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線下演出按下暫停鍵 “線上演出定製”這條路走得通嗎?

發布時間:2022-03-18 10:36: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線下演出按下暫停鍵 線上演出火熱進行

  “線上演出定製”這條路走得通嗎?

  進入3月份,隨著國內(nei) 新冠疫情的反複,很多線下演出紛紛叫停:中國兒(er) 藝取消本周末演出、中國國家話劇院取消近期演出、中國愛樂(le) 樂(le) 團變更近期部分樂(le) 季演出等。

  線下演出按下暫停鍵的同時,一些線上演出卻進行得如火如荼:2月22日晚,歌手李健的一場“老友新賞音樂(le) 會(hui) ”登上6個(ge) 熱搜,單平台播放量超過3000萬(wan) 。線上音樂(le) 會(hui) 、雲(yun) 演藝的話題再度受到關(guan) 注。

  一邊是隨著疫情的反複,現場演出遲遲不能恢複正常,演出業(ye) 持續受衝(chong) 擊;一邊是線上演出從(cong) 最初的免費進入到付費階段後,又出現了“版本定製”的新業(ye) 態——比如西城男孩一度刷屏的演唱會(hui) ,號稱是專(zhuan) 為(wei) 中國歌迷定製;比如中國歌劇舞劇院把2021年的演員年度考核製作成《舞上春》的節目,長期放在線上付費點播。

  線上演出定製,能否走得通?

  現狀

  雲(yun) “模式”盛行 從(cong) 免費到付費

  2020年2月開始,因為(wei) 疫情很多演出取消或延期,雲(yun) “模式”逐步盛行,“雲(yun) 劇場”“雲(yun) 演出”“雲(yun) 藝術”等在線演藝備受關(guan) 注。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潘燕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疫情最嚴(yan) 重的2020年上半年,演出幾乎完全停滯,包括國有、民營演出團體(ti) 紛紛嚐試線上演出,當時並沒有過多考慮商業(ye) 模式,隻是將其作為(wei) 一個(ge) 跟觀眾(zhong) 交流的平台,通過線上這種方式擴大傳(chuan) 播,也豐(feng) 富了疫情期間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

  從(cong) 免費到付費,各類的線上演出應有盡有,場景設計、音響、舞美不斷升級、更新。

  很多難以展開巡演的港台歌手選擇線上開唱,比如吳青峰、謝霆鋒、張惠妹都在2021年帶來了不同形式、不同觀感的線上演出,三場在線演唱會(hui) 預約人數超13萬(wan) 人,觀演人群遠超線下。與(yu) 此同時,音樂(le) 會(hui) 在場景設計、音響、舞美以及樣式上不斷升級——2月22日歌手李健的一場“老友新賞音樂(le) 會(hui) ”,聯動相聲演員嶽雲(yun) 鵬、作家餘(yu) 華、鋼琴家郎朗,打的是密友私享的看點,卻為(wei) 3000萬(wan) 觀眾(zhong) 開放,兼容了演唱會(hui) 、新歌發布會(hui) 、好友聚會(hui) ,給受眾(zhong) 帶來了獨特的感官體(ti) 驗,更有網友認為(wei) 這場演出直登雲(yun) 演出“天花板”。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線上演出開始嚐試付費收看。歐陽娜娜去年8月間的直播音樂(le) 會(hui) ,收費6元;張惠妹去年8月間推出的線上演唱會(hui) ,收費30元,最終在線觀看人數至少2萬(wan) 人,收入保守估計不少於(yu) 60萬(wan) 元。

  但與(yu) 此同時,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潘燕認為(wei) ,時至今日,線上演出的商業(ye) 模式還沒有真正成型,“因為(wei) 演一場是一場的成本,如果隻在線上演,沒有線下的收入,而線上的門票價(jia) 格不可能太高,除非是頭部項目,或者是有明星、市場號召力比較大的項目,否則線上演出即便賣票,也難以收回成本”。

  北京華樂(le) 非凡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熠明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很多線上演唱會(hui) 對觀看者來說都是免費的,最大的收入來自商務讚助。即使門票付費,收入也隻占相對較小的比例。

  流行樂(le) 之外,一些高雅藝術演出也在嚐試收費觀看。“現在部分國有院團堅持探索線上演出,例如國家京劇院的知名劇目《龍鳳呈祥》連續兩(liang) 年春節線上付費直播,收獲了不少關(guan) 注,觀眾(zhong) 付費在線觀演的習(xi) 慣需要慢慢培養(yang) 。”潘燕介紹,國家京劇院聯合國內(nei) 的十幾個(ge) 京劇院團,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線上演出都是免費的,但是周邊產(chan) 品很受歡迎,之前堆在倉(cang) 庫裏的比如臉譜等戲曲衍生品幾乎是一售而空,“目前雖然還沒有特別成型的商業(ye) 模式,但在線上演藝的探索中,和觀眾(zhong) 有了更直接的溝通,演出機構也能更直接了解網絡觀眾(zhong) 的喜好和文化內(nei) 容需求。”

