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更精細化 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推出新版北京《規範》
新增協助出行照料 養(yang) 老服務更精細化——
養(yang) 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推出新版北京《規範》
【關(guan) 鍵詞】清潔照料、飲食照料、排泄照料、睡眠照料、體(ti) 位轉移照料
自2015年開始實施的北京市地方標準《養(yang) 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操作規範》於(yu) 近日發布了最新版。
新版《規範》規定了養(yang) 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操作的基本要求與(yu) 操作方法,適用於(yu) 養(yang) 老機構中養(yang) 老護理員為(wei) 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在清潔照料、飲食照料、排泄照料、睡眠照料、體(ti) 位轉移照料及協助出行照料等6部分中,分33個(ge) 操作項,明確規範了每一項操作流程及要點。
此外,修訂新增“協助出行照料”,並結合養(yang) 老機構老年人實際需求,增加輪椅、平車、手杖、步行器等。
飲食
喂食溫熱食物 胸前圍上毛巾
其中,在飲食照料方麵,《規範》指出,協助老年人進食操作前應了解老年人日常進餐情況、吞咽功能,根據老年人身體(ti) 情況選擇進食體(ti) 位。食物溫度宜在38℃至40℃,以手腕內(nei) 側(ce) 觸及容器外壁感受溫度,感覺溫熱為(wei) 宜。
同時,要將食物、水杯按照老年人習(xi) 慣位置擺放在餐桌上。鼓勵老年人自己拿取饅頭、包子等麵食進食,鼓勵使用防滑、方便攥握的湯匙進食。需要喂飯時,養(yang) 老護理員為(wei) 老年人胸前圍上毛巾。
若進食過程中發現老年人咀嚼或吞咽異常表現,應立即停止進食,叮囑老人吐出食物,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出現嗆咳、噎食,應立即停止進食,摳出口中食物,給予拍背或海姆立克急救,同時報告醫護人員。
進食完畢,檢查老年人口腔有無殘留食物,協助老年人漱口,取下毛巾,擦淨口角水痕,保持原體(ti) 位30分鍾。
睡前
臥室通風 調節適宜溫濕度
在睡前照料方麵,《規範》規定,養(yang) 老護理員應了解老年人身體(ti) 情況、睡眠情況。老年人睡前養(yang) 老護理員應進行臥室通風後關(guan) 閉窗戶,拉好窗簾。調節適宜的室內(nei) 溫濕度。
床鋪應硬度適中,展開被褥平整鋪床,被褥應幹燥、鬆軟。枕頭高度宜在60毫米至90毫米。可根據老年人喜好適度調整。養(yang) 老護理員要協助老年人脫去衣褲並蓋好蓋被。
對長期臥床、躁動或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應拉起床擋並確認牢固。將呼叫器放於(yu) 老年人伸手可及處。根據老年人需要將便器放置於(yu) 床旁,方便伸手取用。
新增“協助出行”
推輪椅雙腿加蓋保暖用品
最新版規範新增“協助出行照料”內(nei) 容,其中對於(yu) 輪椅的使用,規定行進中養(yang) 老護理員應雙手握椅背把手,平穩勻速推行,叮囑老年人在推行過程中扶好輪椅扶手;每隔30分鍾應提醒或協助老年人變換坐姿;外出天氣寒冷時,宜為(wei) 老年人雙腿加蓋保暖用品。
輪椅使用結束後,養(yang) 老護理員應協助老年人轉移至床上或椅子上,檢查老年人臀部皮膚受壓情況,有異常應及時報告。手杖適用於(yu) 步行不穩、輕度肢體(ti) 功能障礙的老年人。《規範》規定在使用前,應掌握老年人身高、體(ti) 重、年齡、肢體(ti) 功能情況以及配合程度。老年人初次使用手杖,應指導其檢查手杖。養(yang) 老護理員應示範使用手杖步行方法,同時要觀察老年人行走的穩定性,提醒老年人感覺疲勞時應立即休息。使用過程中老年人自述不適或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
新增消毒內(nei) 容
公共用品用後先清潔再消毒
《規範》還增加了居室環境、用物消毒等內(nei) 容。明確老年人居住的居室應具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條件。室內(nei) 光照明度應明亮、柔和,室內(nei) 空氣清新無異味。
居室周邊環境安靜,無噪音幹擾。室內(nei) 冬季溫度不低於(yu) 18℃,夏季溫度控製在26℃左右。操作需要暴露老年人身體(ti) 時,室溫應保持在 24℃至26℃之間。
老年人使用一次性衛生用品前,應確認包裝完整並在有效期內(nei) 。公共用品、用具每次使用後,養(yang) 老機構應根據性質選擇合適的物理或化學消毒方法,先清潔再消毒,必要時應進行滅菌處理。老年人自備用物,應做到專(zhuan) 人專(zhuan) 用,用後清潔,定期消毒。
文/本報記者 陳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