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瞄準“四個一”目標 中科院發布科技支撐“雙碳”戰略行動計劃

發布時間:2022-03-03 10:38:00來源: 科技日報

  “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項計劃的實施,拿出一張路線圖,解決(jue) 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問題;提出一批新理論,突破降碳固碳的原理問題;攻克一批新技術,解決(jue) 減排增匯的工藝和裝備問題;算好一本收支賬,解決(jue) 碳源碳匯的監測核算問題。”中科院副院長張濤在3月2日的發布會(hui) 上稱。

  當天,中科院公布“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作為(wei)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jun) ,作為(wei) ‘國家隊’‘國家人’,必須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張濤說,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中科院強化頂層設計,充分發揮多學科建製化優(you) 勢,組織院士專(zhuan) 家經過近半年的研討和凝練,形成了行動計劃。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丁赤飆院士介紹道,行動計劃係統布局了科技戰略研究、基礎前沿交叉創新、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新技術綜合示範、人才支持培育、國際合作支撐、創新體(ti) 係能力提升、雙碳科普等八大行動,實施18項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明確了近期、中期、遠期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突破若幹支撐碳達峰的關(guan) 鍵技術,促進經濟社會(hui) 低碳綠色轉型,探索支撐碳中和目標的顛覆性、變革性技術。明確碳匯機理,形成碳源碳匯監測、核算的科學方案,為(wei) 國家相關(guan) 決(jue) 策提供科學依據;突破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匯等關(guan) 鍵技術;推進重點行業(ye) 低碳技術綜合示範,支撐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發展。

  到2030年,支撐碳達峰的關(guan) 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支撐碳中和的科學原理和關(guan) 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wei) 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儲(chu) 備和解決(jue) 方案。提出並驗證一批原創性新原理和顛覆性技術;構建以新能源為(wei) 重點的多能融合技術體(ti) 係和生態係統增匯技術體(ti) 係;形成重點行業(ye) 低碳轉型發展係統解決(jue) 方案,為(wei) 碳中和示範區提供係統性技術支撐。

  到2060年,突破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並實現應用,有力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為(wei)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ti) 係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實現碳中和戰略目標提供科學基礎、關(guan) 鍵技術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碳減排和固碳增匯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此前,有關(guan) 部門和各地陸續出台支持“雙碳”的相關(guan) 措施,中科院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有何特點?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涉及到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變革,需要各個(ge) 領域、各個(ge) 行業(ye) 協同完成。”丁赤飆闡述道,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國家科技智庫作用,強化頂層戰略研究。

  “我們(men) 也建立了專(zhuan) 門的戰略研究團隊,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如提出了多能融合技術路線圖和能源與(yu) 工業(ye) 流程再造技術路線圖等,並對數百項技術進行了初步分析。這都將會(hui) 為(wei) 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丁赤飆說。

  此外,行動計劃發揮體(ti) 係化建製化優(you) 勢,加強團隊協同攻關(guan) ;發揮全鏈條科技布局優(you) 勢,聚焦關(guan) 鍵技術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計劃除了部署基礎前沿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的任務以外,還非常強調新技術的綜合示範。

  “在過去的研究攻關(guan) 中我們(men) 發現,僅(jin) 有單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還難以支撐經濟社會(hui) 的整體(ti) 性、係統性發展,必須要將多項技術或者一套技術推向市場、推向產(chan) 業(ye) 化,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科技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目標。”丁赤飆說,為(wei) 此,本次行動計劃將雙碳技術綜合示範作為(wei) 一項獨立的任務,統籌選取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區域,針對各典型區域的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麵,開展“多能融合”技術的集成示範,並以點帶麵,帶動全國同類型區域綠色低碳發展,促進全國整體(ti) “雙碳”目標的實現。

  本報記者 操秀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