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新職種,消弭“殘健”之間就業鴻溝
互聯網時代新職種,消弭“殘健”之間就業(ye) 鴻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助殘就業(ye) 向來是幫助殘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會(hui) 、實現人生價(jia) 值和夢想的重要途徑。據統計,近十年來,中國殘疾人就業(ye) 總體(ti) 規模與(yu) 結構趨於(yu) 穩定,新增殘疾人就業(ye) 人數每年保持在30萬(wan) 人以上。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文創就業(ye) 、遠程居家就業(ye) 等新職種紛紛出現,為(wei) 殘疾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ye) 和發展空間。
“互聯網+”時代下的居家就業(ye)
上午9點,李麗(li) (化名)準時坐在電腦前接聽電話,用筆抄寫(xie) 一遍將執行的任務,並在重點的地方做好標記。在普通人看來,這是再尋常不過的工作,對李麗(li) 而言卻得之不易。李麗(li) 家住北京市平穀區,是一位因病致殘的二級肢體(ti) 類殘疾人,行動不便,雙手變形,曾嚐試做過很多工作,但大多都不穩定,直到4年前才有了一份居家就業(ye) 的穩定工作。目前,她還在宜生無憂擔任兼職電話外呼員,一周最多能有500元的收入。
對殘疾人來說,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除了生活保障,還意味著自信、充實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2020年殘疾人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城鄉(xiang) 持證殘疾人新增就業(ye) 38.1萬(wan) 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ye) 13.2萬(wan) 人,農(nong) 村新增就業(ye) 24.9萬(wan) 人。全國城鄉(xiang) 持證殘疾人就業(ye) 人數為(wei) 861.7萬(wan) 人,其中靈活就業(ye) (含社區、居家就業(ye) )238.8萬(wan) 人。互聯網時代,殘疾人更需要靈活新型的就業(ye) 方式。早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殘疾人就業(ye) 促進“十三五”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指出“加大對‘互聯網+’就業(ye) 、居家就業(ye) 、靈活就業(ye) 等適合殘疾人的新就業(ye) 形態的扶持力度”“鼓勵引導各類互聯網企業(ye) 為(wei) 殘疾人提供就業(ye) 崗位或以眾(zhong) 包服務等方式,幫助殘疾人網絡就業(ye) ”。
為(wei) 李麗(li) 提供這份“電話外呼員”工作的宜生無憂,是目前國內(nei) 首創、規模最大的“互聯網+”殘疾人就業(ye) 平台之一,而她已經任職約4年的企業(ye) ,也由該平台搭線簽約。據了解,宜生無憂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推動並幫助企業(ye) 按比例雇傭(yong) 殘疾人就業(ye) ,目前已與(yu) 京東(dong) 、北汽集團、融創集團、富力集團等5000多家知名企業(ye) 達成助殘就業(ye) 合作,幫助1.6萬(wan) 餘(yu) 名殘疾人實現就業(ye) ,每年為(wei) 殘疾人創造數億(yi) 元收入。
北京宜生無憂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周敏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chuan) 統模式下殘疾人由於(yu) 行動、交流等限製導致的居家就業(ye) 困難,使更多殘疾人獲得了公平就業(ye) 的機會(hui) ,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殘健”之間的就業(ye) 鴻溝。他認為(wei) ,在過去,出行不便是限製殘疾人就業(ye) 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聯網的發展恰恰解除了這一限製,即時通訊、在線辦公、遠程培訓等技術的出現為(wei) 殘疾人創造了無障礙的工作環境。
