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訪首鋼滑雪大跳台醫療保障團隊 “雪飛天”上的8個晝夜

發布時間:2022-02-22 11:1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探訪首鋼滑雪大跳台醫療保障團隊——

  “雪飛天”上的8個(ge) 晝夜(大健康觀察)

  熊 建 盧國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2月22日 第 09 版)

  首鋼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奧會(hui) 比賽場館之一,有“雪飛天”的美稱。

  在這裏,運動員要從(cong) 垂直高度48米、坡麵30度的起跳區全速滑下85米,在空中完成旋轉、抓板等技巧動作後,在坡麵38度的落地區平穩著陸,是難度極高的極限運動。

  在這裏有這樣一支隊伍,當穀愛淩、蘇翊鳴奪冠時,盡管近在咫尺卻必須堅守崗位,保護賽場上運動員和賽場下觀眾(zhong) 的健康和平安。他們(men) 是這裏的醫療保障團隊。

  2月15日,“雪飛天”完成本屆冬奧會(hui) 全部項目的比賽。同時,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醫療保障團隊,也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揮別首鋼賽區。

  比賽前一年就開始準備了

  按照賽程,從(cong) 2月7日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開始,到2月15日單板滑雪大跳台決(jue) 賽,首鋼滑雪大跳台共有4個(ge) 項目進行比賽,賽程並不長,但醫療保障準備工作從(cong) 一年前就已經開始準備。

  “這裏是北京賽區唯一一個(ge) 雪上場館,而且全是新項目,可供借鑒的場館醫療保障和救治經驗很少。”場館醫療官、北京天壇醫院人力資源處處長康帥說,為(wei) 了盡早熟悉場地和救治流程,從(cong) 2021年3月開始,醫療保障團隊就開始進行技術準備和各種推演。

  醫療保障團隊共有成員74名,承擔運動員和觀眾(zhong) 的醫療保障工作。在團隊組建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除了場館醫療官康帥、副醫療官王昊等神經外科專(zhuan) 業(ye) 的骨幹外,保障團隊成員分別來自骨科、頜麵外科、普外、心內(nei) 、呼吸、急診等專(zhuan) 業(ye) ,一方麵能夠滿足創傷(shang) 救治的需要,另一方麵也能夠應對常見內(nei) 科疾病的救治。

  “首鋼滑雪大跳台共有4個(ge) 醫療站。其中兩(liang) 個(ge) FOP(比賽場地)醫療站一個(ge) 在起跳台旁,一個(ge) 在結束區。還有一個(ge) 運動員醫療站和一個(ge) 觀眾(zhong) 醫療站。”康帥說,落地區是最危險、最關(guan) 鍵的地方,而救治最難的是中段的平台區,那裏有近40度的陡坡,“人爬上去都困難,不要說轉運了”。

  在接下來的300多天裏,在冬奧組委和醫院的幫助下,醫療保障團隊一邊盡可能多地收集賽事保障信息,一邊充分設想各種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反複討論、演練應急預案的各種細節,每個(ge) 環節的銜接要求精確到秒。

  “真到了賽場上,一旦發生意外,必須盡可能減少傷(shang) 員痛苦,實現快速高效救治。”康帥說,“我們(men) 的一舉(ju) 一動,表現的是中國醫務工作者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精神麵貌,一點兒(er) 都不能含糊。”

  救援演練中遭遇“當頭棒喝”

  2021年12月1日開始,醫療保障團隊陸續進駐首鋼滑雪大跳台;農(nong) 曆小年剛過,“大部隊”全部到位。

  “太美了!”剛到賽場,隊員們(men) 被覆蓋著白雪的“雪飛天”驚豔了,接著就被拉到醫療站,開始“真刀真槍”的演練。

  如何在保護固定上肢的情況下脫卸傷(shang) 員的雪板,在坡道上抬起傷(shang) 員脊柱板時如何協調4位隊員起身的高度姿勢,在救援過程中如何保護運動員的隱私,如何讓重達300斤的船式擔架“聽話”……一些在手術室裏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在天寒地凍又很滑的雪地上,讓醫生們(men) 顯得笨手笨腳。

  “要想遊刃有餘(yu) ,沒有別的辦法,隻有反複練習(xi) 。”王昊說,每次演練,團隊都要多角度記錄下來,大家對照視頻中的問題反複練習(xi) ,不斷改進。

  “摔跤、流汗,甚至受傷(shang) 都是常事,但是沒有人叫過苦,都憋著一股勁。”隊員曾崢說。

  這段時間,康帥和王昊兩(liang) 位醫療官經常是從(cong) 早上6時開始工作到次日淩晨,房間裏的燈光經常徹夜長明。

  由於(yu) 大跳台項目的挑戰性和危險性,FOP醫療救援受到國際奧委會(hui) 科學和醫療委員會(hui) 官員的特別關(guan) 注。他們(men) 對保障團隊的裝備和藥品、救援流程和緊急預案進行了考察並高度肯定。國際奧委會(hui) 急救專(zhuan) 業(ye) 的醫生也給保障團隊講授了相關(guan) 知識和救援要點。

