鼓勵村民發展金線蓮種植等林下經濟,點“綠”成金;與(yu) 企業(ye) 合作開發佘鄉(xiang) 特色民宿,讓老房獲新生;流轉120畝(mu) 閑置土地,在下轄的南阪自然村打造“開心農(nong) 場”、山哈露營地等農(nong) 旅項目,為(wei) 鄉(xiang) 村添人氣、聚財氣。

  坐在山哈露營地的草叢(cong) 上,呼吸著清新空氣,來自福州市區的遊客林巧珍沉醉在南洋村的爛漫春景之中。自從(cong) 2023年跟著朋友來南洋村參加山哈音樂(le) 節後,她就愛上了這個(ge) 美麗(li) 、安靜又別致的綠色佘鄉(xiang) ,這已是她第4次到南洋村遊玩了。

  “這裏環境好、風景美,配套設施也齊全。既有民族風情,又很時尚,每次來都玩得很過癮。”林巧珍說。

  “山哈”是佘族自稱,意為(wei) 居住在山裏的客人。為(wei) 給鄉(xiang) 村旅遊注入新動能,南洋村保護性修複擁有200多年曆史、占地3000平方米的“藍家大院”,將佘服佘藥等非遺文化以及哭嫁、對歌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打造福州民族文化產(chan) 業(ye) 體(ti) 驗中心。同時,舉(ju) 辦佘族風情文化旅遊節、山哈音樂(le) 節等文旅活動,進一步擦亮“山哈”鄉(xiang) 村遊品牌,帶動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

  農(nong) 旅融合添活力,鄉(xiang) 村蝶變客自來。“現在,一到周末和節假日,村裏就熱鬧起來,藍家大院、采摘園、露營地裏全是遊客。餐館、民宿常常爆滿。沒想到我們(men) 南洋村也吃上了生態飯、旅遊飯。”南洋村村委會(hui) 主任蘭(lan) 學斌感歎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積極探索鄉(xiang) 村的生態價(jia) 值轉換路徑,南洋村找對了發展路子。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從(cong) 2015年的0.4萬(wan) 元,猛增至2023年的51.3萬(wan) 元。隨著與(yu) 塔裏村聯村共建持續深入,一幅美麗(li) 、共富、人文、善治的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3日 0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