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時代,還可以開辟一些新的崗位。比如,北京一家停車場電子管理企業(ye) ,需要職員長期坐在電腦前監測數據,重複枯燥,晉升空間有限,因此流失率很高,企業(ye) 經常麵臨(lin) 招聘難題。“一些殘疾人士其實非常適合這項工作,唯一的短板就是,如果招聘殘疾人,企業(ye) 需要投入一筆資金改造辦公環境和安全設施。”據介紹,宜生無憂開發出一套居家辦公的雲(yun) 端技術,並為(wei) 殘疾人提供技術培訓和支持,在停車管理平台做遠程車牌審核工作,每天9點半開始,中午休息兩(liang) 個(ge) 小時,5點下班,在家裏的電腦前就可以完成。周敏還表示,李麗(li) 擔任的“電話外呼員”,正是疫情期間平台聯合數家互聯網企業(ye) 開發的殘疾人居家新崗位,通過考核的應聘者每天收入能達到200元至300元,業(ye) 績優(you) 秀的能夠達到萬(wan) 元。
引導企業(ye) 為(wei) 殘疾人提供網絡眾(zhong) 包崗位,實現遠程居家就業(ye) ,正是互聯網時代殘疾人就業(ye) 的新模式。周敏指出,殘疾人正在逐漸從(cong) 生產(chan) 型崗位向服務型崗位發展,“除了遠程居家電話外呼崗位,平台上還開發了數十種創新就業(ye) 扶貧崗位,如微信營銷員、內(nei) 容審核員等,以滿足殘疾人的多元化需求。”
動漫、烘焙,新職種帶來更多選擇
前不久,一組《禮讚冬奧會(hui) 》係列漫像受到關(guan) 注,令人意外的是,作者蘭(lan) 珍妮是一位聽障漫畫師,她在2020東(dong) 京奧運會(hui) 期間創作的《漫畫奧運·中國榮耀》係列漫畫,累計點擊量近3億(yi) 次。另外一組引發關(guan) 注的《荔枝花開,中國驕傲》東(dong) 京殘奧會(hui) 冠軍(jun) 係列漫畫像的作者丁姣也是一位殘疾人漫畫師。這兩(liang) 位漫畫師都是山東(dong) 世博華創動漫傳(chuan) 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博動漫”)的員工。蘭(lan) 珍妮1歲時因病致聾,自幼學習(xi) 繪畫,9年前入職世博動漫,如今已成立“荔枝花開”蘭(lan) 珍妮國畫工作室。丁姣是一名90後漫畫師,因脊柱血管瘤疾病落下腿部殘疾,大學畢業(ye) 後加入世博動漫,現在是動漫製作中心前期部部長。目前該公司所有員工中,殘疾人約占10%。世博動漫董事長王振華回憶,2005年他在一次動漫原創大賽中發現一名獲獎者是聽障學生,“小姑娘很有才華,但找不到工作,靠打工每月隻能賺幾百元。”後來這位聽障小女孩成了公司第一位殘疾人員工。
文化藝術不僅(jin) 是豐(feng) 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參與(yu) 並融入社會(hui) 的重要手段,也是殘疾人實現就業(ye) 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019年,中國殘聯選取了30個(ge) 省市的70家殘疾人文創就業(ye) 機構,認定為(wei) 首批全國殘疾人文創產(chan) 業(ye) 基地;2021年再次認定102家第二批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基地,帶動更多殘疾人實現文化創業(ye) 就業(ye) 。
丁姣此前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曾表示,“我趕上了特別好的時代,適合殘疾人就業(ye) 的職業(ye) 種類越來越多。”這些年,隨著融合教育的持續深化,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年輕人掌握的技能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局限於(yu) 傳(chuan) 統的盲人按摩,還涉及動漫、烘焙、茶藝、寵物美容等。
據統計,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總規模909萬(wan) ,其中有25023名殘疾人畢業(ye) 生。周敏坦言,大專(zhuan) 以上學曆的殘疾人在找工作時更具優(you) 勢,“國家為(wei) 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加優(you) 惠的政策,鼓勵企業(ye) 積極吸納殘疾人大學生,IT專(zhuan) 業(ye) 非常受歡迎。”記者從(cong)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就業(ye) 服務指導中心獲悉,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了“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ye) 支持體(ti) 係基本形成,殘疾人實現較為(wei) 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ye) ”的就業(ye) 主要目標。此外,隨著社會(hui) 發展,依托不同領域衍生的適合殘疾人就業(ye) 的崗位越來越豐(feng) 富,例如以殘疾人主播為(wei) 代表的互聯網類;以茶藝師、寵物美容師為(wei) 代表的服務行業(ye) ;以無人機操控、網絡信息安全、物聯網開發應用等著眼“中國製造2025”行動戰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和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的新職種,均為(wei) 殘疾人就業(ye) 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新型就業(ye) 方式更需政策保障
