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未上市造車新勢力融資暗戰正酣 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車中端市場

發布時間:2022-02-23 16:1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龔夢澤

  2月21日,有消息稱,哪吒汽車品牌所屬公司合眾(zhong) 新能源(以下統稱“哪吒汽車”)已在近期完成新一輪超20億(yi) 元人民幣的融資,主要投資機構包括中國中車集團旗下的中車基金和深圳市國資背景的深創投等,哪吒汽車的估值一躍升至250億(yi) 元。

  哪吒汽車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公司已開啟目標估值約70億(yi) 美元(約450億(yi) 元人民幣)的Pre-IPO輪融資,並計劃於(yu) 今年年內(nei) 啟動赴港IPO。

  造車新勢力大多起家於(yu) 2015年前後,經過數年發展已呈現多極分化之勢。頭部三兄弟蔚來、小鵬與(yu) 理想齊聚美股,上市後股價(jia) 暴漲,背後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而那些腳步稍慢的新勢力車企,卻大多活在頭部陣營的陰影下。

  不過,考慮到汽車市場的巨大規模和消費者需求的分化,目前國內(nei) 具備一定規模的智能電動汽車玩家已超過10家,這些新勢力和新跨界入局者正在獲得更多資本青睞。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按照已公開的車型、銷量和售價(jia) 綜合排序,2021年主流未上市新勢力車企的預估產(chan) 值分別為(wei) :威馬汽車65億(yi) 元、哪吒汽車50億(yi) 元、零跑汽車30億(yi) 元、嵐圖汽車20億(yi) 元、賽力斯17億(yi) 元、極氪和極狐均為(wei) 15億(yi) 元。

  新能源車企融資

  量價(jia) 齊升

  一直以來,造車都是“燒錢”的遊戲。經曆了大浪淘沙後,造車新勢力的角逐仍在繼續。

  資本的持續看好源於(yu) 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預期。截至2021年底,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領域全年共計獲得融資70餘(yu) 次,超過了2020年同期水平,融資總額超800億(yi) 元。其中,“蔚小理”(即蔚來、小鵬與(yu) 理想)三家上市車企,各自的現金儲(chu) 備都已超過400億(yi) 元,後續“彈藥”有保障。

  從(cong) 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情況來看,哪吒汽車此次完成的是D輪係列融資的第三輪。而在去年10月份,哪吒汽車宣布完成40億(yi) 元人民幣的D1輪融資,360集團領投;同年12月份,哪吒汽車又披露了寧德時代、360、北汽產(chan) 投等參與(yu) 的D++輪融資。

  與(yu) 此同時,同為(wei) 造車新勢力初代黑馬的威馬汽車也於(yu) 2021年底完成D1輪、D2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為(wei) 4.57億(yi) 美元。其中,D1輪融資由電訊盈科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領投,融資金額超3億(yi) 美元。D2輪融資由雅居樂(le) 領投,融資金額約1.52億(yi) 美元。上述融資也成為(wei) 2021年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本土新勢力純電動整車企業(ye) 的最大金額私募股權投資。截至目前,威馬汽車已經進行了11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額約350億(yi) 元人民幣。

  需要指出的是,造車新勢力大多得到了地方產(chan) 業(ye) 基金的支持。據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顯示,福建雲(yun) 度汽車的注冊(ce) 資本為(wei) 9億(yi) 元,由福建省汽車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莆田國投、福建海源等分別持股;浙江合眾(zhong) 汽車成立之初,桐鄉(xiang) 合眾(zhong)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投資合夥(huo) 企業(ye) (含政府產(chan) 業(ye) 基金)占據75%股份;作為(wei) 江西上饒的“心頭肉”,愛馳汽車曾於(yu) 2019年獲得上饒市明馳新能源創新投資中心10億(yi) 元投資。

  “我們(men) 的對手是傳(chuan) 統燃油車,而非電車同行。”有新勢力車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足夠大,有了地方政府支持,隻要策略得當產(chan) 品過硬,活下去就是贏家。

  中端市場

  將成必爭(zheng) 之地

  目前,我國電動車市場表現出“啞鈴型”特征。以五菱宏光miniEV、歐拉黑貓等為(wei) 代表的A00級、A0級小車市場和以特斯拉為(wei) 代表的中高端車型兩(liang) 端火爆,而價(jia) 格處在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的中端電動車型,銷量始終未見大規模增長。

  然而,這樣的市場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記者觀察到,國內(nei) 原本定位中高端的新勢力頭部企業(ye) 正快速向中端主流市場靠攏,聚焦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增量空間進行布局。比如小鵬汽車全新P5定價(jia) 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蔚來ET5采用BaaS金融方案後下探至25萬(wan) 元級;理想則宣布在2022年至少發布兩(liang) 款新車,覆蓋15萬(wan) 元至50萬(wan) 元的完整區間。

  此外,傳(chuan) 統合資品牌方麵,大眾(zhong) ID3 、ID4、ID5係列全部聚焦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級主流市場;有消息稱,特斯拉A級純電轎車Model 2(暫定名)將於(yu) 2022年年內(nei) 上市,定價(jia) 20萬(wan) 元以內(nei) ,充分印證了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主流市場的強勁增長力。

  對此,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必然會(hui) 向“紡錘型”加速優(you) 化。預計到2030年,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價(jia) 格區間的電動車型將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滲透率將從(cong) 3%增長至40%。

  伴隨著“紡錘型”市場結構到來,以威馬為(wei) 首的15萬(wan) 元至25萬(wan) 元車型將坐擁“主場作戰”之利。有分析指出,中端主流電車產(chan) 品既維持了合理的價(jia) 格區間,又可以將更多前瞻科技快速應用於(yu) 主流價(jia) 位。對消費者而言,能受益於(yu) 智能電動汽車的快速普及;對企業(ye) 而言,將孵化出極具成長性的投資標的。(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