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教授紛紛“出圈”,傳授知識不必正襟危坐

發布時間:2022-02-24 10:33:00來源: 科技日報

  教育時評

  ◎穀中風

  如今,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教授在年輕人喜愛的視頻平台上開課。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文學教授戴建業(ye) 、駱玉明,史學教授於(yu) 賡哲,法學教授羅翔,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一大批教授和他們(men) 的視頻課程在網上走紅,甚至成為(wei) “爆款”。教授“出圈”是互聯網深度介入知識生產(chan) 機製的必然產(chan) 物,應理性看待。

  今天的互聯網不僅(jin) 是知識傳(chuan) 播的平台,已然成為(wei) 了包括知識生產(chan) 、消費以及反饋等全鏈條的底層技術。網絡不但拓寬了人們(men) 接受知識的渠道,而且提高了人們(men) 對於(yu) 知識趣味性的需求。那些網絡空間的“原住民”更希望用網絡化的方式接受被網絡化的知識。在視頻網站走紅的教授,也並不是把原本在教室裏講授的課程簡單地平移到網站上,而是根據網絡傳(chuan) 播規律和視聽特性,對課程的內(nei) 容、講授的方式等作出相應的調整,使之更對網民的“胃口”。

  毋庸諱言,視頻網站尤其是短視頻平台上的知識大都帶有碎片化特征。不過,化整為(wei) 零本就是知識傳(chuan) 遞的普遍方式,也符合知識延續的一般規律。我們(men) 對專(zhuan) 業(ye) 知識的掌握一般都要經曆從(cong) 一磚一瓦到搭建起“高樓大廈”的過程。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教授在視頻網站“出圈”,同樣是在履行知識布道者的職責。

  這些碎片化的知識因為(wei) 符合網絡特性而更容易被受眾(zhong) 接受。它們(men) 好比商家提供的試用商品小樣,給了人們(men) 低成本、快速了解商品的渠道。不過,就像生活不能全靠這類試用商品小樣維係一樣,人生也需要擁有盡可能全麵的知識體(ti) 係。這就需要我們(men) 保持在“視頻網站上大學”時激發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熱情,努力進階學習(xi) ,不斷豐(feng) 富自己的知識體(ti) 係。

  相應地,作為(wei) 內(nei) 容提供者的“出圈”教授,也應秉承“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天職,不因平台變更而迷失本心,避免流量綁架知識、算法代替價(jia) 值、資本俘虜師德的不良現象。有關(guan) 部門則應加強知識類視頻的管理,強化創作者的資質認證,健全後台信息篩選和推薦機製,推動真正有價(jia) 值的優(you) 質內(nei) 容入腦入心。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