王振華在談及雇傭(yong) 殘疾人員工時常常會(hui) 提到,“上班第一天,我會(hui) 和他們(men) 一起製定未來的職業(ye) 規劃。”在他看來,讓殘疾人實現高質量、高層次就業(ye) ,不僅(jin) 僅(jin) 是提供一份穩定的崗位,更應該讓殘疾人員工在企業(ye) 內(nei) 部能獲得長遠發展和晉升,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認同。比如,世博動漫在省市殘聯指導下,與(yu) 濟南市槐蔭區殘聯共同打造的“荔枝花開”項目,會(hui) 為(wei) 優(you) 秀殘疾人文創人才建立工作室,打造出自己的IP,帶動更多人進入工作室接受培訓。王振華介紹,蘭(lan) 珍妮、丁姣等漫畫師都會(hui) 利用業(ye) 餘(yu) 時間,承擔“荔枝花開”教學任務,她們(men) 培訓的殘疾人學員中,有的開啟了自己畫室,有的進入了平麵公司工作。他坦言,殘疾人的文創就業(ye) 模式還是一個(ge) 新事物,在企業(ye) 層麵如何落地、推廣,仍需更多政府支持。“比如,‘荔枝花開’項目已經從(cong) 山東(dong) 濟南逐漸向全國推進,進入蘭(lan) 州、西安、鄭州等地,能否獲得當地文創企業(ye) 的認同,當地政府助殘政策的執行力度將起到重要作用。”
楊陽(化名)曾參與(yu) 過多個(ge) 殘疾人就職培訓項目,她認為(wei) 目前國內(nei) 很多企業(ye) 還沒有做好接納殘疾人員工的準備,更多是為(wei) 了完成任務而提供一個(ge) 崗位,無法給他們(men) 提供合理便利,“包括支持殘疾人就業(ye) 的工作環境、便利設施以及相關(guan) 管理條例。”據她介紹,部分殘疾人就業(ye) 之後,難以獲得長遠的職業(ye) 規劃,“他們(men) 可能在一個(ge) 崗位上工作很多年,薪水或可以養(yang) 家糊口,但無法激發積極性,實現更大的價(jia) 值。”她指出,企業(ye) 雇傭(yong) 殘疾人不應該隻是關(guan) 愛和援助,更應該營造一個(ge) 並不特殊的工作氛圍和公平的晉升平台,“對企業(ye) 而言,這並不容易做到,需要專(zhuan) 業(ye) 指導。據我所知,國際上很多殘障人就業(ye) 幫扶機構的重點恰恰就是培訓企業(ye) 。”實際上,很多企業(ye) 都在積極探索雇傭(yong) 殘疾人的最佳方案和細則。比如,萬(wan) 豪國際集團在中國雇有1100多名殘疾人員工,並按照每年10%的增長率增加殘疾人員工數量,集團安排專(zhuan) 人一對一輔導殘疾人員工的上崗培訓,提供公平競爭(zheng) 的晉升機製。另外,據希爾頓酒店集團介紹,在雇傭(yong) 殘疾人方麵,公司會(hui) 根據他們(men) 的特點安排工作,不做特殊照顧,避免有不適心理,此前還有一位聽障員工獲得集團重要獎項“首席執行官陽光與(yu) 溫暖獎”。
根據國家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周敏坦言,目前殘疾人就業(ye) 較大的困難主要還是因為(wei) 存在雙方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情況,企業(ye) 與(yu) 殘疾人之間很難建立信任。“這主要是企業(ye) 缺乏對殘疾人能力的了解,難以提供匹配的職位,同時對殘疾人的管理經驗及無障礙辦公條件不足,部分企業(ye) 還對殘疾人存在勞動糾紛難處理、易發生工傷(shang) 事故等一係列雇傭(yong) 風險問題懷有顧慮。”周敏指出,隨著提供殘疾人服務的社會(hui) 第三方企業(ye) 的逐步成熟,可以為(wei) 企業(ye) 雇傭(yong) 殘疾人提供更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信息庫、培訓及相關(guan) 產(chan) 品,未來殘疾人就業(ye) 的渠道會(hui) 更為(wei) 流暢,發展空間也將更廣闊。
另外,在周敏看來,近年來殘疾人就業(ye) 形式逐漸豐(feng) 富多樣,形成以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e) 、集中就業(ye) 、自主就業(ye) 創業(ye) 為(wei) 主等多種就業(ye) 形式,基本建成以政府為(wei) 主導、殘聯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環境協同的社會(hui) 保障機製。“但是,基於(yu) 互聯網背景的居家就業(ye) 仍屬於(yu) 新型就業(ye) 方式,國家層麵的立法以及政策保障尚不健全。因此,希望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健全殘疾人互聯網就業(ye) 政策,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做到‘有法可依’。”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