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所高校的文化育人實踐
台上是自己的父輩鋪著風、蓋著浪、光著膀子謀生計的闖海場景,台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長島漁號傳(chuan) 承人孫長誌早已淚流滿麵。讓他如此動情的是煙台大學原創音樂(le) 劇《長島漁號情》。
“師生的演繹不僅(jin) 再現了當年的闖海場景,更以大學生喜聞樂(le) 見的方式讓這一‘非遺’走出了海島。”孫長誌感慨。
這一幕是這所高校以傳(chuan) 統文化參與(yu) 育人實踐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煙台大學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作為(wei) 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校園文化、課堂教學、思政教育、學生活動,著力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聚焦課堂:“傳(chuan) 統文化+”課程育人
如何讓學生充分領略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與(yu) 魅力?通過課程育人,打造多類別、立體(ti) 化的課程體(ti) 係必不可少。
對此,煙台大學麵向全校開設公共必修課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每年開設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課程如《非遺概論》《篆刻藝術史》《諸子研究》《中國傳(chuan) 統民居》等58門,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的傳(chuan) 統文化承載力。
如今,該校已獲批山東(dong) 省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基地,作為(wei) 山東(dong) 省唯一的篆刻藝術基地,已在全國嶄露頭角。19人的專(zhuan) 家團隊中有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中國美協會(hui) 員16人,主持國家級課題多項,師生作品參加全國展覽並獲獎30餘(yu) 人次。
隨著“傳(chuan) 統文化+”課程的開設,更多豐(feng) 富有趣的課堂實踐不斷延伸開來。
《詩經精讀》課上,煙台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傳(chuan) 播學院教師王繼學用影視劇的帝王冠冕形象分析“垂旒”,寓教於(yu) 樂(le) ,根據“總角”分析“髧彼兩(liang) 髦”的發型,並拓展其親(qin) 情含義(yi) ,闡釋古人的親(qin) 情觀念;跨文化課程《大美京劇,精彩戲角》中,外國語學院教師陳誌新用英語講解京劇“生旦淨醜(chou) ”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導學生在跨文化學習(xi) 中增強文化自信;在《紅樓夢園林意象》課堂上,建築學院教師薑良寶把《紅樓夢》跟園林景觀相結合,讓學生品讀《紅樓夢》的情與(yu) 理,同時領略園林之美、文化之美……
與(yu) 此同時,煙台大學將傳(chuan) 統文化引入各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文學與(yu) 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開設“文化育人大課”,將傳(chuan) 統文化名師請進學校,還積極推動傳(chuan) 統文化進社區。音樂(le) 舞蹈學院麵向全校開設民樂(le) 相關(guan) 公共選修課,建立“指玲瓏”彈撥樂(le) 團和青年國樂(le) 團等,舉(ju) 辦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建築學院開設《中國傳(chuan) 統民居》《傳(chuan) 統手工藝》課程,參與(yu) 棲霞市後許家村原創壁畫村牆繪,開展“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宣講活動和非遺“纏花”進社區活動,將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學生第二課堂,打造匠人文化品牌。
傳(chuan) 承非遺:觸摸齊魯文化脈搏
“我在這群年輕娃娃的演繹中看到了海陽大秧歌的未來,那是一種富有火熱生命力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第十三屆山東(dong) 省“泰山文藝獎”舞蹈類一等獎作品、煙台大學原創紅色舞劇《地雷戰》首演結束後,觀眾(zhong) 席上的國家級非遺秧歌傳(chuan) 承人於(yu) 信激動得帶頭站起來鼓掌。
參與(yu) 演出的學生們(men) 一直被於(yu) 信所演繹的海陽大秧歌深深吸引著。《地雷戰》男主演、煙台大學畢業(ye) 生常曉峰坦言,接觸到海陽大秧歌後,自己逐漸對非遺文化產(chan) 生興(xing) 趣,讀研期間,常常外出進行非遺采風,將所捕獲的靈感融入作品創作中。“做好非遺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具有時代意義(yi) ,我正在這條道路上奮鬥著。”常曉峰說。
煙台大學在傳(chuan) 承非遺尤其是山東(dong) 本地非遺、促進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創”方麵進行了諸多探索,創作舞劇《地雷戰》和音樂(le) 劇《長島漁號情》,並經常性舉(ju) 辦“守藝·傳(chuan) 承”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公益行動,邀請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進校園,還邀請一些戲劇團來校演出。學校非遺研究中心圍繞金元時期遺存碑刻開展多次田野調查,探索建立海洋海疆文獻研究數據庫。該校還在學生社會(hui) 實踐中設置“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專(zhuan) 項”。對此,特裏爾可持續發展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黃輝感慨頗深。
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東(dong) 昌府木版年畫自然傳(chuan) 承人,黃輝前往台灣地區宜蘭(lan) 大學交流期間策劃了一場展覽。這場跨越海峽兩(liang) 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東(dong) 昌府木版年畫展,吸引了近千名師生,宜蘭(lan) 大學吳柏青校長親(qin) 自體(ti) 驗年畫製作。
2022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東(dong) 昌府木版年畫非遺傳(chuan) 承實踐基地在煙台大學成立,基地定期舉(ju) 辦非遺體(ti) 驗工作坊,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基地打造開放、融合的環境。
在自身堅持傳(chuan) 承的同時,黃輝呼籲和帶動周圍更多青年學子投入非遺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將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下去是新一代青年的責任。敢闖敢幹,舞台屬於(yu) 我們(men) 年輕人。”黃輝說。
溫潤心靈:激活傳(chuan) 統文化生命力
“哈哦——”擊缶手麵帶微笑,振臂高呼——
“哈哦——”聲震天地,“咚!”手拍擊到缶麵上,聲音久久回蕩在耳邊,激蕩在每一名聽眾(zhong) 的心裏。
這震撼一幕出現在煙台大學第二十屆讀書(shu) 節開幕式上,100餘(yu) 名學子演繹的開場禮《擊缶而歌》發出了“立身以立學為(wei) 先,立學以讀書(shu) 為(wei) 本”的曆史強音。
已連續舉(ju) 辦二十屆的“山海毓秀·書(shu) 香潤德”讀書(shu) 節,是煙台大學最具傳(chuan) 統性和特色性的全民閱讀校園文化活動,全校師生積極參與(yu) 。
一直以來,這所大學以浸潤作為(wei) 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潛移默化地彰顯育人實效,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播者。
“想要學好漢字書(shu) 法首先要練習(xi) 執筆,手心虛空,保持筆管與(yu) 紙麵垂直……”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的周子琦畢業(ye) 後成為(wei) 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她在課堂上講授書(shu) 法、漢服等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課後開設書(shu) 法特色活動課堂,吸引了100餘(yu) 名學生來參加。
由於(yu) 寫(xie) 得一手好書(shu) 法,她在學校的支持下舉(ju) 辦了個(ge) 人書(shu) 法展,“得益於(yu) 在本科期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浸潤,它已成為(wei) 我血液中的詩情,我願與(yu) 它形影相隨,並將它發揚光大”。
“煙台大學將持續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充分發揮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獨特育人優(you) 勢,促進廣大學子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煙台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殿臣表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孫豔 周媛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