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出口去年實現曆史性突破 贏得全球市場認可
中國汽車出口去年實現曆史性突破,贏得全球市場認可——
突破200萬(wan) 輛!年度汽車出口翻番
本報記者 徐佩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2月22日 第 06 版)
2021年,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交出了亮眼答卷——中國汽車產(chan) 銷雙雙突破2600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3年的下降局麵。與(yu) 此同時,中國汽車出口突破200萬(wan) 輛,比上年翻了一番,實現曆史性突破;新能源汽車出口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304.6%
從(cong) 常年徘徊在100萬(wan) 輛到一舉(ju) 突破200萬(wan) 輛,中國汽車何以暢銷海外?出口的良好勢頭能否延續?
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大突破
——標誌著中國品牌汽車出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乘用車和商用車出口均高速增長,中國車企紛紛設立海外工廠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按照整車企業(ye) 出口統計口徑,2021年,汽車出口201.5萬(wan) 輛,同比增長1倍,占汽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為(wei) 7.7%,比上年提升3.7個(ge) 百分點。
一舉(ju) 翻番,實現了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0萬(wan) 輛左右的突破。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總工程師許海東(dong) 對本報記者表示:“這說明中國汽車產(chan) 品得到了海外消費者認可。”
具體(ti) 來看,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呈現以下亮點——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e) 出口快速增長。2021年,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創下了69.7萬(wan) 輛的銷量成績,以78.9%的同比增速刷新曆史紀錄;奇瑞汽車出口量達26.9萬(wan) 輛,創下曆史新高;長城、比亞(ya) 迪等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e) 也在海外取得佳績。
乘用車和商用車均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乘用車出口增長1.1倍,SUV占據絕對主導;商用車增長70.7%,客車和貨車均呈現高速增長。去年,比亞(ya) 迪與(yu) 京阪巴士及關(guan) 西電力合作,共同打造的日本首條純電動公交環線正式運行。目前,比亞(ya) 迪純電動巴士在日本市場占有率達70%。
新能源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2021年,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wan) 輛,同比增長3倍。歐洲市場成為(wei) 一大增量市場,主要集中在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等發達國家,體(ti) 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
直接投資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e) 在海外布局建廠,為(wei) 出口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去年6月,長城汽車投產(chan) 了第二家海外工廠——泰國羅勇工廠,實現本土化生產(chan) ,進一步深耕泰國乃至東(dong) 盟市場。比亞(ya) 迪在海外擁有6個(ge) 生產(chan) 基地,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日本、匈牙利和印度;同時在全球設立了30多個(ge) 工業(ye) 園,生產(chan) 內(nei) 容涵蓋純電動巴士、純電動卡車、動力電池包組裝、太陽能組件及汽車模具等,持續為(wei) 當地和周邊國家和地區提供新能源解決(jue) 方案。
看全球,世界經濟持續恢複,汽車消費逐步複蘇。看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鏈相對完備,能夠為(wei) 全球消費者提供富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同時,以歐美為(wei) 代表的國家紛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新能源汽車成為(wei) 中國出口增長新動能。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中國品牌汽車海外銷量實現曆史性突破。
新能源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
——供應鏈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程度不斷提高,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強,出口價(jia) 格大幅提升
2021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304.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30萬(wan) 輛,同比增長329.5%;新能源商用車出口1萬(wan) 輛,同比增長59.6%。
2021年,上汽集團通過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共同發力,出口5.4萬(wan) 輛,成為(wei) 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排頭兵;比亞(ya) 迪、江汽集團、吉利控股等自主品牌2021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都實現了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好成績的取得不再依靠低價(jia) 。許海東(dong) 表示,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售價(jia) 約3萬(wan) 美元/台。海關(guan)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純電動乘用車出口金額達54.98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15.4%,出口金額的增長大於(yu) 出口數量的增長,直觀體(ti) 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出口價(jia) 格在大幅提升。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具備較強競爭(zheng) 力。