  探索

  從(cong) 複製到定製 擴大影響

  隨著線下演出的逐漸恢複,線上項目有所回落。但一些演出機構認為(wei) 未來線上演藝是現場演出的產(chan) 業(ye) 鏈延伸,還在繼續堅持探索。線上演出不再是簡單的複製線下內(nei) 容,越來越定製化,雖然還未帶來收入的大幅增長,但是擴大了影響,增加了用戶。

  潘燕介紹,從(cong) 2021年開始,線上演出出現了新的特點,即“線上版本定製化”。所謂“定製化”,指的是線上演出可以做成跟線下完全不一樣的、借助科技手段的演出;此外還有專(zhuan) 為(wei) 線上定做的演藝項目,隻此一場,線下看不到。比如西城男孩在去年12月舉(ju) 行的演唱會(hui) ,就打出專(zhuan) 為(wei) 中國歌迷而定製的宣傳(chuan) 點,最終有超過2000萬(wan) 歌迷觀看。高雅藝術方麵,“中國歌劇舞劇院把2021年的演員年度考核製作成《舞上春》的節目,這台節目線下隻有兩(liang) 場,但線上有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定製版,不僅(jin) 多機位錄製,還采用了VR等技術,長期放在線上付費點播。”潘燕認為(wei) ,線上定製版可能成為(wei) 未來線上演藝發展的方向。

  潘燕認為(wei)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線上演出的形式將會(hui) 更加多樣化、有更多可能性,比如此前The9“虛實之城"演唱會(hui) 、張靚穎演唱會(hui) 等,采用XR直播技術實現了舞台上虛擬場景與(yu) 現實世界的完美交融,所能實現的視覺效果和互動體(ti) 驗都不同於(yu) 一般線上演出,也是一種新的突破。

  瓶頸

  分攤成本難 互動性少

  北京宇悅文化唱片總經理曉飛回顧自己看過最好的線上演唱會(hui) 片段,是比利時大型電子音樂(le) 節Tomorrowland與(yu) 全球電音迷見麵。這場音樂(le) 節不論是音效、場景還是拍攝技術都達到了令人震撼的效果。

  不容否認,線上演出項目的短板是十分明顯的。北京華樂(le) 非凡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熠明分析,線上演唱會(hui) 最大的短板在於(yu) 投入度及互動性。在這一點上,線上有天然的局限性,不管如何創新,也難比現場的感覺好。

  “客戶沒有現場體(ti) 驗,隻能隔著屏幕看,線上演唱會(hui) 與(yu) 看一場演唱會(hui) 回放,或者看演唱會(hui) DVD有什麽(me) 區別?所以客戶的體(ti) 驗是不夠好的,線上演出的投入度和線下無法相比。”張熠明說,不管一場線上演出能有多少盈利,從(cong) 演出商以及藝人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一個(ge) 持續的好生意,“隻有一場,沒有現場觀眾(zhong) ,無法形成巡回的多場次。演唱會(hui) 贏利的前提是要形成一個(ge) 大規模的巡回。才能分攤成本,擴大收入。”

  曉飛分析,線上演出隻有免費或者降低門票收費才有吸引力,而線上做一場演唱會(hui) 的成本絕不會(hui) 比線下低,“所以我對高價(jia) 線上門票還是不太樂(le) 觀,線上演出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寵粉渠道,以及藝人因疫情受限時期一種保溫方式。線上演出隻會(hui) 在一段時期流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事物本質,演唱會(hui) 本該是走進一個(ge) 封閉的場館內(nei) 、置身於(yu) 音牆中的沉浸式體(ti) 驗。”

  潘燕表示,一場大型演唱會(hui) 的投入和一般的劇場演出完全不同,對於(yu) 演員和演出商來說都會(hui) 非常慎重。所以在疫情等不定因素的情況下大型演唱會(hui) 要全麵恢複相對來說難度更大。在線下演唱會(hui) 沒有全麵恢複的情況下,嚐試線上肯定是應該支持和鼓勵的。“未來可能有一些歌手,不一定辦線下演出,而隻在線上演出。當然,從(cong) 長遠來說,線上無法完全替代線下演出,因為(wei) 演出最有魅力之處就是在現場,每一場都獨一無二。”

  張熠明則建議,未來線上項目可以做出不同的內(nei) 容,製作成彩蛋式的小節目,比如展示後台的情形、幕後花絮,把這些在前台看不到的內(nei) 容集中製作成一個(ge) 完整的節目推出,與(yu) 線下演出並行發展。

  文/本報記者 壽鵬寰 統籌/劉江華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