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籌款平台開始收取服務費 規範互聯網籌款,必須的!
多家籌款平台開始收取服務費
規範互聯網籌款,必須的!
本報記者 金 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4月20日 第 08 版)
隨著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的推廣,許多患病困難家庭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籌款,相關(guan) 求助信息在微信群、朋友圈中時常出現。然而,不少網友反映,近期有平台開始向捐款者和受捐者收取“支持費”、服務費等,引發關(guan) 注。
匯聚愛心送溫暖
回想起兒(er) 子一年多來的治病過程,家住遼寧的李女士感慨不已。去年2月,李女士的兒(er) 子小歡被確診患上急性髓係白血病,需要多次進行化療,數十萬(wan) 元的治療費用讓這個(ge) 普通家庭麵臨(lin) 著巨大經濟負擔。
在親(qin) 友建議下,李女士一家決(jue) 定向社會(hui) 愛心人士求助。她通過某籌款平台寫(xie) 下了求助信,並提交了兒(er) 子病情的相關(guan) 證明材料。親(qin) 友在看到求助信息後紛紛證實轉發,社會(hui) 各界愛心人士慷慨捐助,為(wei) 小歡籌得了部分治療費。在平台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李女士還與(yu) 具備公開募集資格的慈善組織取得聯係,籌得近2萬(wan) 元善款,全部用於(yu) 小歡的治療。
作為(wei) 中國大病救助社會(hui) 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近年來為(wei) 許多患病困難家庭提供了籌款幫助,在醫保、商保之外形成了一條醫療資金供給的有效補充渠道。對於(yu) 因意外事件、突發重大疾病而身處困境的人群而言,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ti) 求助籌款更為(wei) 高效、快捷,平台還普遍設有善款“隨籌隨取”的功能,可為(wei) 困難家庭及時提供幫助。
經過多年發展,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的運作模式如今已獲得社會(hui) 廣泛認可。根據水滴籌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該平台已累計助力近240萬(wan) 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籌得醫療救助款,3.94億(yi) 愛心人士支持平台上的大病救助項目。
平台收費引爭(zheng) 議
看到網絡上發布的求助信息,不少人慷慨捐贈,然而近期有部分網友反映,發現自己在捐款時莫名其妙被多扣了幾元錢的“支持費”。
據悉,所謂“支持費”,是指捐贈者為(wei) 支持互聯網籌款平台運營發展的捐款。記者在多個(ge) 平台實際測試發現,進行捐款結算時,無論捐款金額多少,大多數平台都會(hui) 向捐款人收取3元左右的“支持費”。部分平台對這項收費默認為(wei) 關(guan) 閉,用戶主動勾選同意,才會(hui) 扣款。而有些平台則默認收取這項費用,用戶不仔細閱讀規則就會(hui) 被多扣款,但費用可退。
除了從(cong) 捐款方收“支持費”,還有平台從(cong) 籌款人募集到的款項中抽取一定費用。比如水滴籌於(yu) 今年1月起試點收取服務費,每筆籌款收取實際籌款金額3%的服務費,單個(ge) 項目服務費上限封頂5000元。對此,水滴籌業(ye) 務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試點過程中,許多籌款人理解並認同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平台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是長期存在的,收取服務費並非要盈利,而是保證平台正常運營,為(wei) 籌款人、社會(hui) 愛心人士提供更好的服務。
“各大平台推廣時都承諾不會(hui) 收取任何費用,現在卻要從(cong) 捐款者、受捐者兩(liang) 頭‘抽成’。”在北京市從(cong) 事社區工作的鄒然曾多次通過網絡平台捐款,她說能夠理解平台麵臨(lin) 較大的運營壓力,作為(wei) 捐款者也可以接受自願、公開的“支持費”,但平台從(cong) 受捐者的“救命錢”中扣取服務費,她在情感上實在難以接受。
提升公信力是關(guan) 鍵
針對互聯網大病籌款平台向捐款者和受捐者收取費用而引發的一係列爭(zheng) 議,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網絡籌款平台雖是商業(ye) 機構,但仍有一定的公益底色。平台不論是否收取費用,都要在運營上做到規範化、透明化,在保障平台可持續運營的同時,更好地贏得公眾(zhong) 信任、保護用戶權益,從(cong) 而實現長期健康有序的發展目標。
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yu) 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顧海說,從(cong) 平台角度看,免費服務模式不足以支撐業(ye) 務的可持續發展,但如果平台要收取費用,一定要事先征得捐贈者和受捐者的同意,收取的比例及方式也需要充分論證。“應盡快建立互聯網籌款行業(ye) 的協會(hui) ,通過行業(ye) 自律來加強監督,規範行業(ye) 發展。此外,通過第三方介入、建立捐贈人知情權通道等方式,讓社會(hui) 了解網絡籌款平台的運行情況,使其公開、合理、透明,確保平台公信力不受損害。”
網絡籌款平台的健康發展同樣離不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有力監管。在新興(xing) 互聯網業(ye) 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籌款平台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目前仍相對滯後。法律專(zhuan) 家建議,有關(guan) 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相關(guan) 法律規定,為(wei) 監管部門提供執法依據。同時,引導和督促相關(guan) 企業(ye) 誠信守法經營,確保公益項目的公益屬性,推動行業(ye) 健康良性發展,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成為(wei) 真正的受益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