  艱苦的練習(xi) 效果明顯,就在隊員們(men) 配合越來越默契、救援效率和效果越來越好的時候,到賽場考核救援工作的國際雪聯競賽主管裏奇給團隊出了兩(liang) 道難題。

  “一個(ge) 是,起跳平麵距離地麵12米高,運動員如果在此處墜落,傷(shang) 情會(hui) 非常嚴(yan) 重,怎麽(me) 才能用最快速度把傷(shang) 員平穩地運送到落地區進行救援;一個(ge) 是,運動員墜落在傾(qing) 斜角度近40度的坡道上,因疼痛焦躁而卷曲身體(ti) ,如何安全固定運動員,防止運動員和救援者不從(cong) 坡道滑落?”康帥說,這“當頭棒喝”讓保障團隊再次警醒。

  經過團隊反複設計和練習(xi) ,裏奇提出的問題得到了滿意的解決(jue) ,最終得到了國際奧委會(hui) 和國際雪聯的認可,認為(wei) 處置是準確的,固定和轉運非常專(zhuan) 業(ye) 、安全和快速。

  農(nong) 曆除夕,保障團隊是在雪上度過的。清晨6時出發,6時30分全部就位。他們(men) 進行了操演:“運動員”從(cong) 賽道上飛速滑下時突遭意外,FOP團隊各司其職,快速有效將“傷(shang) 員”轉運……一場雪上全要素演練,成為(wei) 全體(ti) 隊員最難忘的除夕記憶。

  不忘職責,把歡呼放在心裏

  2月3日8時51分,冬奧會(hui) 訓練日一開始,就出現了救援情況。

  “賽場有運動員摔倒,裁判中止比賽,示意醫療介入!”

  “FOP呼叫醫療官,吳瑞卿醫生已進入賽場查看傷(shang) 員。”

  “傷(shang) 者右腿部著地後疼痛無法行走,需要轉運!”

  醫療團隊攜帶脊柱板、頸托和急救包進場,2分鍾內(nei) 將傷(shang) 員運至場地外,比賽繼續。保障隊員、骨科醫生曾崢快速評估傷(shang) 情。

  “FOP呼叫醫療官,懷疑傷(shang) 者右膝關(guan) 節外側(ce) 韌帶損傷(shang) ,需轉往定點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此時,時針指向8時56分。15分鍾後,傷(shang) 者被轉運至定點醫院;半小時後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右膝關(guan) 節外側(ce) 韌帶斷裂,已經迅速采取治療措施。

  之後,這樣的場麵在首鋼滑雪大跳台時不常出現。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初君盛和國際醫療部護士長楊誌鳳帶領16位醫護骨幹和4名高校誌願者,組成了FOP醫療站和賽道醫療點團隊,承擔著比賽場地救援和醫療保障的最前沿任務。同時,觀眾(zhong) 醫療保障工作也已經啟動。

  “每天6時到場地,部署各點位工作,等待觀眾(zhong) 入場。最後一名觀眾(zhong) 離場後,檢查設備和場地,我們(men) 再離開。”團隊成員杜萬(wan) 良說,每一天的保障工作,都在考驗著隊員們(men) 的觀察力和耐心。

  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jue) 賽,穀愛淩獲得金牌。

  2月15日,單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決(jue) 賽,蘇翊鳴奪得金牌。

  就在全場變成歡樂(le) 的海洋時,近在咫尺的保障團隊卻必須保持冷靜。“穀愛淩、蘇翊鳴奪冠時,我們(men) 保障團隊就在旁邊!大家都非常激動,但是隻要觀眾(zhong) 不退場,我們(men) 就不能忘記職責,時刻把本職工作放在心上。”杜萬(wan) 良說。直到現場觀眾(zhong) 全部離開,保障團隊的工作人員們(men) 才有空閑,以大跳台為(wei) 背景拍合影,留存紀念。

  2月15日,首鋼滑雪大跳台的比賽項目全部結束,醫療保障團隊也完美謝幕,準備回歸本職,回到診室、手術台。精彩的比賽、艱苦的工作,給團隊每一個(ge) 人都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

  “‘冰墩墩’到貨沒?結束後我要去‘搶’一個(ge) !”說起完成任務後的願望,大家不約而同地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