技術方麵,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電池單體(ti) 能量密度持續提升,基本解決(jue) 電池安全問題;驅動電機技術基本與(yu) 國外水平同步,大部分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電機控製方麵也基本掌握了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關(guan) 鍵技術。
產(chan) 品方麵,中國品牌汽車無論從(cong) 外觀、內(nei) 飾、續航裏程、環境適應性到整車性能、質量、能耗、智能化應用等方麵都已取得全麵進步,在競爭(zheng) 中具備優(you) 勢,贏得了海外客戶青睞。
再看外部環境。全球電動車市場快速擴張,為(wei)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提供了機遇。為(wei) 實現減碳目標,近年來歐洲多國政府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激活了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得到了歐洲消費者的認可,銷量持續增長。
中汽協整理的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排名前十位國家依次是比利時、孟加拉國、英國、印度、泰國、德國、法國、斯洛文尼亞(ya) 、澳大利亞(ya) 和菲律賓。其中,對斯洛文尼亞(ya) 、澳大利亞(ya) 和泰國的出口增速最為(wei) 明顯。2021年,上述十國新能源汽車出口42.4萬(wan) 輛,占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77.8%。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受到更多國家歡迎。
許海東(dong) 介紹:“新能源汽車屬於(yu) 新產(chan) 品,國外傳(chuan) 統汽車企業(ye)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動作相對緩慢,不能提供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可以滿足海外消費者需求,成本也具備優(you) 勢,因此擁有較強競爭(zheng) 力。同時,國外汽車企業(ye) 在新能源汽車品牌上無法充分利用原有的強勢品牌壁壘,發達國家消費者也願意接受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為(wei) 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環境。”
汽車出口好勢頭有望持續
——與(yu) 全球知名品牌正麵競爭(zheng) ,企業(ye) 加快實施本土化戰略,挖掘新能源汽車出口潛力
出口的良好勢頭能否延續?
許海東(dong) 分析,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取得佳績背後存在一些偶然因素,例如海外供應商供應能力不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基數較低等,但更多的是中國品牌汽車硬實力的增長發揮了支撐作用。“中國品牌汽車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在不斷提升,獲得了海外消費者的認可。同時,直接投資模式有利於(yu) 中國汽車在海外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長遠的利好因素。因此,中國汽車出口的良好勢頭未來仍將延續。”
隨著出口量邁上新台階,中國車企麵臨(lin) 著在海外與(yu) 全球知名汽車品牌正麵競爭(zheng) 。許海東(dong) 表示,正麵競爭(zheng) 比拚的是硬實力,要依托於(yu) 自身產(chan) 品實力、品牌建設、海外布局等,在同一個(ge) 舞台上進行比拚。
目前,中國品牌汽車在技術、品質等方麵具備較強競爭(zheng) 力,但在品牌塑造方麵仍有進步空間。同時,隨著中國車企設立海外工廠,雇傭(yong) 和管理海外員工、傳(chuan) 遞品牌價(jia) 值觀、與(yu) 當地文化相適應等也是未來中國車企海外發展需要麵對的難題。許海東(dong) 說:“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e) 隻有注重自身海外品牌建設,才能保證海外銷量持續增長。汽車強國的標誌,就是在全球擁有知名汽車品牌。”
設立海外工廠、實施本土化戰略,正成為(wei) 中國車企的共同選擇。“隻有擁有自己的海外工廠,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e) 在海外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許海東(dong) 表示,直接投資模式不僅(jin) 能夠帶動當地就業(ye) ,還有利於(yu) 提高當地消費者對品牌文化的認可度,進而提高海外銷量,這將是未來中國品牌汽車“走出去”的發展方向。
保持出口的良好勢頭,還要持續挖掘新能源汽車出口潛力。上汽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2年將瞄準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出新產(chan) 品並擴大營銷服務網點。據分析,下一步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需要在電動汽車跨境運輸、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更好培育新能源汽車的海外品牌以及實施本土化戰略等方麵進一步努力。許海東(dong) 表示:“我們(men) 相信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大有可為(wei) ,最終將誕生世界知名的中國汽車品牌。”
中汽協方麵表示,將聯合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e) ,在法規認證、關(guan) 稅、海外金融、物流運輸、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品牌培育等方麵積極開展工作,密切關(guan) 注企業(ye) 在出口方麵遇到的主要問題,提出建議和措施,解決(jue) 共性問題。同時,中汽協還將充分發揮行業(ye) 交流平台和OICA(世界汽車組織)、APEC(亞(ya) 太經合組織)汽車對話會(hui) 、中俄裝備工作組等國際交流平台作用,為(wei) 中國品牌汽車海外發展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