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席慕蓉憶“老師”齊邦媛:她的一生是“巨流河”的一生

發布時間:2024-04-01 15:52:00來源: 中新社

  中新社台北3月29日電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台灣知名作家、學者齊邦媛於(yu) 3月28日淩晨去世,享年100歲。作為(wei) 多年摯友,台灣詩人席慕蓉一直稱齊邦媛為(wei) “老師”。

  29日晚,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追憶,齊邦媛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就是“巨流河”的一生。

  齊邦媛生前學術著作、翻譯作品、文學評論、散文隨筆等身,最為(wei) 讀者所知的是她在80多歲高齡時完成自傳(chuan) 《巨流河》。這部25萬(wan) 字的回憶錄於(yu) 2009年出版,作品由長城外的巨流河開始,寫(xie) 到台灣南端恒春的啞口海結束,為(wei) 兩(liang) 岸留下一部“至情至性的家族記憶史”。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席慕蓉出版了多部詩集,受到海內(nei) 外讀者的關(guan) 注。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在席慕蓉位於(yu) 陽明山的畫室,齊邦媛和她通過共同好友介紹相識。“對齊老師來說,那時的我是一個(ge) ‘小學生’。”

  這對年齡相差近20歲的摯友、“師生”密切交往超過30年。“我們(men) 之間聊過很多,也經常見麵、通電話。”在席慕蓉看來,齊邦媛是一位個(ge) 性剛強的女性。

  她回憶,齊邦媛生前長期居住在位於(yu) 桃園龜山的養(yang) 老住居長庚養(yang) 生文化村,並在這裏完成《巨流河》的寫(xie) 作。齊邦媛曾介紹,當初赴長庚養(yang) 生文化村參觀時遇到一位出租車司機,對方不理解一位80歲的老人膝下有子女,為(wei) 什麽(me) 會(hui) 選擇一個(ge) 人獨居。司機還很同情她,陪著她看完文化村、再把她送回家。

  “可是那個(ge) 司機不懂得,齊老師說的‘我已經80歲了,還有我自己的日子要過’的真正含義(yi) 。”席慕蓉認為(wei) ,齊邦媛是希望在耄耋之年找到她“最後的書(shu) 房”,把《巨流河》寫(xie) 出來。

  “《巨流河》寫(xie) 了她的一生,而且不僅(jin) 僅(jin) 是她的一生。原版書(shu) 封麵是一張抗戰時期重慶被轟炸的紅色照片。她寫(xie) 出了當時人們(men) 遭受的所有困苦和災難,以及中國抗戰曆史。這裏麵還包括她自己的青春。”席慕蓉說。

  1924年2月,齊邦媛生於(yu) 遼寧,1943年考入位於(yu) 四川樂(le) 山的武漢大學哲學係,1年後轉入外文係,1947年受聘台灣大學外文係任助教。1968年,她赴美國深造,1969年回台任中興(xing) 大學外文係主任。1988年,齊邦媛從(cong) 台灣大學退休。

  “我很尊敬齊老師。不論在文學上,還是生活上,她都是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學者、朋友、女性。”席慕蓉認為(wei) ,齊邦媛生前一直在寫(xie) 東(dong) 西,並且寫(xie) 了很多文章推介年輕作家,她是希望把台灣的文學介紹給世界,讓台灣文學達到更高境界。“她的整個(ge) 一生都是在為(wei) 別人著想。到了人生最後,才用剩下的時間為(wei) 自己寫(xie) 作。”

  2023年11月,席慕蓉最後一次接到齊邦媛的電話,她在電話中與(yu) 席慕蓉表達告別之意。

  “她跟我說‘再見’,當時,我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席慕蓉說,齊邦媛年事已高,身體(ti) 情況不允許太多人去打擾,她希望自己能夠安靜地休養(yang) ,遂與(yu) 朋友們(men) 告別。“所以我也回答,好的,謝謝齊老師。”(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