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增強國家創新體係效能 支撐科技強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2-03-03 10:38:00來源: 科技日報

  增強國家創新體(ti) 係效能 支撐科技強國建設

  ——專(zhuan) 訪科技部副秘書(shu) 長賀德方

  科技進步法貫徹落實·這麽(me) 看這麽(me) 幹

  2022年新春伊始,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迎來裏程碑事件:第二次修訂後的《科學技術進步法》(以下簡稱科技進步法)1月1日正式施行。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曆史交匯點,此次修法備受關(guan) 注、滿載期待。

  新版科技進步法不僅(jin) 為(wei) 實現步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還將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提升為(wei) 製度主線。

  “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將國家創新體(ti) 係作為(wei) 總則第4條進行專(zhuan) 門表述,體(ti) 現了黨(dang) 和國家對國家創新體(ti) 係的認識更加深化,對其功能更加關(guan) 注。”科技部副秘書(shu) 長賀德方接受科技日報專(zhuan) 訪時說,當前,國家創新體(ti) 係能力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的核心,全球科技發展環境變化對國家創新能力的要求,不再隻是搶占點上的優(you) 勢,而是贏得係統性、全麵性、結構性的領先。

  不僅(jin) 如此,國家創新體(ti) 係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打贏抗疫攻堅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都需要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提升體(ti) 係整體(ti) 效能,通過科技提供有力支撐。”賀德方說道。

  數據說話 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成績亮眼

  2021年,我國研發投入達2.79萬(wan) 億(yi) 元,研發投入強度達2.44%,比上年增加14.2%。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2021年,我國技術交易成交額達3.73萬(wan) 億(yi) 元。截至去年底,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到33萬(wan)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達32.8萬(wan) 家……

  這兩(liang) 組最新數據,亮出了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賀德方表示,不僅(jin) 是國家創新體(ti) 係不斷完善,支撐引領作用增強,各類創新主體(ti) 能力持續增強。同時,創新製度環境日趨完善,符合創新規律的製度框架基本建立;創新體(ti) 係更深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創新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這背後,離不開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工作,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相繼實施的一係列推進方案及舉(ju) 措。

  早在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首次提出國家創新體(ti) 係的概念、內(nei) 涵、目標,將國家創新體(ti) 係表述為(wei) 以政府為(wei) 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各類科技創新主體(ti) 緊密聯係和有效互動的社會(hui) 係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多次強調要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提高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為(wei) 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賀德方說,黨(dang) 中央對創新體(ti) 係建設進行係統部署,通過加強科技體(ti) 製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布局,我國國家創新體(ti) 係日趨健全,效能不斷提升,有力支撐了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直麵難題 完善創新體(ti) 係要強弱項

  隨著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加強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然而,麵對創新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國國家創新體(ti) 係還存在不適應、不完善的地方。

  對此,賀德方並不避諱,從(cong) 多個(ge) 方麵指出了尚待補齊的短板。比如,科技創新的統籌協調還不夠,科技力量動員組織機製還需進一步完善,資源配置效率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jue) 。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還不強,創新主體(ti) 功能定位存在一定交叉重複,科研院所國家使命導向還不夠,高校科研組織的體(ti) 係化水平有待提高。”他直言,企業(ye) 在創新體(ti) 係中的主體(ti) 地位還不突出,鼓勵和支持企業(ye) 開展創新的市場機製需要進一步健全。

  攻關(guan) 能力、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是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亟待破解的又一個(ge) 難題。具體(ti) 而言,科技支撐國家安全和戰略急需的長期積累和應變能力還不夠強,基礎研究投入總量和結構均存在不足,尚未形成適應部分領域成為(wei) “領跑者”、進入“無人區”的機製。

  “激勵科技人才競相湧現的政策落實還不到位。我國科技人才存在一定結構性矛盾,戰略科學家仍然缺乏,青年人才後備軍(jun) 的培養(yang) 使用措施還不完善。”賀德方坦承,人才評價(jia) 改革和作風學風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持續深化。

  正因此,修訂後的科技進步法明確,國家完善高效、協同、開放的國家創新體(ti) 係,統籌科技創新與(yu) 製度創新,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促進各類創新主體(ti) 緊密合作、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創新生態持續優(you) 化,提升體(ti) 係化能力和重點突破能力,增強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

  伴隨改革深化和創新趨勢,新時期的國家創新體(ti) 係應具備什麽(me) 鮮明特質?

  “要有創新能力突出、形態多樣的創新主體(ti) ,擁有一支可依賴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地位明確,科研院所堅持國家使命導向,高校原始創新能力強,能夠產(chan) 出有效支撐國家發展的高質量科技成果。”長期研究科技政策法規的賀德方剖析,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動亦是關(guan) 鍵。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水平較高,政府科研組織效率高,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ti) 係,人才、技術、資金等能夠實現跨部門、跨區域有序流動。

  他還認為(wei) ,一個(ge) 高效、協同、開放的國家創新體(ti) 係中,高質量的科技人才隊伍不可或缺,良好的創新生態則是最為(wei) 深厚的土壤,創新體(ti) 係也要高度開放。

  強體(ti) 係增效能 多措並舉(ju) 促落實

  那麽(me) ,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增強整體(ti) 效能,我們(men) 該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科技部又有哪些部署落實的舉(ju) 措?

  “要以更健全的創新能力體(ti) 係和更完善的創新政策體(ti) 係,支撐國家創新體(ti) 係提升整體(ti) 效能,以強大的創新體(ti) 係效能支撐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創新治理效能。”賀德方解釋說,創新能力包括國家重大任務、創新主體(ti) 、要素投入等硬科技能力,保障科技成果產(chan) 出;創新政策則由法律、政策等構成,通過科技創新政策體(ti) 係影響創新體(ti) 係運行效率。

  著眼於(yu) 新時期強化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賀德方在劃重點的同時給出了觀點,“發揮黨(dang) 和國家作為(wei) 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作用,完善國家科技宏觀管理體(ti) 製,形成科學決(jue) 策、執行、監督評估的組織管理體(ti) 係。”他強調,構建充分激發各類主體(ti) 和人才積極性的科技力量體(ti) 係,健全原創導向、一體(ti) 化發展的科研體(ti) 係,完善內(nei) 外聯動、協同高效的融通創新機製,構建尊重創造、釋放活力的創新生態係統。

  “下一步,科技部將按照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持‘四個(ge) 麵向’,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目標,以狠抓科技政策紮實落地為(wei) 主題,全麵落實國家科技發展相關(guan) 規劃和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攻堅任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轉變作風、深化改革。”賀德方透露。

  談及如何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充分發揮科技對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賀德方將其概括為(wei) 七個(ge) “著力”:著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加強基礎研究,著力開展技術攻堅,著力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著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優(you) 化科技創新生態,著力擴大開放合作。

  ◎本報記者 劉 垠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