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讓“小巨人”企業發揮更大作用?

發布時間:2022-03-14 15:17:00來源: 工人日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在資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3批4762家,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平均研發人員占比25%左右,平均有效專(zhuan) 利數逾50項。此外,還培育了5批596家“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萬(wan) 多家。

  具有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ye) ,在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ye) 發展為(wei) 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隨後出台的重要配套政策,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hui) 環境。

  然而,政策支持能否充分發揮作用,還需看中小企業(ye) 是否具備“獨門絕技”,即真正掌握創新科技。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其中超六成屬於(yu) 工業(ye) 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細分行業(ye) 10年以上,超八成位於(yu) 本省份細分市場首位。現有的企業(ye) 案例表明,準確把脈市場用戶需求、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保持自身產(chan) 品和技術迭代創新,是“小巨人”企業(ye) 能夠做到脫穎而出的關(guan) 鍵。

  目前來看,引導中小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道路,推動提升“小巨人”企業(ye) 的數量和質量,已顯成效,但仍處於(yu) 爬坡階段,這與(yu) 其所處的發展困境密切相關(guan) 。一方麵,大多數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著市場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難題;另一方麵,全球疫情影響下,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海運一艙難求等新問題出現,中小企業(ye) 抗風險能力較弱,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為(wei) 此,製造業(ye) 可調整上下遊產(chan) 業(ye) 布局,創造產(chan) 業(ye) 集群,支持中小企業(ye) 融入供應鏈、創新鏈、價(jia) 值鏈。有企業(ye) 家就曾呼籲繪製龍頭企業(ye) 供應鏈“地圖”,向中小企業(ye) 開放,在某些細分領域逐步使用中小企業(ye) 優(you) 質產(chan) 品替代。在這個(ge) 過程中,政府應積極發揮服務引導作用,搭建創業(ye) 大賽、工業(ye) 園等合作平台,著重培育中小企業(ye) 技術在工業(ye) 生產(chan) 環節中的不可替代性。

  同時,還要加強對小微企業(ye) 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支持力度,加強中小企業(ye) 權益保護,並引導資本對中小企業(ye) 投資具備足夠的信心,傳(chuan) 遞積極的市場信號。製造業(ye) 發展周期相對較長,“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不但數量多、市值小,而且其未來成長不確定性大,導致其麵臨(lin) 著融資難融資貴和權益保護的痛點。這就需要有關(guan) 方麵積極協調,幫助它們(men) 做好融資工作。

  北交所已於(yu) 去年11月15日開市,市場上首隻獲批的“專(zhuan) 精特新”主題基金也在11月5日正式發行,通過量化選股的操作幫助中小企業(ye) 獲得投資機會(hui) 。可以看出,適當的引導和平台搭建,有利於(yu) 激發投資者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熱情,幫助中小企業(ye) 獲得直接融資。

  目前,工信部計劃利用5年時間培育形成百萬(wan) 家創新型中小企業(ye) 、10萬(wan) 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萬(wan) 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千家以上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ye) 應當牢牢把住科技創新這個(ge) 核心,積極引導良性資本和創新人才的流入,借助平台機會(hui) 向上下遊借力發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